整潔的藍色工裝、利落的馬尾辮、淡淡的妝容,當馬靜走上“新中國70年最具影響力班組”發(fā)布儀式舞臺時,人們很難想象出她日常工作的情景。
馬靜工作的每一天,都是在與“下水道”打交 道。
在城市排放物、廢棄物最集中的下水道里,各種臟東西應有盡有。馬靜和工友頭戴照明燈、身著防水皮叉,站在沒過腰的臟水里,從容而忙碌地清掃著管道內(nèi)的淤泥。
這是馬靜所在的下水道四班最普通卻又最真實的工作寫照。
在江蘇徐州,她們擔負著徐州西部城區(qū)30平方公里內(nèi)35條主次干道附設的180公里排水管網(wǎng)和6000多座窨井的清挖、疏浚、維護管理、防汛、防污等任務??嗯K累險成為這一崗位的代名詞。
1998年從事下水道工作至今,雖然已經(jīng)20多年過去了,但第一次下井的場景馬靜仍歷歷在目。那是她到下水道四班上崗的第一天,當窨井蓋打開的一瞬間,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新同事們面露難色,馬靜卻第一個站了出來,主動要求下井。
即使做足了思想準備,馬靜還是被井下的一切驚呆了?!熬鲁魵庋?,黑漆漆一片,溝壁上爬滿了黑色的蟲子,看一眼就讓人頭皮發(fā)麻?!彼е老?,“再難也得干下去”。就這樣,在師傅的帶領下,馬靜第一次在井下工作了一個半小時。當她再次上到地面時,已是滿臉的污泥、滿身的臭味。
一年365天,馬靜和下水道四班職工在最平凡的崗位上無怨無悔、默默奉獻著。下暴雨時,她們要趕到路面積水最深的地方,用雙手在雨水里摸索出篦子,以最快速度幫路面排水;排水管道堵塞時,她們要跪在地上,靠雙手支撐,勉強爬進只有60厘米或80厘米的管徑內(nèi)清淤……
“工作沒有貴賤之分,只要把工作做好,就是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對于這份看似并不體面的工作,馬靜卻很自信也很驕傲。原來,馬靜的母親就是下水道四班的第二任班長,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馬靜堅信,只要辛勤工作,屬于最美勞動者的光就會亮起來。
讓馬靜感到欣慰的是,20多年來,隨著先進設備的應用,班組告別了過去粗放式的作業(yè)方式。過去下井時,需要兩個人配合,一個人在井下工作,一個人在井上呼喊,為了確保下井人員安全,腰上還必須拴條繩子。如今,有了沼氣檢測設備,下井時更安全更高效。隨著細化的班組管理制度、質(zhì)量考核制度的出臺,班組工作也更井井有條了。
2020年,是下水道四班組建的第50個年頭。自1970年建組以來,班組已累計榮獲各級集體和個人表彰100多項。新時代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班組作用,班組為新成員制定了“三個一”制度并開展了“老帶新、一幫一、一對紅”活動。工作之余,班組積極組織職工定期到福利院進行義務勞動,自發(fā)捐款資助困難家庭的兒童。
如今,像下水道四班一樣的勞動者還有千千萬萬,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工作著。每一天,當太陽照常升起時,下水道四班也像“地平線下的太陽”,在最黑暗的地方亮起,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守護著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