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偉奇
傳統(tǒng)的新聞采編從新聞事件出現到最終新聞的發(fā)布需要的時間較長,需要新聞采編人員不斷的搜集資料,進行采訪,辨別材料,最后進行撰稿和發(fā)布,人們在看到這一新聞的時候已經不是最新的消息了。新聞就要講究時效性,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展現出來,其價值就會降低。之前,人們接受的信息較慢,傳統(tǒng)新聞媒體可以滿足人們需求,但在融媒體時代,則就顯得滯后了。
當前的融媒體除了信息傳播速度較快之外,在新聞采集流程當中也十分靈活,可以通過直播、彈幕、評論等形式與讀者進行互動。雖然傳統(tǒng)的電視媒體也可以進行直播,但是其成本是巨大的,需要固定攝像機,啟動光纖,耗費的人力和物力巨大,與融媒體比起來就顯得很不靈活。
隨著當前讀者和觀眾知識和閱歷的提升,他們在觀看新聞的時候,單純的看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每一個讀者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考,他們在觀看當中也希望能夠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傳統(tǒng)媒體在這一方面存在較大的缺陷,只能將信息傳遞給讀者卻不能接收到讀者的反饋,這對新聞節(jié)目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采編能力是記者的第一能力。如果不具備采編能力,那么是不能成為一名合格記者的。想要提升自身的采編能力,其一是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新聞行業(yè)一直在強調時政,時事政治既是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新聞記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新聞作為一種大眾傳媒,能夠對大眾的認知起到引導作用,因此新聞記者一定要具備敏銳的政治能力,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弘揚社會正能量。同時,要具備較強的新聞敏感性,敏銳的新聞嗅覺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素養(yǎng)和能力。在瀏覽新聞的時候,普通人是抱著娛樂的心理進行瀏覽,無論是時政熱點還是娛樂八卦,普通人不會去細思考,作為新聞記者就要與常人思維不同,有較強新聞敏感性的記者往往從事件本身或者事件中的某個細節(jié)中發(fā)現新聞價值,找出能吸引廣大受眾感興趣的話題,編寫和報道出來后往往能夠引起廣大受眾共鳴,可以起到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
媒體工作者在采訪與撰寫新聞內容時,需要注意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采訪方式最大的變化就是采訪途經的變化,融媒體時代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訪方式更加多樣,既可以選擇傳統(tǒng)的面對面,也可以利用電話、視頻等方式進行采訪。另外,在采訪當中,新聞記者也要靈活處理需要采訪的問題,要能夠處理一些突發(fā)情況,也要在采訪當中及時地辨別采訪資料的真實性,這就是采訪途徑發(fā)生變化之后帶來的不確定性。從當前來看,大部分采訪內容還是要通過文字的形式來展現,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具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融媒體時代的電視臺新聞記者要具備靈活的思維,采用良好的寫作方式和語言表達方式將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展示。
電視新聞記者要具備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要能夠結合融媒體重新認識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新聞記者一定要對融媒體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要拓寬自身的傳播渠道,電視節(jié)目不一定非要通過電視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微信、網絡視頻等方式進行傳播,很多新聞發(fā)布會都在通過直播的方式與觀眾進行互動。所以說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要對自己以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當前新聞發(fā)布信息具有多種渠道,讀者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取新聞信息,因此要建設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臺。首先是視頻和音頻采訪的升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可以利用音視頻采訪設備,提高采訪效率還可以利用融媒體平臺對當前的電話、短信、郵件等采訪方式進行整合。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得到了明顯提升,這就對新聞記者的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既可以調試相關的設備,也要選擇提問的問題,甚至還需要思考如何與讀者進行互動。相比之下,融媒體時代的電視臺新聞記者要具備更加全面的能力,這是時代對這個行業(yè)的要求。
融媒體就是當前各種主流媒體的融合,及時地吸收各種媒體的優(yōu)點,摒棄缺點,從而在新聞內容、資料收集、傳播方式等各個方面對新聞行業(yè)產生較大的影響。融媒體對電視臺的影響最為明顯的就是增加了觀眾的互動性,可以實時地進行網絡互動,也可以對電視節(jié)目進行評價和分享,這就擴大了電視節(jié)目的傳播效果。這種快速的傳播速度帶來的不僅是收益,也有一些挑戰(zhàn),需要電視臺的新聞記者對電視內容進行嚴格把關,一旦內容審核有誤,出現了質量較低的內容,也會出現“壞事傳千里”的后果。
在融媒體時代想要得以發(fā)展,既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也需要融入團隊,發(fā)揮自身的特長,努力打造一支專業(yè)化的隊伍。從個人來看,在融媒體時代記者除了具備上面的傳統(tǒng)能力之外,還需要學習新的技能,因循守舊是不能滿足當下發(fā)展需求的。首先是網絡語言的駕馭能力,網絡語言也可以說是電子語言,和傳統(tǒng)的文字語言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要了解網絡熱詞,可以與讀者進行互動,也可以適當的添加表情包,這樣讓人看著比較輕松。其次是要開展團隊合作,分工運作,提升效率。融媒體是在移動端發(fā)布,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的,這就需要專人來通過互聯網設備搜集資料、專人審核資料、專人進行出版,做好分工才能提升效率。融媒體的記者也要結合傳統(tǒng)內容以及其他媒體資料,要根據新聞資料內容選擇合適的媒介進行發(fā)表。融媒體和傳統(tǒng)報刊各有優(yōu)點,要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二者,融媒體傳播速度快但是公信力不如紙質期刊。最后融媒體新聞記者還要具備一定的互動和營銷能力,通過各種平臺與讀者進行互動,可以宣傳自身品牌。
總之,融媒體時代給新聞行業(yè)帶來了巨變,這種變化是與危機并存的,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想要在融媒體時代得以生存和發(fā)展,就必須要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正確地認識融媒體,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