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
2008年美國大選結(jié)果公布當晚,我在馬薩諸塞州的學生公寓里,和我的美國同學們一起看電視直播。
駐紐約四年間,我采訪了美國各行各業(yè)的人,他們都用發(fā)展速度驚人來形容中國。
比爾·蓋茨在接受我們采訪的時候就說,中國正在逐漸成為全球發(fā)展領域的領導者。
8年的時間,美國和中國呈現(xiàn)的不同的發(fā)展變化,讓我感慨和沉思,我當初作為一名留學生眼中的驚嘆、好奇,已經(jīng)不復存在。
作為記者,我更客觀地看清了這個社會暴露出的種種問題。
今年,他們新冠疫情防控不利,而與此同時,一些西方政客故技重施、變本加厲,竟然掀起了一股誣蔑抹黑中國的濁流!
面對復雜激烈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我們記者的職責使命就是要向世界呈現(xiàn)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在青島的成陽,中國中車四方公司,制造出大量的中國高鐵列車。
在復興號陳列間,我開了一場英文直播,那天心情還格外激動,因為在留言觀眾當中,我看到了我同學特蕾莎的名字,她說了一句:“這簡直太棒了”!
而像她一樣,還有幾十萬的海外網(wǎng)友,對中國速度充滿了好奇。
他們的留言中有的說:給我們看看操控間和廁所唄?有的問:中國高鐵的速度最快能到多少?造價多少錢?還有人問:“復興號”什么時候能賣到我們這兒?把悉尼和墨爾本給連起來!
同事眼中的她
在我看來,商洋同志是個矛盾體。她講政治也講幽默,做記者還做編輯。一口地道紐約腔,沒事喜歡學口技。她來自保定,一身正氣,沒啥脾氣。做事沉穩(wěn),充滿童趣。待人親切,目光犀利。編稿一道防火墻,策劃腦洞跑飛機。飯量之大與其身材不相匹配,能力之強與其顏值竟成正比。和她同事一年,如坐春風四季。
——徐澤宇
(新華社對外部海媒室記者)
就是因為被這些留言刷屏了,我的直播時長就一再被延長。
作為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團隊的一員,三年多來,我已經(jīng)完成了一百多場英文直播。
而為了給觀眾呈現(xiàn)更好的直播效果,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夕,我就在新疆和當?shù)鼐S族群眾一起練習都塔爾、騎汗血寶馬;在敦煌我騎上駱駝,和海外受眾聊聊絲綢之路的故事;而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前夕,我在上海登上340米高的戶外觀景臺,俯瞰浦東;在河北吳橋的國際雜技節(jié)上,我干脆直接鉆進了大缸里,向世界直播中國雜技;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我用vlog的形式,向海外受眾呈現(xiàn)特殊之年的中國政治盛會。
就是在這樣一次次和海外網(wǎng)友的交流和互動當中,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他們對中國的關注和贊嘆,而為了進一步拉近和他們的距離,我們還和洋記者一起講故事。
我的英國籍同事海倫·本特利,在新華社工作很多年了,她去過內(nèi)蒙古、寧夏、陜西,她看到了中國在生態(tài)文明、脫貧攻堅方面的巨大成就。她還到過上海、深圳、海南,她目睹了中國經(jīng)濟騰飛的發(fā)展奇跡。海倫還參加了黨的十九大報道、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北斗衛(wèi)星組網(wǎng)完成等很多重要報道。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些經(jīng)歷,我相信她才會在稿子當中寫下這樣一句話:中國未來發(fā)展不可限量。
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經(jīng)濟學家就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中國為了下一代制定五年規(guī)劃的時候,我們的一切計劃都是為了選舉。
曾經(jīng)我到大洋彼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從學生到記者,我親歷了兩次美國總統(tǒng)選舉,跨越了半個地球,如今我回到祖國,我將繼續(xù)以海外受眾易于接受的語言,用心、用情、用功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