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多納說,自己的60 歲生日愿望,是再一次面對英格蘭,打進一粒“上帝之手”般的入球。這次,他要換成右手。阿根廷足球職業(yè)聯(lián)賽的新賽季揭幕戰(zhàn)被定在10 月30 日,馬拉多納生日的當天,作為送給阿根廷民族英雄的一份賀禮。不過,英國人如果聽說了馬拉多納的生日愿望,大概要氣得牙癢癢。因為不論時間過去多久,都無法改變他們是“上帝之手”的背景板這一事實。
上世紀80 年代初,年輕的馬拉多納已經在西甲和意甲大放光彩,但真正讓他走上神壇的是1986 年墨西哥世界杯。那一屆世界杯,馬拉多納的巨星光芒照亮了整個足壇。在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面對英格蘭的比賽中,馬拉多納用左手將球打進了英格蘭隊的大門,這一進球被叫作“上帝之手”。
從規(guī)則角度來看,“上帝之手”絕非君子所為,但馬拉多納從不是“君子”。
幾年前的馬島戰(zhàn)爭,阿根廷吃了虧,但馬拉多納在球場上實現(xiàn)了“復仇”。那一屆比賽,阿根廷最終捧起了大力神杯,而馬拉多納奉獻了堪稱偉大的個人表演,一時間,他成了阿根廷的民族英雄。
很多人忽略了,在對陣英格蘭的比賽中,馬拉多納除了上演“上帝之手”以外,還打入一粒連過五人的世紀進球。這場比賽,像極了他人生的縮影,一邊他天賦驚人,一邊他飽受爭議。
1989 年,港臺知名歌手王杰的一首《誰明浪子心》紅遍大江南北,歌里唱道“你說愛我等于要把我捕捉,實在無法擔起這一種愛”,歌詞意境里,述說著一種永不會被約束的人生狀態(tài)。
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網絡尚不發(fā)達,人們對于偶像的定義還只聚焦于他們的本業(yè),歌手要唱好歌,球員要踢好球。若干年后,社交媒體的飛速發(fā)展將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置于顯微鏡下,絕代雙驕梅羅二人肩負起為后生晚輩樹立榜樣的責任……而曾經的馬拉多納,不需要有這樣的顧慮。
2019 年面世的紀錄片《馬拉多納》中有一個片段,馬拉多納脖子上掛著獎牌,手邊就是酒瓶,床上擺放著他剛奪得不久的大力神杯。床邊的墻上貼著成人海報,馬拉多納面對著鏡頭,手在自己嘴巴上壓了壓,然后把這個“吻”隔空送向海報上的金發(fā)女郎。
1990 年意大利世界杯,馬拉多納再次帶領阿根廷闖進決賽憾負西德,衛(wèi)冕之路折戟在最后的關頭。阿根廷人希望四年之后卷土重來,厚重的希冀,換來的卻是在1994 年美國世界杯前夕馬拉多納因藥檢不合格遭到禁賽的“噩耗”。
毒品、夜店、私生子,彼時的馬拉多納,在球場上進球的速率已然追不上體重和場外丑聞增長的腳步。1997 年,馬拉多納正式退役。然而他告別了綠茵場上叱咤風云的日子,也依然在球場之外“興風作浪”。在西方的神話體系中,很多神都是不完美的,他們擁有神力,卻也有著人類的七情六欲,犯人類會犯的錯。從這樣的角度來說,馬拉多納其實從未走下神壇。
2018 年俄羅斯世界杯D 組最后一輪生死戰(zhàn)中,阿根廷2:1 險勝尼日利亞成功出線??磁_上的馬拉多納,可能比這場勝利本身還要搶鏡。
賽前,他在包廂邊掛出了一張印有自己照片的大海報,梅西破門后,馬拉多納雙手抱胸,口中念念有詞,接受球迷膜拜。
羅霍打入絕殺球后,馬拉多納沖對手興奮地豎起中指,如果不是朋友抱著他,他甚至要跳下看臺跟尼日利亞球迷肉搏。這樣的球王,和那些西裝革履、克制點評后輩的足壇名宿們,形成鮮明對比。最終,阿根廷艱難獲勝后,馬拉多納卻突然暈倒,被送往醫(yī)院。
近些年,馬拉多納的健康狀況并不算好,幾次住院治療,甚至出現(xiàn)他已經離世的傳聞。但馬拉多納第一時間想到的并不是如何養(yǎng)生,而是懸賞一萬美元,捉拿造謠自己死了的謠棍。不管多大年紀,馬拉多納永遠不肯吃虧。
俄羅斯世界杯止步16 強,阿根廷結局并不算好,早已經沒有了上世紀80 年代末的沖冠底氣。馬拉多納表示,自己愿意分文不取,再次執(zhí)教國家隊。
不過,即使崇拜馬拉多納的阿根廷球迷也不一定愿意接收這個提議,因為“球王”作為教練的表現(xiàn)實在不敢恭維。2008 年到2010 年之間,馬拉多納一度執(zhí)掌阿根廷教鞭,除了1:6 慘敗玻利維亞的恥辱外,南非世界杯阿根廷還0:4 負于死敵德國止步8 強。
德國隊主帥勒夫曾回憶那場比賽后的情景,“比賽之后,在球員通道里,我上前去和馬拉多納握手。他和女兒站在那里,他哭得像個小孩子。我拍了拍他的肩,但是他沒有辦法走動,他沒有注意到任何事?!?/p>
馬拉多納未必是個優(yōu)秀的教練,但他的立場鮮明,永遠希望自己深愛的阿根廷足球走向勝利。人們常常把阿根廷的優(yōu)秀運動員比喻成來自潘帕斯草原的雄鷹,他們高傲、堅毅、不畏困難。但馬拉多納似乎不止于此,他的經歷和性格有著太多世俗的成分在內。有時他像獅子咬住獵物的喉嚨絕不撒口,有時他像鱷魚在渾濁的水里靜待敵人。
60 歲,希望自己用右手再次上演“上帝之手”,這便是馬拉多納——愛與恨,苦與樂,全部集于一身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