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鉑焱
摘要:多旋翼無人飛行器,以其體積小、操作簡單,成本低、便于維護等特點,在民用和軍事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四旋翼飛行器作為一個具有四個輸入量、六個輸出量的欠驅動非線性系統(tǒng),內部的不確定性因素和外部擾動的作用,對飛行器飛行的穩(wěn)定性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因此,需要對飛行控制系統(tǒng)進行研究。本文通過對四旋翼飛行器的動力學進行數(shù)學建模,在自抗擾技術(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線性自抗擾(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四旋翼控制器。仿真實驗結果表明,與傳統(tǒng)的PID控制器相比,線性自抗擾控制器具有更好的跟蹤效果和魯棒性。
1 引言
隨著多旋翼無人機的廣泛應用,對其的控制的精確性有著越來越高的的要求。PID控制由于不需要對控制對象進行精確的數(shù)學建模,且物理概念清晰,魯棒性強等特點,在四旋翼無人機控制領域被廣泛應用,經(jīng)久不衰。強耦合性、非線性、參數(shù)時變性以及其他內部不確定因素和外部擾動作用,使得四旋翼飛行器的控制更為復雜。傳統(tǒng)的PID控制器在面對以上問題時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難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控制效果。我國著名控制論學者韓京清教授提出的自抗擾控制理論(ADRC),在PID控制基于誤差消除誤差思想的基礎上,將被控對象的各種不確定因素歸結為總擾動,利用非線性效果的控制技術。在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控制中,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
2 自抗擾控制器原理
自抗擾技術是保留了PID控制思想基礎上的一種改進的控制技術,此種技術屬于非線性技術。自抗干擾的系統(tǒng)結構中主要涉及四個主要部分,如圖3.1所示,這四個部分通過對被控制對象進行分析、跟蹤來完成相關的指令。這四個組成部分都有著屬于自己的職能,ESO是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估計,因為在控制器工作過程中會有數(shù)據(jù)流動,而ESO需要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此了解系統(tǒng)的狀態(tài)變化,以及當前系統(tǒng)的總擾動。TD則在整個系統(tǒng)中屬于過度階段,它可以得到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以及微分信號。在每個系統(tǒng)中都會出現(xiàn)誤差,NLSEF則是根據(jù)誤差計算控制信號,以保證整個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在整個系統(tǒng)當中ESO是最為核心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可以被應用到實時估計或者在線補償被控系統(tǒng)的總擾動。
2.1跟蹤微分器(TD)
跟蹤微分器(TD)的目的在于事先安排過渡過程,提取各階微分信號的同時,盡可能地抑制運算中引入的噪聲,從而得到精度較高的微分信號,以解決PID超調和響應速度之間的矛盾。
2.2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ESO)
在整個系統(tǒng)中ESO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可以估計系統(tǒng)內外擾動的作用值,并在反饋中給予補償。用補償?shù)姆椒ㄏ龜_動的影響,從而具有抗干擾的作用。
2.3非線性狀態(tài)誤差反饋(NLSEF)
以往的PID控制器大多都會利用線性的組合來形成誤差,并以此來反饋控制律,但此種方式會導致效率不夠明顯,為了使其更加明顯,所以會采用非線性的函數(shù)組合來生成相關數(shù)據(jù)。
3 線性自抗擾控制器設計
通過了解我們發(fā)現(xiàn)非線性的控制算法會涉及到較多的參數(shù),且始終缺乏其閉環(huán)穩(wěn)定性的理論證明?;诮?jīng)典ADRC算法思想的改進型線性ADRC控制算法被提出。LADRC主要是將ESO中的函數(shù)替換成線性函數(shù)。大大簡化了狀態(tài)觀測器的參數(shù)整定過程,且易于理解和實現(xiàn)。
線性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LESO)
相關專業(yè)人員通過分析確定了LADRC的穩(wěn)定性,這使得該控制器的穩(wěn)定性首次得到了明確的證明。而LESO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是根據(jù)其中流動的數(shù)據(jù)來觀測系統(tǒng)的狀態(tài)以及總擾動,如下所示:
(3-1)
參數(shù)與系統(tǒng)的帶寬緊密相關,其中的取值一般與系統(tǒng)帶寬呈倍數(shù)關系。但是當干擾呈現(xiàn)出有限個狀態(tài)時,誤差上界也會跟隨LESO變化,即LESO的帶寬增加時,誤差最終上界會減少。
對于一階系統(tǒng)有:
(3-2)
對于二階系統(tǒng)有:
(3-3)
對于三階系統(tǒng)有:
(3-4)
4 室內飛行實驗結果及分析
為了驗證線性ADRC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在室內對四旋翼無人機進行陣風干擾下的姿態(tài)控制飛行實驗,并將實驗結果與串級PID算法進行對比。分別將線性ADRC控制算法和串級PID算法寫入四旋翼無人機平臺,然后通過遙控手柄發(fā)出給定信號,進行姿態(tài)跟蹤實驗。為了驗證線性ADRC控制器的抗干擾性能,在室內利用落地風扇模擬陣風干擾進行抗干擾實驗。并通過地面站觀察姿態(tài)曲線。在第5秒啟動風扇,引入陣風干擾。第45秒關閉風扇。
圖中藍色虛線為通過遙控手柄發(fā)出的參考曲線,紅色實線為四旋翼無人機的實際姿態(tài)曲線。分別對四旋翼無人機進行滾轉角、俯仰角和偏轉角跟蹤實驗。如圖3.1所示,對比無干擾環(huán)境,串級PID控制器在引入陣風干擾后,對于參考線的跟蹤能力明顯下降,跟蹤誤差顯著增大。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以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PID控制器在抑制外界干擾方面能力較差。在相同干擾下,圖3.2所示的線性ADRC控制器仍然可以快速跟蹤參考線,且跟蹤誤差較小。擴張觀測器估計總擾動,并通過補償?shù)姆绞较龜_動,使得線性ADRC獲得了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參考文獻
[1]Ang K H,Chong G,Li Y.PID Control System Analysis,Design,and Technology[J].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2005,13(4):p.559-576.
[2]李毅,陳增強,劉忠信.自抗擾技術在四旋翼飛行姿態(tài)控制中的應用[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4,46(3):115-118
[3]韓京清.自抗擾控制器及其應用[J].控制與決策,1998,13(1):19-23.
[4]韓京清,王偉.非線性跟蹤─微分器[J].系統(tǒng)科學與數(shù)學,1994,14(2):177-183.
[5]韓京清.非線性狀態(tài)誤差反饋控制律─NLSEF[J].控制與決策,1995,10(3):221-225.
[6]韓京清.非線性狀態(tài)誤差反饋控制律─NLSEF[J].控制與決策,1995,10(3):221-225.
[7]Han J Q.Control theory: Model approach or control approach[J].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1989,9(4):328-335
[8]Gao Z. Scaling and band width-parameterization based controller tuning[C]//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 Piscataway, NJ, USA: IEEE, 2006:4989-4996.
[9]Zheng Q, Gao L, Gao Z.On stability analysis of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for nonlinear time-varying plants with unknown dynamics[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Piscataway, NJ, USA:IEEE,2007:12-14.
[10]Xue W,Huang Y. Stability analysis of ADRC for nonlinear systems with unknown dynamics and disturbance[M]//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Complex Systems and Robust Control.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0.
本文系江蘇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校級課題:四旋翼飛行器控制與地面站設計(課題編號:JATC20010206)的成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