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輝 寧碩
摘要:新疆作為中國最大的棉花種植生態(tài)區(qū),棉花生產總產量在全國的地位顯赫,新疆推廣機械化收獲方式是發(fā)展必然需求。因而針對近年來新疆棉花主栽地區(qū)機采棉在發(fā)展狀況、機械整體情況和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旨在推進和促進新疆乃至全國棉花產業(yè)的穩(wěn)定快速發(fā)展,保障農戶權益,使農民樂于種田。
關鍵詞:新疆;機采棉;發(fā)展現(xiàn)狀;存在問題;解決措施;展望
中圖分類號:S56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3143(2020)05-0029-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0.05.003
Abstract: Xinjiang, the largest cotton-growing ecological zones in China, the status of total cotton production in the country significantly, the promotion of mechanized harvesting methods in Xinjiang is an inevitable demand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focused on a number of issues in recent years in Xinjiang cotton picker machine main cultivated areas of development, machinery overal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poses solutions. It aimed at advancing and promoting stabilit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even the cotton industry in Xinjiang rapid development,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so that farmers willing to farm.
Keywords:? Xinjiang ; Machine-picked cotton;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Solutions; Prospects
0? 引言
新疆農業(yè)發(fā)展處在一個穩(wěn)步前進的態(tài)勢,機采棉技術作為發(fā)展新疆棉花產業(y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國內國外多年的機采棉實際生產中,機采棉推廣相對手摘棉呈現(xiàn)出明顯優(yōu)勢,但缺點也逐漸暴露。因此,必須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才能獲得顯著的效益回報。
通過對新疆南部地區(qū)和北部地區(qū)推廣的機采棉進行實地調查,通過與當?shù)剞r戶、管理部門等交流,大家認為使用機械采摘棉花能使采摘效率提高。由于近幾年來新疆撿棉花的工人多來自內地,但內地近幾年經濟發(fā)展迅速,因而“用工難”問題也就出現(xiàn)了,且由于供不應求,農戶支付給撿棉花工人的工資同比增長50%[1];同時,采用機械化作業(yè)可抵御外界對棉花價格的競爭、減弱企業(yè)對外棉的依賴、降低本土企業(yè)的風險等作用,但也存在配套措施不完善、品級下降與紡織產業(yè)升級的矛盾及來自國際市場殘酷的競爭等不利因素影響。針對這些現(xiàn)實問題,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議。
1? 新疆機采棉現(xiàn)狀及可見優(yōu)勢
1.1? 機采棉種植模式產量高激發(fā)農民積極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市場機制不斷趨于完善,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在市場監(jiān)管方面政策向好。根據(jù)機采棉機械設備的作業(yè)行距要求,新疆地區(qū)以(68+8)cm 或(66+10)cm 寬窄相濟的特色種植模式,確保了機采棉種植要求的“矮、密、早”。經過一線科研工作者們的多年試點,這種模式在抗擊自然災害、提高產量等方面呈現(xiàn)明顯優(yōu)勢,尤其是農戶關注的產量問題得到滿足。所以農戶很認可機采棉,也簡化了播種步驟。
新疆塔城地區(qū)沙灣縣及烏蘇市等地作為陸地棉種植的主要區(qū)域,機械化采摘的價格約為2925 元/hm2(其中作為第一次采收的價格約為1875 元/hm2,第二次或者第三次采摘的價格約為1050 元/hm2),人工采摘的支出平均為2.3 元/kg。雖然扎花廠在收購棉花時,機采棉收購價格遠低于人工手摘棉價格素,但是機采棉的采收成本比人工手摘棉要減少 2250 元hm2 [2]。近幾年,由于內地來疆拾花工難找,且要包吃包住解決簡單生活問題,使管理成本較往年增加1倍,其中大量的人員管理費用還未計算在內。所以,農戶認為機采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開支,機采棉很容易被棉花種植戶接受。
1.2? ?兵團示范效應較好,各類機械基本滿足需要
兵團率先實現(xiàn)機采棉采收,經濟效益明顯,在全疆范圍內示范作用較好,經驗豐富,可借鑒并直接應用于大田生產[3]。機采棉需要一定量的機械設備來滿足生產需要,比如說棉種的加工機械、棉花的種植機械、用于采收作業(yè)的機械到儲運車輛和倉庫以及大量的加工設備。雖然,不同環(huán)節(jié)各種機械都需要技術更新來滿足生產,但是現(xiàn)有的機械設備基本能夠滿足生產需要。
2? 新疆機采棉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問題解決措施
雖然機采棉的市場制度不斷成熟,農民收入增加、種植積極性提高,種植模式也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高產已初步解決,機具數(shù)量也能滿足使用要求,并且有很好的兵團示范效果,但是盡管各項要求基本滿足,為什么機采棉技術在推廣速度依然未到達預期目標呢?對此通過實地考察總結并反思,發(fā)現(xiàn)在技術和管理層上問題略為突出,亟待多方配合解決。
2.1? 技術方面
2.1.1? ?棉花品種及種植模式
通過實地調研,認為現(xiàn)有的棉花品種不適宜集約化生產。第一,適合機采棉技術的棉花材料在株型方面要求緊湊,由于機器在田間作業(yè)時,輪胎和底盤部分過高,機器操作要求結鈴高度不要過低,結鈴間距要滿足采摘要求;第二,葉片脫落不能滿足采摘需要,則需借助一定濃度的催熟藥劑來進行快速落葉。
新疆北部地區(qū)棉花種植的栽培模式多滿足“矮早密”的特點,在進行藥物防控時,導致脫葉劑不能及時有效地被棉花植株吸收,導致葉片脫落效果未能達到脫葉要求,棉花吐絮較差;新疆日夜溫差較大,不同的棉花品種感受藥劑的時間不一致,導致有的落葉不能及時落地(即干落到棉絮上),致使采收的棉絮不能被扎花廠高價收取[4]。
2.1.2? ?脫葉技術
脫葉技術在整個技術層面占據(jù)重要地位,在進行最后一次水肥處理和化學催熟噴灑化學脫葉劑時,由于灌水時間的不一致,脫葉效果有差異,噴灑時間和噴灑濃度在棉花種植密度和品種上又存在差異,這方面把握欠佳[5],采收的皮棉含雜率較高;為了盡快促使棉葉脫落,過量使用脫葉劑又造成棉籽不飽滿,皮棉與籽棉產量偏低?;瘜W脫葉催熟技術固然好,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目前市面上化學藥劑的種類參差不齊,不同密度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種植地區(qū)在施藥時間、施藥量及使用的施藥設備上都略有不同,這些因素的發(fā)展都阻礙著機采棉技術在新疆地區(qū)的規(guī)?;l(fā)展[6]。
2.1.3? 皮棉的采收、運輸與加工技術
在皮棉的采收、運輸與加工技術層面存在的問題略微顯著。其中,針對采收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方面:一是在采收時間上,如果夜間采收的話,采收的籽棉含水率高達14%~20%;二是如果棉株脫葉率未能達到95%以上,加工線無法加工,二次污染帶入含雜率嚴重[7];三是裸露的滴灌帶和地膜混入采收棉花中,異性纖維進入影響原棉質量,需要采用 “即采即軋即清理”的措施對機械采收的籽棉進行處理。
籽棉散裝運輸效率低,堆放過于分散,占地大[8],如果水分不能有效控制,大量堆放會致使皮棉霉爛。這就需要司機或者農戶與扎花廠提前溝通收花時間,扎花廠生產車間及時完成烘干、加工、預處理和壓模存放等問題。至于加工步驟方面,由于近些年棉花種植面積增加,農戶多采用機采棉采摘模式進行采摘,扎花廠還保留著原來的生產線和生產技術,導致加工生產線暫時無法滿足大量接收加工需要。
2.2? ?管理問題
機械化采摘棉花能夠順利進行,需要科研工作者選育適合的棉花品種,生產者按期完成播種、栽培工作、設計好栽培模式、做好田間水肥管理、防止病蟲害的侵襲和合理及時使用化學脫葉劑;收購和加工者要進行儲運、收購、加工等工作,任何一個細小的過程都會影響到機采棉技術實施的效果。
在管理方面,現(xiàn)階段主要是各部門配合力有待提高,對推進機采棉的發(fā)展指導力度不夠[9]。個別部門對機采棉的一些認識不足,缺乏統(tǒng)籌全局的意識;大家都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管理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但是由于管理機制不一樣,很難形成部門間必有的配合力。針對這種現(xiàn)狀,各科研單位及基層單位需要在自治區(qū)各相關管理部門的領導下,服從組織安排,組織協(xié)調好前端和后端的關系,使機采棉工作在一個目標下共同推進。
3? 發(fā)展方向預測
從現(xiàn)有的情況看,作為供方市場的采棉機銷售市場和機械采收作業(yè)市場,購機時出現(xiàn)采棉機供不應求,采棉機價格和機械采收價格偏高,但是如果集約化種植和生產效率提高后,機械化采摘費用將呈現(xiàn)下降趨勢,采棉機將國產化;棉花種植會向規(guī)?;s化發(fā)展,機采棉技術的核心是棉花機械采收技術,而棉花機械采收對種植模式要求很高,機采棉技術的推廣必然帶來規(guī)?;?、標準化,規(guī)?;洜I,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規(guī)?;?、標準化生產是高產、優(yōu)質的保障,并帶來采棉機械結構轉變,一旦實現(xiàn)機械化收獲就會帶動周邊種植戶呈漸進式發(fā)展,解決地區(qū)不平衡問題,同時促進土地的整合及種植水平。對發(fā)展機采棉來說,北疆的情況略好一些,南疆小塊地較多,收獲模式還不成熟,且沒有滿足需求的機具,而自主研發(fā)的小型采棉機,由于在收獲原理上與人工采摘沒有大的突破,如果收獲原理不進行突破沒有太大發(fā)展空間。
綜上所述,新疆南北疆主要植棉區(qū)在機采棉作業(yè)過程中會遇到的一系列技術和管理層面的問題,研究認為,科研工作者應該建立健全適宜的機采棉品種,農戶不能只是為了追求高密度高產量而忽略了后期采摘過程中浪費的資源,在噴灑脫葉劑時要聽從農藝師的指導,不能盲目過量過早施藥,機械師在進行田間作業(yè)時,要給農戶配合好,不能為了盡快采摘完轉移陣地而忽略采摘時機,扎花廠在收購棉花時要簡化收購程序,不可把價格壓得過低,盡量保證農戶利益,穩(wěn)定來年種植積極性。各生產和管理部門以及種植戶要切實配合,提高配合力,共同維護棉花產業(yè)的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 叢虎滋,李文磊,張洪浩,等. 新疆博州優(yōu)質棉栽培技術[J]. 中國棉花,2020,47(05):41-43.
[2] 馬輝,戴路,田立文,等. 不同種植模式對新疆南疆機采棉性狀的影響及投影尋蹤綜合評價模型構建[J]. 中國棉花,2020,47(06):17-20.
[3] 馮振秀. 博樂墾區(qū)機采棉推廣應用探討[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20):76-77.
[4] 陳發(fā)德. 從手采棉到機采棉[J]. 當代兵團,2019(17):48.
[5] 周婷婷,肖慶剛,杜睿,等. 我國棉花脫葉催熟技術研究進展[J]. 棉花學報,2020,32(02):170-184.
[6] 田景山,張煦怡,張麗娜,等. 新疆機采棉花實現(xiàn)葉片快速脫落需要的溫度條件[J]. 作物學報,2019,45(04):613-620.
[7] 鄒政輝. 淺議新疆兵團機采棉發(fā)展[J]. 中國纖檢,2020(01):33.
[8] 王燕,王樹林,張謙,等. 機采棉主要農藝性狀與密度相關性分析[J]. 作物雜志,2019(06):66-70.
[9] 梁亞軍,李雪源,龔照龍,等. 新疆快速發(fā)展機采棉前后存在的問題比較及對策[J]. 棉花科學,2017,3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