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越
毛彥文(1898—1999),1929年,她赴美就讀于密歇根大學,獲教育碩士學位,曾任暨南和復旦大學教授,結婚后辭去大學工作,開始慈善事業(yè),曾任北京香山慈幼院院長,后赴臺灣。
毛彥文的人生經歷不算傳奇,但她的感情經歷卻很傳奇,而之所以傳奇,緣于3個男人。一個是她的初戀,表哥朱君毅;一個是“一生苦戀毛彥文”的著名學者吳宓;最后一個是她的丈夫,中華民國前國務總理熊希齡。
1898年11月1日,毛彥文出生于浙江省江山縣須江鎮(zhèn)沙埂一個普通的鄉(xiāng)紳之家,家中共有五姐妹,卻沒有一個男孩子。母親為此難過不已,一向就不安分的父親理直氣壯地納了妾,又免不了去外面召妓鬼混,弄出許多是非讓女兒們難堪。毛彥文自小由外婆帶大,她不喜自己的家庭,尤其是不喜自己的父親,他的言行充斥著太多舊時紈绔子弟的習氣,匱乏父性的愛與力量。9歲那年,父親給她訂了一門親事,未婚夫是當地徽商方耀堂的兒子方國棟,方家在當地是開醬莊的,毛父的生意,亦以經營布莊和醬莊為主,兩家聯(lián)親,自然是為了家族利益和生意上的往來。
毛彥文的表哥朱君毅,比她年長4歲,是一個聰明英俊的少年。民國初年朱君毅在江山西河女校教書,寄宿在毛彥文的家里。據毛彥文回憶,當時姐妹們很多,免不了為了核桃芝麻大的事爭吵不休,朱君毅略施小計,就能化解她們的矛盾,幾個小姐妹都喜歡和他玩耍。
16歲那年,毛彥文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對于女子上學是好是歹,當時的社會風氣及輿論傾向似乎對此難以定性,態(tài)度普遍曖昧??偟膩碚f,有女兒且家境也不錯的人家都會盡力供給女兒讀書,相親的時候,“受過教育”“會英文”是一個大大的籌碼??墒侨⑾眿D的人家就不這樣看了,媳婦的學歷越高,不但難以約束管教,而且意味著她的身邊有可能出現(xiàn)同樣高學歷的異性??傊?,媳婦的活動范圍越大,他們越不放心。方家要求毛彥文在上學之前先完婚,但毛彥文知道:一旦結婚,就很難順順當當地上學了。萬般無奈,她不得不求助于自己在西河女校念書時的校長毛咸。
這位毛校長得風氣之先,準備與一切舊勢力抗爭到底。恰好他的一個親戚情況與毛彥文相似,他便鼓勵這兩個學生搞“家庭革命”,通過“逃婚”來反抗舊式包辦婚姻。
但逃婚和自由戀愛導致的苦果則令人加倍痛苦。多年之后,毛彥文在回憶錄《往事》里說:“這顆無意中種下的苦果,令我一生嘗盡苦汁,不光喪失家庭幸福,且造就灰暗一生,壯志消沉,庸碌終身……”
毛彥文于結婚當日成功出逃,在當地引起不小的風波。因朱君毅在其中頗出了一番力,便有好事者開始猜測這一對表兄妹是否早已暗通款曲。朱毛之事不但成為許多人茶余飯后的談資,花邊小報也趁機大做文章,讓方家大大地沒了臉皮。無奈,方家要求官方搜捕新娘,可是當地的長官姚知事很有進步思想,再加上他和毛咸關系要好,在毛咸的倡議下,這件糾紛竟然私了了。毛家賠償了方家的訂婚錢,方家和毛家正式解除了婚約。
此后,毛彥文順利升入了杭州女子師范,在這期間,朱君毅又給毛彥文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愛慕之情。毛彥文當時18歲了,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她看了信,心頭有幾分雀躍,更多的卻是驚慌:本來逃婚一事,已經沸沸揚揚,人們已經在議論她和表哥的關系發(fā)展到何種境地,哪知道表哥居然真的表明了心跡,倒成了假戲真做,平白落了別人的口實。于是,毛彥文懷著忐忑之情,給朱君毅寫了一封回信。她的回復措辭很婉轉,第一個原因,說外面的議論很多,不愿意越描越黑;第二個原因,她說自己不敢高攀;第三個原因,就是所謂的近親結婚,對后代不是很好。
信中滿滿的小兒女情態(tài),看得出來,其實她對表哥是非常仰慕的,只是出于女孩兒的矜持,故意找了一些理由擋一擋:第一個理由是客觀事實;第二個理由不過是半推半就的客套話罷了;至于第三個理甶,可能她自己也不會想到8年后竟然成為表哥拋棄她的借口。
當朱君毅又一次來信,說自己對毛彥文的愛猶如“須水郎山”“亙古不變”時,她終于接受了表哥的求愛,開始了懵懂甜蜜的初戀。3年之后,毛彥文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吳興湖郡女校,朱君毅得到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的機會,正所謂郎才女貌、天作之合,雙方父母默許了他們之間的愛情,并為兩個孩子訂了婚。
兩人此時處于情感的蜜月期,對未來相當自信。朱君毅臨行前原本打算和毛彥文完婚,畢竟此去山水迢迢,而且五載寒暑,他也想給未婚妻吃一顆定心丸,但毛以雙方的學業(yè)為重,希望將婚禮延后。正是這一延后,雙方的命運被改寫了。
朱君毅到了大洋彼岸以后,兩人不但鴻雁傳書,還以“仁義禮智信”為標記互相鼓勵,綢繆深情,可見一斑。5年后,朱君毅學成歸國,在南京東南大學任教授,毛彥文此時卻成了浙江省的“高考狀元”,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了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為了可以經常見到郎君,不再受相思之苦,她又從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大學輾轉到了金陵女子大學,但讓她沒想到的是:朱君毅悔婚了,他給出的理由有三。第一,彼此沒有真正的愛情;第二,近親不能結婚;第三,兩人性情不合。
3個理由的核心只有一點:我不愛你。
而朱君毅的新歡,是一個叫言成真的?;ā?/p>
毛彥文何等驚駭傷心,也不必再付諸筆墨了,師友們紛紛站出來指責朱君毅的負心。時任東吳大學教務長的陶行知,親自出面調解,說這么好的一個女子,品貌端方、成績出類拔萃,哪一點配不上你?更何況還為你逃了婚,又等了你8年,你也太不懂事了,再這樣胡來,讓你教不成書。
學校真的開除了言成真,朱君毅一看校方來真的也有點后怕,假惺惺答應和毛彥文重歸舊好,可兩人獨處時,他總是一臉嫌惡,完全換了一副面孔。在這期間吳宓一次次找老朋友談心,希望他和毛彥文的關系可以得到改善,但收效甚微。等到第二年朱君毅接到學校的聘書后,終于如釋重負,又開始和前校花談起戀愛來。
話說國民政府前國務總理熊希齡的夫人朱其慧,一直非常喜愛毛彥文的蘭心蕙質,她先是勸說兩人和好,見不成,就建議毛彥文放棄。此時不放棄也得放棄了,朱君毅心中,已經沒有毛彥文這個人。
1924年,朱其慧請了當時的金大校長、教導長以及教育界的名流張伯苓、王伯秋、陳鶴琴、吳宓等人作證,終于把這場維持了8載的愛情馬拉松解除了。
解除了婚約的毛彥文,心性大變,她下定決心和朱君毅老死不相往來,并且把朱君毅的書信,都交給了吳宓做寫小說的參考。
第二年,朱君毅如愿以償和言成真結了婚。毛彥文心中酸楚,給朱君毅發(fā)了賀電:須水永清,郎山安在?還是質問他負心的意思,雖說有點不妥,也可見她其實絲毫未曾放下。
1935年2月9日,毛彥文和前國務總理熊希齡正式結為夫妻。此時的毛彥文,33歲,熊希齡66歲,誰也想不到,毛彥文會同意熊希齡的求婚。
毛彥文為此,特意征求了母親的意見,母親覺得很合適,后來毛彥文自己也說:“當時反常心理告訴我,長我?guī)缀跻槐兜拈L者,將永不變心,也不會考慮年齡,況且熊氏慈祥體貼,托以終身,不致有中途仳離的危險?!?/p>
1963年,朱君毅在上海逝世,盡管已經40年未見,在臺灣的毛彥文聽到消息后仍是老淚縱橫。她拿起了筆,寫下了《悼君毅》長文,文章里說:
你在我幼稚的心靈中播下初戀的種子,生根滋長,永不枯萎。你我雖形體上決絕將近四十年,但你仍在我夢中出現(xiàn),夢中的你我依然那樣年輕,那樣相愛,你仍是我夢里的心上人。
你是我一生遭遇的創(chuàng)造者,是功是過,無從說起。倘我不自幼年即墜入你的情網,方氏婚事定成事實。我也許會兒女成行,若無事,渾渾噩噩過一生平凡而自視為幸福的生活。倘沒有你的影響,我也許不會受高等教育,更無論留學。倘不認識你,我也許不會孤零終身,坎坷一世。
(摘自現(xiàn)代出版社《因孤獨而閃閃發(f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