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欣 姚瑩
摘 要:本案例中求助者因宿舍人際交往沖突而引發(fā)嚴重心理問題,有輕度焦慮和抑郁,咨詢師主要采用了認知療法、放松療法和社交技能訓練,經(jīng)過近兩個月的咨詢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求助者的抑郁和焦慮癥狀有較大緩解,能正常的學習和處理人際關系。
關鍵詞:女研究生;嚴重心理問題;認知療法;放松療法;心理咨詢
一、一般人口學資料
來訪者王某,女,21歲,獨生女,漢族,未婚,身體健康,無精神疾病及家族遺傳病史,無重大軀體性疾病史,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好。
二、主訴與個人陳述
主訴:近三個月來心情焦慮、抑郁、睡眠不好。
個人陳述:
我是家中獨生女,父親為人溫和對我尤為疼愛,我性格內向、自尊心強、追求完美,與母親關系親密,不愛主動與人交流,這學期初室友熬夜通宵打游戲,發(fā)生了爭執(zhí),現(xiàn)在室友關系越來越惡化,我認為她們在故意孤立我,很煩惱,我慢慢的也沉溺于電腦游戲,學習效率下降。
約三個月前,偶然發(fā)現(xiàn)室友把我從她們的QQ好友中刪除了,我就更加憤怒,我就和她們發(fā)生了一次劇烈的沖突,關系更加惡化。我感覺自己與人相處很失敗,非常的焦慮、郁悶,沒有胃口,易失眠,特別容易疲倦,也多次曠過課,目前想自己租房住或休學一段時間。
三、咨詢師的觀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詢師觀察到的情況
來訪者衣著整潔,臉色稍微蒼白,略顯疲勞,但言行一致;人格完整,相對穩(wěn)定;自知力完整,無妄想、幻覺,問答自如。
(二)咨詢師了解到的情況
1.既往史:既往身體健康,無重大的器質性疾病史、無手術史或傳染病史。
2.個人史:該女生性格內向敏感,做事追求完美。近段時間心情煩躁,常因小事發(fā)火,一般呆在宿舍打游戲或睡覺。據(jù)同學反映她家境較好,和室友有過一次以上語言沖突。
四、心理測驗結果
根據(jù)該來訪者的癥狀和收集到的臨床資料,選擇SAS、SDS、SCL—90作進一步評估。
《癥狀自評量表(SCL-90)》(0-4計分):總分98分,陽性項目數(shù)為46項,各因子分分別為:軀體化1.4,人際敏感1.4,抑郁2.0,焦慮2.6,人際關系2.5分。
焦慮自評量表(SAS):標準分58分,提示有輕度焦慮。抑郁自測量表(SDS):標準分55分,提示有輕度抑郁。
五、原因分析
(一)社會原因
家庭教養(yǎng)方式,父親教育嚴格;人際關系方面,朋友少,缺乏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幫助;存在負性生活事件,和室友發(fā)生過一兩次沖突,發(fā)現(xiàn)室友把她從她們的QQ好友中刪除,之后發(fā)生爭吵,極少和室友溝通。
(二)心理原因
1.認知偏差:存在一些不合理信念,例如認為室友早起、動靜大等是故意在孤立她。
2.人格特征:性格內向、依賴父母、自尊心強、追求完美。
3.行為模式: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經(jīng)?;乇軉栴},逃避到電腦游戲中。
4.情緒調節(jié):缺乏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方法。
六、評估與診斷
(一)評估
來訪者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
1.生理方面:食欲下降、失眠、易疲倦、胸口發(fā)悶。
2.行為方面:學習效率低,有逃課現(xiàn)象。
3.情緒方面:焦慮、苦惱、悲傷等。
4.思維方面:消極、悲觀的認知。
(二)診斷
根據(jù)來訪者問題持續(xù)的時間、強度和典型心理與行為異常表現(xiàn)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符合嚴重心理問題診斷標準,故初步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
(三)診斷依據(jù)
1.根據(jù)區(qū)分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該來訪者的主客觀世界統(tǒng)一,精神活動內在協(xié)調一致,人格相對穩(wěn)定,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能力,能主動的求醫(yī),無幻覺、妄想、邏輯思維混亂等精神病性癥狀,故排除精神病性問題。
2.來訪者主導癥狀是焦慮,因宿舍人際關系不良現(xiàn)實因素而出現(xiàn)的焦慮等情緒,其程度與個人經(jīng)歷和處境相符合,內心沖突為常形,可排除神經(jīng)癥性問題。
3.來訪者的焦慮情緒已經(jīng)泛化,并情緒反應較強,已出現(xiàn)曠課等現(xiàn)象,且學習效率和成績下降,對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癥狀持續(xù)近三個月。
據(jù)此,初步判斷為嚴重心理問題。
(四)鑒別診斷
1.與抑郁性神經(jīng)癥相鑒別:抑郁性神經(jīng)癥在癥狀上主要是抑郁,病程在兩年以上。然而該來訪者以焦慮為主要癥狀,抑郁只是伴發(fā)癥狀,且持續(xù)約3個月。故排除抑郁性神經(jīng)癥。
2.與焦慮性神經(jīng)癥相鑒別:來訪者是以焦慮為主導癥狀,但內心沖突是常形,可排除焦慮性神經(jīng)癥。
七、咨詢目標與咨詢方案的制定
近期目標包括:學習放松技術,了解并掌握一些情緒調節(jié)方法;降低目前的焦慮與抑郁的程度;學會一些人際交往技巧,改善人際關系。遠期目標是促進來訪者的自我成長和人格完善。
在相互尊重、平等協(xié)商的氣氛下,咨訪雙方商定了咨詢方案,涉及咨詢方法、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咨詢時間(每周1次,每次50分鐘,共5次)等方面。
八、咨詢過程
(一)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的階段(第1次)
通過攝入性會談、心理測驗方式收集資料,進行心理診斷,確定咨詢目標,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二)咨詢階段(第2-4次)
一方面,通過改變認知方式,學會情緒調節(jié),擺脫不良情緒。
隨著咨詢的深入,來訪者逐漸意識到了自己以下的不恰當?shù)恼J知或思維謬誤,包括:
1.刻板印象,貼標簽和錯貼標簽
即來訪者根據(jù)對方的缺點以及對方以前犯的錯誤來描述或定義對方的本質[1]。這是錯誤的假設,因為為特定事件或行為提供了一個名稱,并不能就合情合理的解釋了這一事件。
2.主觀推斷
來訪者一些想法或觀點并沒有支持性的證據(jù)[1],甚至往往是糟糕至極、災難化的。
3.選擇性概括或過度概括
前者是指她往往僅由事情的一個方面的細節(jié)推出結論,忽略背景及其他信息。后者是指她有時候由一個偶然事件得出一種極端信念,并將其不恰當?shù)倪\用于一些不相似的事件和情境中。求助者也認識到了自身可能存在的求全責備、理想化、敏感多疑人格特質。
另一方面,咨詢師通過放松訓練和社交技能訓練幫助來訪者學習和掌握人際溝通技巧,促進正常人際交往。讓坐在舒適的座椅上,讓其隨著音樂的起伏開始進行肌肉放松訓練。訓練依次從手臂、頭面部、頸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部訓練,過程中要求學會體驗肌肉緊張與肌肉松弛的區(qū)別,經(jīng)過這樣反復長期的訓練,使得能在日常生活中靈巧使用,任意放松程度。
(三)鞏固與結束階段(第5次)
總結回顧以及對咨詢效果的評估,結束咨詢關系。使來訪者把在咨詢中學到的東西運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斷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九、咨詢效果的評估與反思
通過來訪者自我評估、咨詢師評估、心理測驗復查和來訪者同學的反饋,來訪者的情緒逐漸穩(wěn)定,尤其是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有很大改善,思維方式變得較為合理,食欲增加,睡眠狀況好轉,目前室友關系趨于改善,不再準備校外租房或休學,咨詢效果較好。為使來訪者增強自尊自信,形成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仍需要多方協(xié)同合力合作,包括室友、班長、心理委員,和輔導員、導師等。
此外,成立學生朋輩心理互助小組也越來越重要。樊富珉(1994)認為朋輩心理輔導能促進求助者的認知改變、情緒調節(jié)、行為改善;也能增強求助者的主宰意識、適應和應變能力,其效果表現(xiàn)為從外到里,由淺入深。初期效果表現(xiàn)為情緒狀態(tài)的改善;中期效果表現(xiàn)為行為方面的好轉;后期效果表現(xiàn)為認知和人格趨于成熟[2]。
[參考文獻]
[1]郭念峰.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7.
[2]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集[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58-59.
(作者單位:1安徽財經(jīng)大學 會計學院,安徽 蚌埠?233000;2蚌埠學院 理學院,安徽?蚌埠 2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