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亮
王老太,七十九歲,陜西人。有兩兒一女,最近一年跟著大兒子馬樂寬生活。她腿腳不好,不太能走路,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馬樂寬照顧煩了。5月2日,他用平板車把老太太拉到了一個人跡罕至的荒地。這里有很多廢棄的墓坑。馬樂寬找了一個,把老媽活埋了。
感慨的話就不說了。今天我想從科學上說說,“不孝”背后,一個殘酷的世間真相。
《自私的基因》里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不過是運載基因的工具。就是說,基因創(chuàng)造了人,利用人來運載和傳播自己,好讓自己永遠不死。
我非常認同這個理論。因為很顯然,人的絕大部分天性,都是為了自己的基因能更好地繁衍下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棄老保幼”策略。自然界里沒有一種動物,是“孝順老人”的。因為“照顧老者”,不符合基因的生存策略。
人這輩子,其實都不容易。大半生奔波操勞,多少苦多少難,一路扛著走過來,不敢享樂,不敢歇息。而年輕時怎么都好說,最苦最難的,還是人生的最后一程。
人到晚年,生命的力氣即將耗盡,身體衰弱,精神萎靡,甚至纏綿病榻,生活不能自理……如果此時身邊無人,可想而知會有多悲涼。
所以,我很想在這篇文章里,說兩個道理。
第一個:請對你們的父母好一點。
如果他們好好地養(yǎng)你小了,那你一定要好好地養(yǎng)他們老。別讓那個生你養(yǎng)你的人,在悲戚絕望里走完余生。這是人之為人的根本。也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qū)別。
第二個: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老無所依,那么請從現(xiàn)在開始,好好教育你的小孩。
這一點,我必須詳細說。我文章里寫過很多次,養(yǎng)兒不是為了防老的,但人老了,多多少少都是需要孩子的,尤其是最后那段油盡燈枯的日子。那么,如何避免自己晚景凄涼呢?
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是強行灌輸孝道。孩子們從小被拎著耳朵教導:你必須孝順父母啊,必須養(yǎng)父母的老啊,必須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啊……
有用嗎?有點。所以我們會看到中國大部分子女都表現(xiàn)還不錯:隔三差五去父母家,過年必須和父母團聚。幾乎不會對父母打罵……這其中,自然有很多人是因為真的疼愛父母。但還有很多,其實是出于道德逼迫。他們并不是真的跟父母相親相愛,只是因為“不能不孝順”,所以不得已做出個“孝子”模樣來——
他們會去看父母,但在父母家一直沉著臉刷手機,一晚上沒有幾句話。他們給生病的父母請護工,但自己不愿動手幫他們洗個碗。他們陪父母吃飯,但整頓飯都說話帶刺,沒一句好聽的……
很多孩子,勉為其難地表演著“孝子”,父母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來,只是覺得,好像哪里不對,這不是他們想要的晚年。
那么如何避免走到這一步呢?如何讓你的孩子真心地愛你,體貼你,愿意和你在一起?
第一,從小多陪伴。所有的感情,都是在陪伴里累積的。就算是親父子,如果從來沒有一起吃飯、睡覺、聊天、玩耍……那也必然是生疏的。只有彼此多多待在一起,你們的生命才能緊密相融,感情才會深深扎根,孩子才會下意識地想著你,心甘情愿守在你身邊。你開心,他也開心。
第二,教孩子做個善良人。從最功利的角度說,善良的孩子最孝順。所以你就算為了自己,也要讓孩子做個善良人。從小就告訴他,不能欺負乞丐,不能虐打小狗,不嘲笑別人的缺點,盡力幫助有需要的人……他只有學會了愛,學會了善良,學會了換位思考,才不會做出惡毒、冷漠的事,對別人如此,對你更是。
我們?yōu)槿烁改傅?,必須明白一個殘酷的人間真相:“不孝”是人的天性。很少有孩子,是天生孝順的。那么,如果你希望在自己垂垂老邁時,能得到孩子的愛和保護,那就必須教會他“孝順”。而這,絕不是生硬粗暴地一遍遍告訴他“你將來要孝順我”那么簡單。你必須要在他成長的過程里,做一個好父母,給他足夠的愛和關照,教他做一個善良的好人。
【原載《山東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