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翔
“貧困村”摘帽
走進遂平縣陽豐鎮(zhèn)朱屯村,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四通八達的“村村通”公路從田間穿過;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彩葉樹木一望無際。進入村莊,家家戶戶窗明幾凈。門前或小巷里栽種著爭芳斗艷的百日紅;耀眼的文化廣場西側(cè),矗立著文藝大舞臺,對面是供百姓活動的小游園。北面,一座高聳的大樓赫然而立,那便是村“兩委”辦公的地方。據(jù)村支書呂毛蛋介紹,截至目前,全村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實現(xiàn)了整體脫貧,正在向小康村邁進。
時間追溯到1990年。那時,在行政區(qū)劃上,朱屯歸屬大石橋村管轄。
大石橋,因村中有一座石橋得名。20世紀末,正處于改革開放向縱深發(fā)展階段,大石橋村干部思想不統(tǒng)一,群眾對改革開放的前景模糊不清。又因人多地廣,不便管理,鎮(zhèn)政府不得不將大石橋村一分為二,南部叫大石橋村,北部為朱屯村。
朱屯村從大石橋村分出來后,無村室、無資金、無資源,是典型的“三無”村莊。村支部軟弱渙散,村干部辦事不力。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村民們,花錢依然靠養(yǎng)雞喂豬。再說,由于沒水沒電,村民們吃水是壓井,點燈用煤油。一遇雨天,出門泥大水深;到了旱季,地面上裂開一道道寬縫,如同張開的蛤蟆嘴。村民們熱切盼望的致富之路成了一紙空文。因此,被縣里定為“貧困村”。
1997年,幾十名共產(chǎn)黨員和群眾代表集體上書,要求村民自治,實行公開選舉。鎮(zhèn)黨委、政府接受群眾建議,實行了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結(jié)果,呂毛蛋被推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
那時,呂毛蛋三十出頭,血氣方剛,年輕氣盛,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模樣。一上臺,他在就職演說中慷慨陳詞:我不會說好聽話,只會干!既然大伙兒推選我當支部書記,我就給大家表個態(tài),我呂毛蛋一不貪二不占,一門心思帶領(lǐng)父老鄉(xiāng)親走致富路……
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時,擺在呂毛蛋面前的是一個爛攤子:領(lǐng)導班子亟待整合,發(fā)展思路亟須理順,群眾的模糊認識也需要逐步澄清。他想:群眾富不富,關(guān)鍵看支部。一個村要想有突飛猛進的發(fā)展,首先要建立起一個堅強的黨支部。于是,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他提議:郭保春是復員軍人,在部隊立過功,可由他擔任村黨支書副書記,主管黨建工作;柳先鋒誠實肯干,群眾威信高,可擔任村文書,主管村財務;郭桂蘭從事婦女工作多年,有一定群眾基礎(chǔ),可擔任村婦女主任……他共提出七名村“兩委”干部。后經(jīng)黨員群眾公開選舉,一個朝氣蓬勃的村領(lǐng)導班子誕生了!
正當呂毛蛋為發(fā)展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籌劃時,國家頒布了土地流轉(zhuǎn)政策。恰巧,享譽全國的大型花木公司——河南名品彩葉公司,正準備把朱屯村納入“彩葉村”之列。經(jīng)過協(xié)商,全村一次性流轉(zhuǎn)土地兩千畝,緩解了村委壓力。這些流轉(zhuǎn)土地的戶主,可以放心地去外地打工了,每年還有土地流轉(zhuǎn)的固定收入。接著,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村委又進行了整體規(guī)劃,一個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農(nóng)村面貌初具雛形。
2015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關(guān)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這一決定,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恰在此時,上級派來了駐村第一書記——駐馬店市應急管理局干部王占磊和工作隊員王會軍、李大勇。第一書記的到來,為村“兩委”實施扶貧攻堅插上了翅膀。王占磊畢業(yè)于東北某大學,具有高深的理論知識,還有一股年輕人敢想敢干的勁頭兒。尤其在電腦操作方面,更是行家里手。但在農(nóng)村工作方面,缺乏經(jīng)驗。而呂毛蛋具備多年的農(nóng)村工作經(jīng)驗,處事得心應手,只因?qū)W歷較低,在理論知識上有所欠缺。正好,他倆“強強聯(lián)合”,又補齊了對方的短板。
一場前所未有的扶貧攻堅戰(zhàn),在中原大地上的一個小村里——朱屯村,正式打響了!
呂毛蛋和王占磊以及村“兩委”班子領(lǐng)導,披星戴月,餐風飲露,日夜走村串戶,摸底子,填報表,制臺賬……最終,掌握了脫貧攻堅的情況: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共380人。因病致貧39戶共149人;因?qū)W致貧27戶共107人;因殘致貧19戶共81人;因無勞力致貧7戶共14人;因其他原因致貧6戶共29人……
經(jīng)過幾年的艱苦奮戰(zhàn),朱屯村從昔日的貧困村一躍成為全鎮(zhèn)乃至全縣的富裕村,先后獲得了省級生態(tài)村、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市文明村鎮(zhèn)、縣脫貧攻堅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首攻“重災區(qū)”
朱屯村陳莊自然村是扶貧攻堅的“重災區(qū)”。
2016年4月的一天,遂平縣委書記何冬、陽豐鎮(zhèn)黨委書記江海松、村支部書記呂毛蛋和駐村第一書記王占磊,陪同駐馬店市委書記余學友來到陳莊,走進柳玉銀家。
進了院子,三間快要倒塌的茅草房映入眼簾。瘦弱的柳玉銀正在為殘疾兒子做飯。何冬書記問清情況后,當即表態(tài):把危房扒掉,縣、鎮(zhèn)、村合計一下,為柳玉銀家建一座新房。此后,鎮(zhèn)里、村里各拿出一萬元,縣民政局又進行了補助,柳玉銀自籌一部分。在各方努力下,一座磚混結(jié)構(gòu)的新房代替了破舊的危房。
幾年前,柳玉銀得了腦溢血,花光了家里的積蓄。他的病剛剛恢復,兒子又患上了尿毒癥,依靠透析維持生命。此時,妻子瞧著這個破敗的家,一賭氣遠走高飛。剩下身體虛弱的柳玉銀和殘疾兒子相依為命。兒子透析治療,每周需要三次,巨大的經(jīng)濟負擔使這個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柳玉銀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慢慢長夜里,失聲痛哭,走投無路。
縣委書記何冬等領(lǐng)導的到來,像一股春風化解了柳玉銀的愁緒,驅(qū)散了蒙在他心頭的烏云。何冬說,聽村干部匯報,說你家是因病致貧的,各級領(lǐng)導非常掛心。今天,余書記專門來看望你?,F(xiàn)在,扶貧攻堅的沖鋒號已經(jīng)吹響。我們要遵照習總書記的指示,搞好精準扶貧,共同走致富道路。接著,何冬詳細詢問了柳玉銀和兒子的病情以及家庭狀況,柳玉銀逐一作了回答。
與其說是何冬陪同市委領(lǐng)導并帶領(lǐng)鎮(zhèn)、村干部走訪貧困戶,不如說這是一次現(xiàn)場辦公。何冬向來以雷厲風行著稱。她聽完柳玉銀的講述后,心想:給人魚不如給人漁。于是,她作出三條指示:一是無償提供三頭肉牛,并免費搭個牛棚;二是為柳玉銀家建一個代銷店,以緩解家庭困難的壓力;三是立即將柳玉銀和其子納入大病救助序列。
村支書呂毛蛋當即表態(tài),馬上和肉牛場聯(lián)系,購買三頭肉牛;在場的一位企業(yè)家呂海洋,當場出資一萬元,為柳玉銀建起一個代銷店,并配備了貨品。同時,醫(yī)保部門作出了大病救助計劃……
幾年后,當何冬書記再次走進柳玉銀家時,四間新落成的房子白墻藍頂,一間代銷店貨品琳瑯滿目。門外的牛棚里,幾頭健壯的肉牛正在吃草。當問及目前家庭情況時,柳玉銀笑著說,多虧了政府的關(guān)照。要不是國家開展脫貧攻堅戰(zhàn),俺這個家早就沒了……
跳出生死圈
何冬一行來到柳二河家。三間草房里躺著一個身受重傷的男人,妻子和兒子坐在床沿上,肝腸欲斷。妻子抽泣著說,醫(yī)生說俺男人活不到春天,沒救了。
柳二河,一個熱心腸的農(nóng)村青年。幾年前,他在外村幫助朋友蓋房子時,不慎從架子上掉下來摔傷了腰椎,致使下肢癱瘓,內(nèi)臟多處受損。經(jīng)醫(yī)院搶救,勉強保住了一條性命。
那是一個春寒料峭的季節(jié),柳二河躺在縣醫(yī)院的重病監(jiān)護室里,奄奄一息。醫(yī)生把一張病危通知書遞給柳二河的妻子,要柳二河回家“靜養(yǎng)”。柳二河的妻子拿著一張印了幾行黑字的病危通知書,欲哭無淚。這回,已經(jīng)是第三次下達病危通知書了。她忽地跪倒在醫(yī)生面前,哀求道,醫(yī)生,俺男人還有救,您就救救他吧……醫(yī)生說,柳二河活不到春天。柳二河的妻子一聽歇勁了,活不到春天,那就是活不了半年。無奈,她和兒子只得雇車把柳二河拉回家。
到家后,由于柳二河長期不能翻身,臀部長了個大褥瘡,只得整天整夜趴著休息。柳二河想:人固有一死,早死晚死都一樣。于是,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條路:等待死亡。
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何冬帶領(lǐng)各級領(lǐng)導走進了柳二河家。進門后,問暖問寒,問長問短。神志清醒的柳二河聽得清清楚楚。然而,柳二河并不相信他們的話。他回想起因交不起醫(yī)療費強行被趕出醫(yī)院的事, 心里一陣酸楚。當何冬發(fā)現(xiàn)柳二河病情危重時,立即通知醫(yī)院負責人,將柳二河重新收治,并指示費用一律從新農(nóng)合走賬。臨上車,柳二河仍半信半疑,因為過去都是一陣風,風停后,又恢復原狀。何冬讀懂了柳二河的心思,堅定地說,二河,你要相信黨,相信組織。我們這次來,是遵照習總書記的指示,搞脫貧攻堅的。像你這樣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正是幫扶對象。請你放心,我們一定幫扶到底,絕不半途而廢。
幾句話,說得柳二河心里暖融融的。在何冬的親自安排下,柳二河先在縣醫(yī)院就診,后又轉(zhuǎn)入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身體漸漸地恢復,只是雙腿麻木,暫時依靠輪椅行走。早年,醫(yī)生宣布“只能活六個月”。 現(xiàn)在,幾年過去了,他越活越健康。
有一天,何冬又一次走進柳二河家,只見柳二河面色紅潤,侃侃而談。柳二河說,愁眉苦臉是一天,歡歡樂樂也是一天,何必愁眉苦臉呢?再說,自己不高興,也給全家人帶來不愉快。當何冬問起病情時,柳二河笑著說,上級的扶貧攻堅動了真格的。要不是政府扶助,我咋能活到今天呀!
何冬說,習總書記強調(diào),只要還有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貧窮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yōu)楝F(xiàn)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jié)帶領(lǐng)群眾一起奮斗。習總書記的話,暖了柳二河的心窩。他緊緊地握著何冬的手說:我相信,這次脫貧攻堅戰(zhàn)一定能夠打贏!
跨越致富線
在何冬召開的座談會上,呂毛蛋說,俺村有一個叫郭新華的青年,戒毒后開了一家磨坊,現(xiàn)已走上了致富路。何冬疑惑地問,吸毒人員也能致富?呂毛蛋肯定地回答:能!
郭新華早年在深圳打工,靠辛勤勞動掙了不少錢。回到家鄉(xiāng)后,和吸毒人員攪在一起,慢慢染上了毒癮。他吸毒后,妻子也跟著吸毒。由于毒品的影響,后來生了個殘疾兒子。
政府為了挽救吸毒人員,把郭新華夫婦強行關(guān)進了戒毒所。進戒毒所后,郭新華表面上愿意悔改,但經(jīng)不住同伙的誘惑,吸毒之心仍未泯滅。當他第一次走出戒毒所時,找到呂毛蛋說,毛蛋叔,這回我重新做人,把父親開辦的小磨油磨坊接過來,發(fā)展下去。可是……呂毛蛋看出了郭新華的畏難情緒,說,有話直講。郭新華說,我急需3萬元資金,作為啟動經(jīng)費。
郭新華的父親是一位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前些年,為了走上致富路,在縣城開了一家磨坊——主營小磨香油。生意雖是一般,但也能顧著家用。自從兒子吸毒后,家境每況愈下。眼看就難以支撐下去了,無奈,老人趁“探望日”踏進戒毒所,哭著對兒子說,兒啊,甭再吸毒了。你看看,現(xiàn)在形勢多好哇,想干啥就干啥,趕緊回心轉(zhuǎn)意干點兒正事兒吧……郭新華聽了父親的話,內(nèi)心頓感羞愧難當。他向父親表態(tài)說,爹,你放心吧,我出去后再也不吸毒了。
呂毛蛋看在郭新華愿意改過自新的份上,就讓郭新華大伯作擔保,從銀行貸款3萬元。不料郭新華拿到錢后,又和吸毒人員鬼混到一起,把三萬元全部當成了毒資。不久,又一次進了戒毒所。
2014年,郭新華再次走出戒毒所,又厚著臉皮找到呂毛蛋,哀求道,呂叔,我再求你一次,你……話沒說完,呂毛蛋“啪”地給了郭新華一記響亮的耳光。這一耳光,不是普通的一記耳光,而是包含著老一輩對年輕一代的希冀;這一耳光,徹底把郭新華打醒了。郭新華看到臥床不起的父親和日漸長大的殘疾兒子,深感愧疚。他暗暗下了決心,一定戒毒,走致富創(chuàng)業(yè)的正道。
與此同時,呂毛蛋怒道:上次給你貸款三萬元,現(xiàn)在還夾著我的手哩!郭新華垂下頭說,這回,我真的不再吸毒了。呂毛蛋嚴肅地說,說說你的打算!郭新華說,我真的把油坊開下去。呂毛蛋嚴肅地說,你當著全村老少爺們的面,和村支部簽訂改邪歸正保證書。
事后,呂毛蛋經(jīng)過調(diào)查,得知郭新華父親在縣城開磨坊的事實。只因年紀大了,身體又有病,不得不將生意暫時擱置下來。再者,呂毛蛋了解到,郭新華的確有改過自新的愿望?;丶液螅瑓蚊敖枇艘蝗f元交給了郭新華。從此,郭新華走上了人生的正軌。
其間 ,每隔十天八天,呂毛蛋都要去看一看郭新華的經(jīng)營情況。加強對他的普法教育和思想引導,防止復吸。在呂毛蛋的耐心說服教育下,郭新華痛改前非,誠信經(jīng)營,把生意搞得有聲有色,并向國家申請了“自然香”品牌。
有一次,郭新華又向呂毛蛋求道,呂叔,你是不是再幫我一把,把我愛人弄出來?呂毛蛋一聽犯了難,說,你愛人現(xiàn)在在新鄉(xiāng)女子戒毒所里,怎能隨便讓她出來?這是犯法的。郭新華是“二進宮”的人,明白戒毒所的規(guī)矩,一要由村干部擔保,二要戒毒人員保證不再復吸,就可以離開戒毒所。此刻,郭新華懇求道,你看看我這一攤子,沒個幫手咋行?我愛人出來后,我倆共同致富,也能為村委臉上爭光啊!
呂毛蛋聽著郭新華的話似乎在理,便開了一次村委會。大伙兒一致同意,以村委名義保舉郭新華妻子“出來”。不久,郭新華妻子出了戒毒所。呂毛蛋一看,褲子緊緊地箍在腿上,比過去胖了許多,心中斷定:吸毒的毛病肯定戒掉了……
如今 ,郭新華夫婦的磨坊生意紅紅火火。不僅如此,又開了一家飯館,還購買一架壓面條機,存款達到了6位數(shù)……
聽完郭新華戒毒脫貧的故事,何冬非常感動,指示隨行人員進行實地調(diào)查,將此經(jīng)驗推廣出去。
如今,朱屯村的干部群眾對村容村貌贊不絕口。村里環(huán)境整治后,路寬了,燈亮了,再加上村民們天天晚上在廣場跳舞,整天熱熱鬧鬧。人們紛紛夸贊道:朱屯村真像個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