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斐斐,常小峰
(1.山西晉煤洪洞晉圣榮康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洪洞 041600;2.山西汾西礦業(yè)兩渡煤業(yè)公司,山西 靈石 031302)
兼并重組礦井掘進工作面水害事故時有發(fā)生,分析水源主要是:重組前小窯采空區(qū)積水;下層煤層掘進開采時, 近距離上覆煤層采空區(qū)產生的積水。 采空區(qū)積水,極易通過斷層、陷落柱等地質因素產生的破碎帶和下層采動產生的冒落裂隙帶、封孔不良鉆孔等形成的導水通道,在掘進工作面頂部突發(fā)透水,沖擊破壞大,造成現(xiàn)場人員的傷亡和設備重大損失。 因此,本文以北翼回風大巷頂部采空區(qū)積水為例,介紹正升煤業(yè)公司防治掘進工作面采空區(qū)積水的方法。
正升煤業(yè)公司礦井設計生產能力0.9 Mt/a,井田地質構造簡單偏中等,總體為向南傾斜的單斜構造,同時伴生少許次級斷層、陷落柱等破碎帶,影響煤層開采。 該礦的含煤巖層有太原組和山西組,太原組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含煤地層, 含海相灰?guī)r4層,含煤4 層,編號自上而下為6、7、8、9+10+11 號煤層,其中9+10+11 號煤層為全區(qū)穩(wěn)定可采層,6、7 號煤層全井田均未達可采厚度;8 號煤層僅井田西南角11-3 孔達可采厚度。6、7、8 號煤層均屬井田不穩(wěn)定不可采煤層。太原組地層平均總厚91.30 m,煤層平均總厚8.34 m,含煤系數(shù)9.13%。 山西組為陸相含煤地層,共含煤4 層,編號自上而下為2、3、4、5 號煤層,2、3、4 號煤層井田內穩(wěn)定可采,5 號煤層為不可采或零星可采煤層,地層平均總厚64.50 m,煤層平均總厚2.25 m,含煤系數(shù)3.49%。 9+10+11 號煤層及上覆巖層的地質柱狀圖,見圖1。 9+10+11 號煤層距4 號煤63.2 m。該礦井2、3、4 號煤層在兼并重組前已經小煤窯開采, 現(xiàn)主要開采9+10+11 號煤層。其頂板為K2灰?guī)r,致密、堅硬,厚度一般4.50 m左右;底板為泥巖,抗壓強度為12.0~14.6 MPa。9+10+11 號煤開采主要的含水層包括奧陶系灰?guī)r巖溶裂隙含水層組、二疊系山西組及下石盒子組砂巖裂隙含水層組,以及采空區(qū)積水。 其中奧灰水水位標高+521~+523 m,低于9+10+11 號煤層底板最低標高+570 m, 不存在帶壓開采區(qū)。 礦井涌水量為+30 m3/h,最大礦井涌水量65 m3/h。
圖1 9+10+11 號煤層及上覆巖層的地質柱狀圖
(1)掘進頭探測
正升煤業(yè)公司北翼回風大巷掘進面施工到780 m時,頂板淋水加大,兩幫礦壓增加。 為此,地質技術人員采用井下礦用瞬變電磁技術,對掘進頭進行超前探測。沿煤層巷道掘進面布置45°、0°、-45°測線3 條, 利用移動發(fā)射接收線圈發(fā)射掘進頭電磁波,接收正方形線圈從而生成3 條超前探測的實測剖面,以掘進頭超前上方頂板以仰角45°探測扇形為例說明,見圖2。
圖2 掘進頭上方45°探測剖面
(2)地質成果解釋分析
分析南翼回風大巷掘進面探測切片圖及扇形剖面,在頂板以俯角45°由下、向上距離0~60 m范圍, 視電阻率等值線呈近水平層狀均勻分布,說明該段地層未有積水現(xiàn)象,裂隙欠發(fā)育;頂板60~120 m 范圍內, 向上視電阻率等值線發(fā)生扭曲變型,紅色圈定的區(qū)域YC1 為低阻異常區(qū)。地質推斷:可能為頂部小窯巷道積水,老空水區(qū)通過原始構造相互連通,低阻呈片狀分布,區(qū)域較大,富水性較強。
低阻異常區(qū)YC1 為2、3、4 號煤層的小窯采空或破壞區(qū),屬于礦井兼并重組前或者更早的老窯采空區(qū),頂板冒落沉降、巖石充填,在低洼地帶集聚形成積水區(qū)。 根據(jù)2、3、4 號煤層瞬變電磁視電阻率扇形切片圖及剖面解釋,可以確定低阻異常區(qū)YC1 積水面積約為7 850 m2。
根據(jù)《煤礦安全規(guī)程》解讀,2、3、4 號煤層采空區(qū)YC1 積水量估算公式:
式中:S 為積水面積,m2;M 為煤層厚度,m;K 為充水系數(shù),2、3、4 號煤屬于山西組, 取0.3;α 為煤層傾角,°,2、3、4 號煤層都屬于近水平煤層,取3°。
采用公式(3),分別計算2、3、4 號煤層采空區(qū)YC1 積水量:2 號煤層厚度為1.29 m, 采空區(qū)積水量約為3 020 m3;3 號煤層厚度為0.85 m, 采空區(qū)積水量約為2 000 m3;4 號煤層厚度為1.19 m,采空區(qū)積水量約為2 820 m3;合計2、3、4 號煤層采空區(qū)積水量約為7 840 m3。
根據(jù)9+10+11 號煤層頂板為堅硬的石灰?guī)r,采用下列經驗公式計算其導水裂隙帶高度:
式中:Hli為導水裂隙帶高度m;∑M 為累計采厚m。
9+10+11 煤層最厚厚度為8.28 m,采用經驗公式(1)、(2)計算其導水裂隙帶高度為60.47~78.27 m,取最大值78.27 m。 由上計算和地層埋藏深度可知,上層2、3、4 號煤層采空區(qū)及其底板的含水層K7灰?guī)r受后期開采的9+10+11 號煤層導水冒落裂隙帶影響,上部采空區(qū)積水會沿導水裂隙進入下部的9+10+11 號煤層采區(qū),影響下層煤層開采。 因此,在巷道掘進時,必須進行采空區(qū)積水探測,必要時采用人工疏水、排水措施。
以正升煤業(yè)公司北翼回風大巷掘進工作面采空區(qū)積水預測預報為例,通過計算頂板導水裂隙帶高度、采用礦井瞬變電磁法探測其積水位置及積水量,對同類上層采空區(qū)積水不明確的掘進工作面具有參考價值。
1)通過地質分析和經驗公式計算9+10+11 號煤層開采的導水裂縫帶高度,到達裂隙上覆2、3、4 號煤層采空區(qū)積水以上, 采動導水裂隙發(fā)育充分,確定上層采空區(qū)積水對9+10+11 號煤層開采有影響。
2)掘進工作面采用瞬變電磁法超前探測,確定了上部煤層采空積水的位置、范圍和邊界,減少人工掘進探巷的成巷成本。
3)實踐證明,近距離煤層群開采,有導通上層采空區(qū)積水危險的,可利用“水文地質條件分析+物探先行”綜合方法進行有效探測,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確保采掘工程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