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升是清代著名劇作家,《長生殿》是他創(chuàng)作的傳奇劇本,這個劇本流傳很廣。該劇描寫唐朝天寶年間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通過描寫揭示皇帝的昏聵和政治腐敗給國家、民眾帶來的深重災難,譴責了唐明皇的窮奢極侈。同時,又從人性角度,表現(xiàn)了對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之間愛情的同情,寄托了對美好愛情的理想。此劇定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共五十出。
唐明皇是個較為復雜的歷史人物,登基初期還能有所作為,使國力得到一定加強,然而他卻自滿起來,沉溺聲色,在全國范圍為自已選美。楊玉環(huán)被選中,冊封為貴妃,享盡榮寵,她的哥哥楊國忠被封為丞相,三個姐妹也被納入后宮,其中虢國夫人因素裝淡雅、天生麗質,被唐明皇寵幸。后宮佳麗三千,唐明皇一次召幸梅妃,與楊貴妃鬧出一場風波。起初,唐明皇十分氣惱,一氣之下讓高力士送楊貴妃回娘家,之后又后悔起來。高力士暗中將此事告訴楊貴妃,她將自己一縷頭發(fā)剪下,托高力士送給唐明皇。唐明皇睹物思情,深為感動,趕緊派人將楊貴妃接回宮中,兩人重歸于好,七夕之夜到長生殿立誓,此生此世永不分離。從此以后,楊貴妃成為專寵。安祿山通過賄賂楊國忠,被唐明皇重用,任范陽節(jié)度使。他暗中招兵買馬,積蓄兵力,后來終于謀反。叛軍到了長安,唐明皇帶著楊貴妃和一幫大臣匆忙逃離,行至馬嵬坡,士兵嘩變。唐明皇被逼處死楊國忠,賜自已心愛的楊貴妃自盡。后來,安祿山叛軍被大將郭子儀擊敗,唐明皇得以重返長安,這時候,他日夜思念楊貴妃,遣人為楊貴妃招魂,最終打動上天,二人在月宮中團圓。
欣賞了昆曲《長生殿》,感觸頗多,該劇對文本的還原度很高,全劇的排場之好、音律之善不用說,事實上對我感觸最深的是洪長虹在創(chuàng)作中堅持的真實,也是這出戲成功的最本源所在。
帝王夫妻已盡人間富貴之極,但在看《長生殿》的時候,絕不會因為李楊二人的身份讓觀眾覺得隔離,觀眾共鳴之處比比皆是,作者固然有美化歷史人物之嫌,但保留了真實的、甚至現(xiàn)實的人性,楊玉環(huán)在夢中聽到蓬萊仙樂,醒來迫使她寫《霓裳羽衣曲》的直接動機不是審美,而是梅妃精湛的舞技,唐明皇經(jīng)常夸獎,她想另制一曲,超越梅妃。這和林黛玉在省親時有意大展詩才的細節(jié)如出一轍,是洪升對歷史人物的尊重。他們那樣的人,在那一刻所思所想,就該是那樣。在處理重頭戲馬嵬嘩變的時候,洪升也沒有讓士兵們直接將二人生生分開,陰陽相隔,而是讓楊玉環(huán)請旨自裁,決定的話語是唐明皇的一句:“只得但憑娘娘罷”。可以說這是唐明皇在全劇中最軟弱和人性崩塌的一句話,但恰恰是這樣的李隆基,才更貼近真實的帝王。
劇中除形象真實之外,更可貴的是情感真實。中國文人最不擅長的就是描寫戀愛過程,古典愛情往往都是無比精準,見到就要愛到,一見鐘情已成套路,“怎敵她臨去那一秋波”。但是《長生殿》里的愛情從定情那一刻到真正定了心,走了十萬八千里的路,它表達的是世俗男女之間一開始沒有那么精準的情意,當然這跟男主角的特殊身份有關,洪升本可以隱去很多,卻還是保留虢國夫人和梅妃的事,兩次面對情敵,楊玉環(huán)的態(tài)度是越來越堅定地不退讓。兩次面對誘惑,唐明皇則是從氣得把吃醋的貴妃送回府中,到被捉奸還嚇得不停地賠禮道歉百般哄慰。這其中有一個愛情主從次序的顛倒,更有一個人物身份的確立,從帝妃關系到夫妻關系,直至全劇中段七月七長生乞巧,他們的愛情才發(fā)展到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的程度??煽雌饋砭鸵橈L順水地相愛的時候,安祿山的叛變來了,一場浩劫使劇情突轉,也使他們的愛情不得不戀中夭折。
這部戲一波三折還是其次,如果對人生有那么一點體會,就會深刻了解這樣裹挾了人性幽微隱秘和時代動蕩變遷的情感,一旦失去了,是真正“問余生有何風光”。所以《長生殿》即便是寫婚后戀愛,也是中國古典文學中寫得最好的戀愛,這也是這部劇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的緣故。
為此,作為普通觀眾,我要深深地向偉大的劇作家洪升致敬,感謝他為我們留下了《長生殿》這部既真實又有真情的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