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靜
(黃靜紫砂工作室 江蘇 宜興 214200)
在世界陶瓷藝術之林中,江蘇宜興紫砂壺可以說是非常獨特的存在,當人們都被它千變萬化的外形所吸引的時候,其實它的紫砂材質才是最基礎的本質。正宗的宜興紫砂礦料中含有大量的石英、云母、鐵質等礦物元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物理團結物,所以有大量的氣孔存在,在經過高溫燒制之后,又產生了化學反應,形成了雙重透氣孔結構。正是在這樣的獨一無二材質基礎之上,紫砂壺才能夠具有良好的發(fā)茶性,使得珍貴的茶葉能夠最大程度地揮發(fā)出醇香滋味,具有其他茶具無可替代的優(yōu)良功效。宜興的紫砂藝人在世世代代的傳承之中,充分地利用了紫砂泥料可塑性強的特點,用豐富的想象力和靈巧的雙手演繹出了一把把形態(tài)各異、內涵豐富的紫砂作品,其中不僅僅表現(xiàn)出他們對于自然萬物和幾何形態(tài)的理解審美,更重要的是還融合了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在其中,每一件紫砂作品的呈現(xiàn),都是紫砂藝人精湛技藝和辛勤汗水的結晶。在紫砂花器之中,有一種以梅花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通過捏塑梅花的老樹遒枝和點點花朵來裝飾壺身和各個元素,在呈現(xiàn)出紫砂造型藝術魅力的同時,把其中豐富的內涵和氣韻也完美呈現(xiàn)了出來。
筆者的這件紫砂作品《報春壺》采用了中國民間文化中的梅花報春為題材,延續(xù)了朱可心老人創(chuàng)制的經典雞心形壺身,搭配以梅枝延伸的壺嘴、壺鈕和壺把,共同展示出梅花傲立風雪之后綻放盛開,喜迎即將到來的春天的淡然姿態(tài)。此壺壺身從上到下逐漸收斂,呈現(xiàn)出亭亭玉立之勢,非常挺拔自然,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昂揚向上的頑強生命力。壺嘴采用了梅花枝干的形態(tài),彎流修長、婉約雋永,出水非常爽利,壺把彎圈合適,端握舒適,捏塑的樹結疤痕非常清晰明了,布局疏密合理,將大自然的風霜雨雪和時間痕跡細細地刻繪于其上,讓人感受到了古樸滄桑之感。壺蓋的層次感十足,和口沿貼合嚴密,氣密性良好,上面的橋型壺鈕也采用了梅枝的形態(tài),把江南小橋流水的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躍然壺上,不僅美觀大方,拿捏也非常稱手。在壺嘴和壺身相接處捏塑梅枝連接于壺身正面,梅枝蜿蜒向上,充滿了勃勃生機和生命的活力,同時壺蓋上面也有梅花點綴,三三兩兩,頓生風雅,和壺身完美和諧融為一體。筆者在設計和創(chuàng)作此壺的過程之中,將上面點綴的梅花用了更鮮艷的色彩凸顯出來,呈現(xiàn)出更加立體的層次感和逼真效果。從整體上來看《報春》壺,在延續(xù)傳統(tǒng)經典器型的基礎之上,筆者對壺身的裝飾更加細膩到位,技藝運用可謂是爐火純青,古樸渾厚的紫砂將梅花的素雅和幽逸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其中蓬勃而出的內涵氣韻更是讓人贊嘆不已。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主席的這首《卜算子·詠梅》把冬天的嚴寒和梅花的報春巧妙結合起來,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的形象,鼓勵人們要有像梅花一樣威武不屈的精神和不怕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梅花是很受歡迎的植物,歷史上許多文人雅士也曾吟誦過梅花,更是成為了多少畫家筆下的寫意題材。筆者的這件紫砂作品《報春》正是把梅花的形態(tài)通過紫砂的材質演繹出來,在帶給大家實用性的同時,又將其中豐富的紫砂造型藝術和內涵氣韻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
圖1 《報春》壺
紫砂的造型藝術一直以來就是最為吸引大眾眼球的重要元素,因為相對于泥料和工藝來說,造型是給人的第一印象,于是紫砂藝人在紫砂造型的設計方面會投入巨大精力,他們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形成了擅于觀察和歸納抽象的藝術審美,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鳥植物等都會融入紫砂壺之中,可謂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帶來了精美絕倫的視覺享受,讓觀賞者在喝茶品茗之中能感受到紫砂藝術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