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維康
(丁維康紫砂工作室 江蘇 宜興 214200)
“中國陶都、陶醉天下”,江蘇宜興自古以來就有著輝煌的陶瓷藝術,7000多年的窯火生生不息,孕育了輝煌燦爛的陶瓷文明,以均陶、彩陶、精陶、青瓷、紫砂為代表的“五朵金花”至今依然在宜興大地上薪火相傳,吸引著大量游客來觀光旅游,一探陶瓷藝術的奧秘。同時得益于有利的地理位置,宜興南部的天目山余脈成為了江蘇、浙江、安徽的交界地帶,郁郁蔥蔥的竹林縱橫千里,讓人們在夏天有了良好的避暑去處,在竹林旁邊,是大片的茶園,飄來了陣陣茶香,尤其是人間四月禪茶季的時候,游人如織、春茶醉人,好一派愜意的風光。而宜興又位于太湖西岸,水陸過渡的地帶形成了大量的溶洞,成為了又一種奇幻的景觀。其地下蘊藏的紫砂原礦,即富含石英、云母、鐵質的神奇泥料本身就含有物理的透氣孔,再經(jīng)過高溫燒制以后,形成了雙重透氣孔的存在,用來泡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發(fā)茶性,同時又不奪茶香,沒有熟湯氣,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在經(jīng)過長時間的使用和把玩之后,會形成了如同玉石一般的幽幽光澤,深受茶友的喜愛和珍視。正是紫砂泥料有著如此的神奇特征,所以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紫砂雅玩也是層出不窮,如紫砂水盂、賞盤、花盆等藝術品以其精巧的做工和精致的刻繪裝飾等內(nèi)容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歡,紫砂四方瓶也是其中的一類,可以用來盛放書軸畫卷等,同時還可以單獨陳列供人們觀賞,上面的陶刻藝術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充滿了古香古色的文人韻味。
筆者的這件紫砂《仙鶴松針四方瓶》采用了傳統(tǒng)的造型設計,在細節(jié)的處理上精益求精。瓶身的弧線流暢自然,兩端收攏,中間飽滿,具有符合審美的形態(tài)特征,瓶底則是四方平整,沒有多余的層次和裝飾,更加端莊穩(wěn)重,瓶口則打磨得非常光滑,邊緣向內(nèi)延伸一點,細節(jié)的處理更是到位。兩邊的獸耳裝飾活靈活現(xiàn)又小巧可愛,上面的圓環(huán)裝飾可以轉動,趣味性十足。最引人注目的是瓶身刻繪的仙鶴和松針的題材,采用了豎構圖的形式,畫面的分布非常和諧。在松樹環(huán)繞之中,兩只形態(tài)各異的仙鶴亭亭玉立,有著“松鶴延年”的寓意,充滿了美好的吉祥祝福之情。從近處開始的松枝遒勁有力,上面的紋理也非常清晰,松針的點綴使得造型非常飽滿,中間的仙鶴一只俯首單腿獨立,一只昂首遠觀,每一處形態(tài)的塑造都是惟妙惟肖,充滿了靈動飄逸之感,遠端的松枝點綴使得畫面更加圓滿。在這件紫砂作品《仙鶴松針四方瓶》的設計和陶刻過程之中,筆者盡量采用古人的手法來揣摩意境之美,每一次刻刀的落下都充滿了藝術的思想,從層次的構成和立體感的塑造方面營造出完美的氛圍,使觀賞者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濃濃的紫砂陶刻藝術魅力。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松樹的象征意義中最為熟悉的就是四季常青和健康長壽,充滿了大自然的生機和生命的活力,被稱為“四君子”之一?!按笱呵嗨?,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元帥對于松樹的吟誦充滿了革命精神和樂觀心態(tài),同時也把青松的特性和高潔的品質表現(xiàn)出來。而仙鶴則又被稱為丹頂鶴,在民間傳說之中就是祥瑞之鳥,也是道教之中神仙的坐騎,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人林逋甚至有著“梅妻鶴子”的雅稱,對國人的藝術審美和精神世界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筆者的這件紫砂《仙鶴松針四方瓶》就是把松樹和仙鶴這兩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元素結合起來,用紫砂陶刻的形式表現(xiàn)在四方瓶上面,把其中蘊含的吉祥長壽等美好祝福和紫砂藝術獨特的東方魅力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
圖1 《仙鶴松針四方瓶》
紫砂陶刻在紫砂藝術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過去的歲月,紫砂陶刻藝人被尊稱為“刻字先生”,由此可見其中對于文化的重視。紫砂陶刻不僅是一種藝術的裝飾手段,更是一種人文精神的象征和延續(xù),通過紫砂陶刻,紫砂器具得以升華為精美的藝術品,表達著情感和思想,也成為了廣大紫砂愛好者的心靈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