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超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近年來城市軌道交通發(fā)展迅速,地鐵線路穿越高鐵橋梁的情況頻繁出現(xiàn),盾構隧道穿越高鐵橋梁勢必會對高鐵運營產(chǎn)生一定影響[1~2]。盾構下穿鐵路引起鐵路變形,導致線路不平順,道床不均勻沉降;因此應嚴格控制盾構施工對高速鐵路產(chǎn)生的變形[3~4]。
諸多學者[5~7]對地鐵盾構隧道下穿高鐵橋梁已有部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對近距離穿越高鐵橋梁樁基的研究還較少。
天津某地鐵區(qū)間為雙洞單線隧道,區(qū)間依次下穿京山鐵路路基段、津秦客專及京津城際延伸線高架橋。盾構區(qū)間側穿高架橋樁基,左線與橋樁基最小水平凈距約5.99 m,右線與橋樁基最小水平凈距約2.90 m。京山鐵路為普速有砟道床鐵路,基礎為路基結構,路基高度約地面上1.45 m,盾構區(qū)間結構頂距離路基面約17.1 m;秦客專及京津城際延伸線為高速鐵路,為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橋跨24 m,單個承臺下8~11根直徑1 m樁基,樁長60 m。
因此本工程的難點是盾構法下穿橋梁結構是否滿足鐵路的運營要求,評估盾構下穿高鐵的安全性。
采用有限元軟件Midas GTS 模擬盾構施工。模型橫向、縱向均為100 m,豎向70 m,隧道外徑6.2 m,埋深為17 m。模型底部固定約束,四周法向約束,頂面為自由邊界。見圖1。
盾構隧道管片采用殼單元模擬,樁基采用梁單元模擬,橋梁承臺、圍巖采用實體單元模擬,各地層參數(shù)見表1。
1)承臺位移見圖2。
由圖2 可以看出:隧道左側橋梁承臺位移主要為豎向沉降,在左右線隧道施工完成后達到最大,豎向位移最大值位于鄰近隧道側,為0.47 mm,水平位移最大值為-0.40 mm;隧道中間橋梁承臺位移主要為豎向沉降,在左右線隧道施工完成后達到最大,豎向位移最大值位于鄰近隧道側,為0.67 mm,水平位移最大值為0.13 mm。
2)樁體位移見圖3。
圖3 橋樁水平位移
由圖3可以看出:在盾構到達前,由于土倉壓力作用,盾構對線路前方土體呈現(xiàn)一定的擠壓趨勢,一般情況下該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樁體彎曲變形,但影響量較??;因土體受壓,在一定程度上側摩阻力有增大的趨勢,對樁體豎向受力(側摩阻力及樁端阻力)基本沒有影響;盾構到達時,由于土體開挖,樁周土體應力釋放,松弛后,導致樁體產(chǎn)生位移變形;由于管片的變形和注漿壓力的影響,樁體兩側受力不均,樁身體現(xiàn)為水平向遠隧道方向移動。
因此,在盾構施工過程中要控制樁身位移及變形,土倉內(nèi)壓力、掘進速度及出土速度的控制尤為關鍵。
3)路基變形分析。沿京山鐵路軌道方向,提取4個施工步中的路基沉降變形數(shù)值:左線通過京山鐵路;右線通過京山鐵路;左線貫通;右線貫通。見圖4。
圖4 基結構各階段沉降
由圖4可以看出:當盾構左線通過京山鐵路后,左線正上方的路基沉降變形最大,約為3.1 mm;當盾構右線通過京山鐵路后,右線上方的路基沉降變形漸漸增大;左右線貫通后,隨著土層應力的重分布,路基變形趨于穩(wěn)定,最大變形處位于左右線中心處。
1)地鐵盾構施工對既有高鐵橋梁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但承臺、樁體的變形均在安全控制要求范圍內(nèi)。
2)三維數(shù)值分析能夠較好反映結構開挖對既有結構體位移、變形的影響,其計算結果能夠與實際工程經(jīng)驗更好吻合,但由于有限元模型及土體本構關系的特點,計算值及影響范圍可能會與實際值有一定差異。
3)為確保施工安全,應采取一定的預處理及應急措施,以控制隧道施工對既有橋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