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鳳宇
(天津市國騰新立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膠粉改性瀝青采用廢舊輪胎加工成的廢胎膠粉作改性劑,由于廢胎膠粉主要成分橡膠類物質的彈性較好,以它為改性劑加工而成的膠粉改性瀝青彈性和黏度高,在施工過程中會存在不易壓實、施易性較差的問題,特別是當施工溫度控制不良、壓實工藝不合理時,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壓實度很難保證。為此,本文結合天津市唐津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通過室內和現(xiàn)場試驗,開展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有效壓實溫度與合理壓實工藝的相關研究,確定適用于膠粉改性瀝青路面的壓實溫度和壓實工藝,最終用于指導施工。
通過室內試驗研究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有效壓實溫度。采用山東濱州產膠粉改性瀝青,廢胎膠粉摻量為18%、細度為60~80目,各項檢測指標見表1。
表1 膠粉改性瀝青各項指標檢測結果
續(xù)表1
瀝青混合料采用Superpave 方法進行設計,見表2和表3。
表2 瀝青混合料級配組成
表3 配合比設計成果及路用性能驗證
通過現(xiàn)場試驗研究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合理壓實工藝。采用JDC-3 型建筑電子測溫儀(即溫度傳感器)實測不同壓實條件下,膠粉瀝青混合料的內部溫度[1]。見圖1。
圖1 測溫儀布設位置
2.1.1 有效壓實溫度
首先設定初壓溫度,之后以10 ℃為步長,逐漸降低成型溫度制備試件,測試試件密度、計算以空隙率為代表的體積參數,得到成型溫度與空隙率之間的關系曲線。對于膠粉改性瀝青而言,初壓溫度設定為170 ℃,瀝青混合料的設計空隙率為4%,考慮到壓實度≮98%的要求,現(xiàn)場空隙率應≤6%。見圖2。
圖2 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成型溫度與空隙率關系曲線
由圖2可知:隨著成型溫度的降低,空隙率逐漸增大;當成型溫度為120~170 ℃時,空隙率表現(xiàn)為緩慢增長;而當成型溫度由120 ℃下降至110 ℃時,空隙率陡增。
為量化分析成型溫度與空隙率關系,根據圖2 數據計算每降低10 ℃時空隙率的增加量,見表4。
表4 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成型溫度與空隙率變化量
由表4 可知:當成型溫度為140~170 ℃時,每降低10 ℃、空隙率增加量僅為0.2%,變化幅度很小,這說明,在該溫度區(qū)間內壓實成型的瀝青混合料,壓實效果沒有太大差別;當成型溫度為120~140 ℃時,每降低10 ℃,空隙率增加量為0.4%~0.5%,變化幅度明顯大于前一溫度區(qū)間,此時,雖然壓實后瀝青混合料仍滿足空隙率≤6%的要求,但不同溫度下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效果已經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差別;當成型溫度由120 ℃下降至110 ℃時,空隙率增加量為3.8%,空隙率急劇增大,而且在該溫度區(qū)間內壓實的瀝青混合料空隙率>6%,已不能滿足相關技術要求。
空隙率為6%時的成型溫度臨界點約為120 ℃,當施工溫度低于該數值時,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效果較差,無法達到設計施工要求。該臨界點即為終壓完成時的控制溫度,一般也稱為有效壓實溫度[2]。
已有研究表明[3~6],瀝青混合料溫度越高、壓實效果越好。因此,為保證良好的壓實度,在施工中應盡量在140~170 ℃階段完成初壓工序并開始1~2 遍復壓。
2.1.2 有效壓實時間
瀝青混合料在有效壓實溫度范圍內成型,才能保證其良好的壓實效果[7]。根據試驗結果,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有效壓實溫度不能低于120 ℃,故可采用該溫度來確定混合料的有效壓實時間。見圖3和圖4。
圖3 不同施工日期中面層SUP-20混合料壓實溫度變化
圖4 不同施工日期表面層SUP-13混合料壓實溫度變化
由圖3 和圖4 可知,瀝青混合料從攤鋪結束到溫度降至 120 ℃,中面層 SUP-20 共用時 30~36 min,表面層SUP-13 共用時24~29 min。由于SUP-13 的厚度比SUP-20 薄,與外界溫度交換速率快、降溫速度也較快,導致其有效壓實時間明顯小于SUP-20混合料。綜合考慮現(xiàn)場施工的變異性和統(tǒng)計規(guī)律,可確定兩種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有效碾壓時間,分別為:中面層 SUP-20 混合料為 30~35 min、表面層 SUP-13 混合料為 25~30 min[8~10]。
2.2.1 壓路機合理組合方式
選擇兩種壓路機組合方式進行對比。其中:碾壓方式I 為初壓采用鋼輪壓路機碾壓3 遍,復壓采用膠輪壓路機碾壓3遍,終壓采用鋼輪壓路機碾壓2遍,共8 遍;碾壓方式II為初壓第1 遍采用鋼輪壓路機碾壓1遍、第2遍采用膠輪壓路機碾壓1遍,復壓采用鋼輪壓路機和膠輪壓路機交替碾壓各2 遍、終壓采用鋼輪壓路機碾壓2遍,共8遍。
試驗時,保證兩種碾壓方式的初壓溫度相同、終壓結束時瀝青混合料的溫度高于120 ℃[11]。見圖5。
圖5 不同組合方式下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壓實溫度與時間關系
由圖5 可知:采用碾壓方式II 的瀝青混合料降溫速率較慢,混合料從攤鋪完成到溫度降至120 ℃,共用時約28 min,比碾壓方式I 增加了近5 min,有效碾壓時間明顯延長,有利于膠粉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成型,壓實效果較好。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碾壓方式I的前3 遍壓實均采用鋼輪壓路機,鋼輪灑水隔離時,路面降溫較為明顯,熱量散失較快;而碾壓方式II 從第2 遍壓實開始即使用膠輪壓路機,不存在灑水隔離的問題,與碾壓方式I 相比,路面的熱量損失小,路面降溫不顯著,而且膠輪壓路機的搓揉作用在溫度較高時效果最好,混合料的壓實度容易保證??梢?,對于高黏、高彈的膠粉改性瀝青而言,采用碾壓方式Ⅱ較為合理。
2.2.2 合理碾壓長度
合理安排壓路機數量、選定壓路機的合理碾壓速度,通過計算得到合理的碾壓長度。見表5。
表5 路面施工中常用的壓路機碾壓速度 km/h
根據有效壓實時間與碾壓方式,可以計算出不同混合料的合理碾壓長度。計算結果為:中面層SUP-20 混合料合理碾壓長度為25 m、表面層SUP-13 混合料合理碾壓長度為 20 m[12~13]。
1)有效壓實溫度不能低于120 ℃。
2)中面層SUP-20 混合料有效碾壓時間為30~35 min、表面層SUP-13 混合料有效碾壓時間為25~30 min。
3)壓路機合理組合方式:初壓第1 遍采用鋼輪壓路機緊跟攤鋪機高頻低幅、去振回振碾壓(2 min 內完成),初壓第二遍采用膠輪壓路機緊跟鋼輪壓路機碾壓,復壓采用鋼輪壓路機和膠輪壓路機交替碾壓,終壓采用鋼輪壓路機收面。碾壓總遍數控制在8~10遍。當氣溫偏低風速較大時,初壓第1 遍可采用膠輪壓路機碾壓。
4)合理碾壓長度:中面層SUP-20 混合料合理碾壓長度為25 m,表面層SUP-13 混合料合理碾壓長度為20 m。
本文所提出的膠粉改性瀝青路面合理壓實工藝,有利于保證路面壓實效果,從而提高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