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喜歡的老師是誰?”我一定毫不猶豫地回答:“我的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是“廚師”。
記得初中第一次大考,我考了年級第十一名,自我感覺良好。我心想:當個第十一名也挺好!班主任見我飄飄然的樣子,便悄悄對我說:“文雅,你很有潛力,重要的是將它挖掘出來。能考第一,咱就別考第二;能進前十,就別考第十一?!甭犃怂脑?,我對自己不求上進的心態(tài)頗感自責,決定奮發(fā)向上,這才有了如今已穩(wěn)入年級前十的成績。我經常想:班主任一定是個優(yōu)秀的“廚師”,不然怎么會熬出這么令人受用的“雞湯”呢?
我的班主任是“數學家”。
“哇,這節(jié)課是自習課,又可以放松一下了!”聽了這話,全班同學都放肆地大笑,早就沒人安心學習了。突然,班主任推開了教室的門,看到這個混亂的場面,輕輕拍了拍講桌,說:“1的365次方是1,1.01的365次方是37.78343433289,但是0.99的365次方是0.02551796445229。看似微小的差別,積累起來卻可以造成巨大的差距。學習也是如此,若是每天多記幾個生字,多做幾道數學題,多背幾個英語單詞,一年下來,收獲便是滿滿的,喜悅也是翻倍的。但倘若相反,每天偷懶一點點,一年下來,羞愧便是滿滿的,你跟別人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后來,她將這些話寫在了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每當我們回頭說話時就會看到那一串數字,然后羞愧地轉過頭去,勵志成為每天學習“1.01”的人。
我的班主任是“心理醫(yī)生”。
一次數學考試,我最后一道題沒做出來,心里很不愉快,寫作業(yè)時也心不在焉。班主任好像看出了名堂,便把我叫進了辦公室,對我說:“摔倒的,都是在努力奔跑的人。一次不代表次次,這次跌倒并不意味著下次也會。你一定要記?。撼四阕约海瑳]人能否定你。”她好像總能看透我的想法,真是一個稱職的“心理醫(yī)生”!
我的班主任是“播音員”。
終于到了最后一節(jié)晚自習的最后一分鐘,馬上就要放學了,好多同學都目不轉睛地看著表。下課的鈴聲響了,班主任突然說:“等一下,我說個事?!薄疤靺?!”同桌大叫,“有事咋不早說?”班主任沒有理他,接著說:“明天有雨,氣溫下降,記得帶著雨傘,多穿點衣服,別感冒了。好了,放學!同學們早些休息!”我們都笑了,有這么關心我們的班主任,我們真是太幸福了!
我們有這樣身兼數“職”的班主任,你們羨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