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葉英 江淑玲
摘 ? 要?多媒體學習理論是利用多媒體進行學習和教學的認知科學體系。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微課成為一種新的多媒體學習形式。運用多媒體學習理論指導英語微課設計能促進英語微課認知學習。從多媒體學習理論視角,依據多媒體教學設計原則,對五則英語微課進行分析,得出英語微課設計的五個策略:合理選擇材料,同一時空呈現(xiàn);去除冗余信息,慎用背景音樂;運用技術手段,強化個體差異;視聽材料結合,對話互動優(yōu)先;運用線索強調,出鏡視情而定。
關鍵詞?多媒體學習 ?英語微課設計 ?多媒體學習理論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化,多媒體學習形式復雜多樣,微課成為當代多媒體學習的重要形式。理查德·梅耶于20世紀90年代以認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通過無數實驗驗證,提出多媒體學習理論。該理論主要關注在多媒體學習中學習者的認知過程、對認知學習變化的測量及如何通過教學設計提高學習效率。本文將介紹多媒體學習的認知機制并基于多媒體教學設計原則對英語微課案例進行分析,探索英語微課設計策略。
一、多媒體學習的認知機制
在雙重編碼理論、認知負荷理論、生成學習理論等認知心理學理論基礎上,梅耶提出了雙通道原理、容量有限原理和主動加工原理,并基于三大原理形成多媒體學習的認知理論模型[1]。
1.雙通道原理
根據雙通道原理,學習者通過視覺通道和聽覺通道對所呈現(xiàn)的多媒體信息進行識別選擇和加工處理。聽覺通道負責處理語音形式的信息,而視覺通道則負責處理文字、圖像、動畫等形式的信息[2],經過兩個通道加工處理后的信息在工作記憶中整合。因此,如果微課教學材料同時以文本和圖像形式呈現(xiàn),兩種信息都經視覺通道加工整合;如果微課教學材料同時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呈現(xiàn),視覺和聽覺通道會分別加工不同的信息。
2.容量有限原理
根據容量有限原理,人的認知系統(tǒng)在單位時間內能夠處理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3]。這一假設是基于認知負荷理論提出的。當大量的文本、圖像進入視覺通道,會增加視覺通道的認知負荷,降低學習效率;當大量的解說、音樂等材料進入聽覺通道,則會增加聽覺通道的認知負荷。同樣不利于學習。認知負荷分為三種類型:內部認知負荷、外部認知負荷、相關認知負荷[3]。其中外部認知負荷的高低取決于教學設計,因此在微課設計中要通過優(yōu)化多媒體信息呈現(xiàn)形式來降低外部認知負荷。
3.主動加工原理
根據主動加工原理,學習者會主動地參與知識的認知加工,包括對多媒體信息進行選擇、組織,并將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整合加工,產生有意義的學習。主動加工原理源于生成學習理論。生成學習包括三個基本階段:注意和選擇階段,即選取學習材料中的新知識;主動建構意義階段,即整合新知識和已有知識;建構完成和意義生成階段,即重新建構新舊知識,完成多媒體信息的意義生成[4]。
4.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模型
基于以上原理,梅耶先后提出多媒體學習的生成理論模型和知識建構的SOI模型,即選擇、組織與整合模型[5]。在兩個模型的基礎上,形成多媒體學習的認知理論模型,見圖1。
圖1 ?多媒體學習的認知理論模型
在這一模型中,上面為聽覺通道,下面為視覺通道。在素材呈現(xiàn)階段,多媒體信息分成語詞和圖像兩類。語詞中的語音信息通過耳朵進入,文字和圖像信息通過眼睛進入,學習者在感覺記憶中對進入的信息進行選擇,在工作記憶中對聲音圖像信息進行加工形成聲音圖像模型,最后對新進入的知識和先行知識進行整合,構建新的知識體系[5]。
二、基于多媒體學習理論的英語微課分析
在多媒體學習理論和無數實驗的基礎上,梅耶先后提出十條多媒體教學設計原則:(1)多媒體認知原則:文字和圖像同時呈現(xiàn)信息比單純文字呈現(xiàn)效果好。(2)空間接近原則:相關文字與圖像鄰近呈現(xiàn)比隔開呈現(xiàn)更利于學習。(3)時間接近原則:聽覺和視覺材料同步呈現(xiàn)比先后呈現(xiàn)效果好。(4)一致性原則:聲音圖片等信息相關聯(lián),不包含無關信息時效果更好。(5)通道原則:動畫或圖片加解說比加文字更利于學習。(6)冗余原則:由圖像和解說構成信息比圖像、解說、文本共同呈現(xiàn)效果更好。(7)個體差異原則:空間能力較高者與先行知識水平較低者學習效果好于空間能力較低者與先行知識水平較高者。(8)個人化原則:對話形式比描述或解釋性形式呈現(xiàn)信息效果好。(9)形象原則:講解者出現(xiàn)或用卡通人物不一定利于學習。(10)強調原則:運用線索強調重要信息能提高學習效果。
筆者選取了第三屆微課大賽一等獎作品中五則英語微課,并依據以上十條多媒體教學設計原則進行分析。分析過程中,筆者參考了王翀對微課的分析方法[6],并加以改善。首先微課屏幕每切換一次計為一個片段,再分析每個片段是否分別體現(xiàn)十個多媒體教學設計原則,然后統(tǒng)計每個原則在這則微課中體現(xiàn)次數,最后用體現(xiàn)次數除以總片段數,得出一個百分比,見表1。
1.空間接近原則、時間接近原則、冗余原則和一致性原則有充分體現(xiàn)
(1)全部遵循空間接近原則,相關文字和圖片都在同一屏幕鄰近呈現(xiàn)。第一則微課運用了圖文嵌入形式,有利于學習者建立兩者間的關系。(2)基本遵循時間接近原則,語音與畫面、文字基本同時出現(xiàn)。第二則微課采用了邊畫邊說的形式,讓學習者快速有效地進行言語和圖像模塊的整合。(3)基本遵守冗余原則。講解和文本沒有出現(xiàn)過多重復而增加視覺通道的認知負荷,只有一則微課因稍有難度而增加英語字幕。(4)充分運用一致性原則,基本沒有呈現(xiàn)與教學無關信息。但有四則微課選用的背景音樂與教學內容不相關,且音量較大,增加外部認知負荷。
2.個體差異原則和個人化原則做得不足
(1)五則微課均未運用個體差異原則。個體差異原則要求我們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個體因素,如學習者的先行知識、空間能力、英語聽力水平等等。教學設計者可以運用更多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設計,如將字幕或中文解釋設置成可隱藏項,聽力水平較高的學習者就可以選擇隱藏字幕或中文解釋,或將語速設置為可調整項,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習者可以增加語速,學習能力較低者可選擇減慢語速。(2)個人化原則的運用總體上明顯不足。除第三則微課有兩處模擬上課場景,第四則微課中插入了學生的作業(yè)匯報之外,其余三則都采用了解釋性或描述性風格。
3.多媒體認知原則、通道原則、形象原則和強調原則運用情況參差不齊
(1)在多媒體認知原則上,有三則微課能100%運用圖文結合呈現(xiàn)信息,但第二則微課屏幕上有75%的片段只呈現(xiàn)一個卡通人物和字幕,第五則微課有50%的片段中僅呈現(xiàn)大量的文本信息。(2)在通道原則上,第三、四則微課全部遵循,但第二、五則微課較少運用圖片加解說形式,第一則中的總結和作業(yè)都沒有語音講解。(3)在形象原則上,前兩則運用卡通人物作為講解者,后三則中未出現(xiàn)講解者。第一則微課中的卡通人物雖然只出現(xiàn)兩次,但表情手勢恰到好處,而第二則中的卡通形象全程都在屏幕中的同一位置,運用同一姿勢,增加外部認知負荷。(4)在強調原則上,三則微課全部都能運用顏色、動畫、放大字體、停頓、概述、重復信息等線索強調重要信息,減輕外部認知負荷。但是第二則教學內容基本只通過字幕呈現(xiàn),第四則有42%的片段出現(xiàn)字體太小、文字與屏幕背景色接近的問題,重點都無法突顯。
三、基于多媒體學習理論的英語微課設計策略
1.合理選擇材料,同一時空呈現(xiàn)
英語微課的教學材料中可以包含圖像、文字、語音、動畫等各種多媒體信息,所以多媒體信息的呈現(xiàn)不能過于單一,應遵循多媒體認知原則,做到圖文并茂。在教學材料中插入與內容無關的信息,即使趣味性很強,也只會增加學生外在認知負荷而降低學習效果,因此微課設計要去除無關信息,遵循一致性原則。在呈現(xiàn)學習材料時,相互關聯(lián)的圖像或動畫與解說,即視覺與聽覺材料要在同一時間、同一屏幕呈現(xiàn),特別注意字幕與語音的同步設置,遵循時間、空間接近原則,避免學習者注意力分散,減輕外部認知負荷。
2.去除冗余信息,慎用背景音樂
在多媒體教學設計中,應遵守冗余原則,不主張?zhí)砑尤魏涡问降娜哂嘈畔?。英語微課設計中,多媒體教學材料并非越多越好,如果教學材料中同時有解說、圖示和文字,就會造成信息重疊,增加學習者視覺通道上的認知負荷。在語速恰當、難度適中的情況下,英語微課中就不需要中英文文本同時呈現(xiàn),也不一定需要添加字幕。與教學內容、風格、節(jié)奏不吻合的背景音樂與語音材料同時出現(xiàn),特別是當音量較高時,會增加學習者聽覺通道上的認知負荷。因此,在選擇和使用背景音樂時要非常慎重。
3.運用技術手段,強化個體差異
英語學習者的語言水平、空間認知能力、先行知識等都存在較大的差別,進行英語微課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并利用已有的技術手段進行個性化設置,體現(xiàn)個性化原則。如增加或減慢教師語速的調控設置、隱藏或顯示字幕的調控設置、根據學習者自身能力和興趣設置可選擇的作業(yè)選項、背景音樂的開啟與關閉選擇等等,這些設置不僅能讓學習者根據自身情況對學習材料進行掌控,還能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材料產生觸覺交互,并與視覺、聽覺通道相配合促進學習遷移。
4.視聽材料結合,對話互動優(yōu)先
英語微課本身就是融合視聽材料的多媒體教學形式,視聽材料同時呈現(xiàn)有助于視覺和聽覺通道同時進行信息的認知加工,所以在微課設計中不應出現(xiàn)只呈現(xiàn)圖像或文本而沒有解說的情況,特別是在作業(yè)布置、問題展示、總結概述等環(huán)節(jié),要遵循通道原則。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材料,聽覺材料應盡量采用對話形式,加入師生或生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語言學習情境,推動教學發(fā)展。會話形式能增強趣味性,更有助于吸引學習者注意力,促進學習者主動進行知識的認知加工。
5.運用線索強調,出鏡視情而定
線索在英語微課設計中具有重要意義,合理的線索能促進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線索主要包括箭頭、顏色、聚光燈、重復、停頓、列舉大綱、標題、概述等。在微課設計中可運用各種線索凸顯重點、難點。此外,講解者是否出鏡應視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以及是否會分散學習者注意力等因素決定,講解者應保持教態(tài)自然并具有一定的親和力。選擇卡通人物作為講解者也要注意卡通人物形象是否過于呆板或過于花哨,盡量減少外部認知負荷。
基于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根據多媒體教學設計原則,對英語微課深入分析后發(fā)現(xiàn)英語微課雖然整體上遵循了多媒體教學設計原則,但仍存在很多不足,特別在個體差異原則、個性化原則上還有較大改進空間,由此得出的英語微課設計策略將有利于促進英語多媒體學習。
參考文獻
[1] 劉儒德,趙妍,柴松針,等.多媒體學習的認知機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5).
[2] 王文智.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多媒體教學呈現(xiàn)原則探討[J].遠程教育雜志,2009(02).
[3] 閆志明.多媒體學習生成理論及其定律——對理查德.E.邁耶多媒體學習研究的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8(06).
[4] 王建中,曾娜,鄭旭東.理查德·梅耶多媒體學習的理論基礎[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02).
[5] 梅耶.多媒體學習[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6] 王翀.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視角下優(yōu)秀微課案例分析[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
[作者:潘葉英(1986-),女,浙江湖州人,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江淑玲(1979-),女,浙江瑞安人,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責任編輯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