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吾小白
這個9月對我一點都不好,讓我在告別學生時代十多年以后,再次感受到了被開學支配的恐懼。因為我家棉花就在上周,在入園技能還沒有滿分達標的情況下,光榮地入園了。
我就在一種間接性自我安慰,持續(xù)性忐忑焦慮中度過了一周……
想起開學那天孩子們“哭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翻車現(xiàn)場”,我的心就隱隱作痛。
原來這就叫——成長的“陣痛”……
不過,我也總算熬過來了,棉花跟我的離別語也從“媽媽,我不去幼兒園”,換成了“媽媽,我去幼兒園啦”。
所以,我想把這個經驗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多少能有點幫助,祝你們和孩子都能順利地度過入園焦慮期。
以下是我與棉花“斗智斗勇”的一天,歡迎“觀看”!
開始上幼兒園時,棉花的作息還沒有完全調整過來,所以早上起來的時候脾氣特別大。從我叫她起床那一刻起她就開始哼哼唧唧,之后發(fā)展成滿地打滾。
姿勢特別像我吃火鍋的時候不小心掉地上的那顆魚丸,一路從臥室滾到客廳。以低、中、高音的哭腔,花式告訴我,她不想上幼兒園。
第一回合:堅持送
這種時候最怕的就是心軟,一定要堅持送,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xié),送送停停一點好處都沒有。
這就跟減肥似的,老是說這次吃了下回再減,哪輩子才能瘦?。?/p>
第二回合:態(tài)度堅定
這一點還是很考驗語言藝術的,你要掌握好一個度,既不能心軟,也不能太強硬。
像什么“你必須得去”“你要是不去,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這些都是反面教材。
第三回合:給予承諾
我專門買了一本小臺歷,買了一堆棉花喜歡的愛莎公主的貼紙。
我跟她說,你上一天幼兒園,媽媽就給你貼一個貼紙,等貼滿這一排,咱們就休息了,媽媽就能像平常那樣帶你出去玩了。
大家也可以試一下這個方法,我個人覺得還是挺管用的。
你們以為出了門就成功了?不,在幼兒園門口,才是考驗演技的地方。
除了偶像劇,幼兒園門口才是大型的“生離死別”現(xiàn)場。
棉花原本已經平靜下來了,但是看到眼前的場面,忍不住觸情生情,悲從中來,又是一通哭。
第一回合:帶安撫物
如果幼兒園允許的話,可以給孩子帶一些安撫物,比如他喜歡的毯子、玩偶或者是喜歡的書,甚至是爸爸媽媽的照片,這些都能讓孩子從中得到安全感。
第二回合:告別儀式
千萬不要說“一會兒就來接你”或者“放學第一個接你”這種不靠譜的話,就直接和孩子說:“等放學了我就來接你”。
第三回合:果斷離開
上述的步驟完成后,就要果斷地離開。不要一步三回頭地看,更不要暗中觀察。
好吧,我承認,我有時候也會暗中觀察,不過我保證,從這周開始我一定做到頭也不回地離開,我自愿接受監(jiān)督!
接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回家以及回家后的這段時光如何愉快又不尷尬地度過,這個問題也是家長無比糾結的。
想問又不知道怎么問的心情,比和自己暗戀的人走在一起,到底要不要偷偷地牽一下他的手還糾結。
欲說還休,欲言又止,真是抓肝撓心地難受……
第一回合:準時接
如果答應了孩子要準時接,那你一定要準時來。就算有特殊情況,那也不要拖太晚。否則,極容易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
第二回合:接納情緒
上幼兒園后,大家可能會覺得孩子的性情突然變了,原本聽話乖巧,現(xiàn)在又哭又鬧,所以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
其實大家不需要太擔心,不是孩子不乖,其實正是孩子處于分離焦慮的階段。
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聆聽、接納和認可孩子的每一種情緒。
第三回合:正確聊天
這一點很重要,謹記不要強行尬聊。如果孩子不愿意說那就不要刨根問底,讓他一個人靜靜。
不要上來就問孩子:“老師批評你了嗎?”“有沒有小朋友打你?”你得以積極、樂觀、輕松的態(tài)度去面對。
可以問孩子類似“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戲”“你覺得最好玩的游戲是哪個”“你認識了哪些新朋友啊”等等。
如果大家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些反常,孩子又不愿意主動說,那最好和老師及時溝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每個媽媽都是一只“紙老虎”,我也因為棉花哭鬧打滾而心軟,萌生過干脆別去了的想法。
我也在幼兒園門口一步三回頭地看著她,她在里面哭,我在外面哭,假裝狠心離開,卻又忍不住偷偷去扒門縫和窗戶。
我知道老師會照顧她,但我還是忍不住擔心,擔心她有點挑食,在幼兒園會不會吃不飽?擔心她不敢和老師說話,渴了餓了只能自己忍著,擔心她不敢上廁所,憋到尿褲子。
每天這個小人回家,我都想緊緊地擁抱她,我多希望能夠每天都陪著她,不愿讓她承受任何“風吹雨打”……
可是,這些不都是“成長”必須要經歷的嗎?
對孩子而言,成長就像開弓的劍,我們希望他們飛得又高又遠;而對于我們,成長就意味著手放開,縱有不舍,也需要堅定地目送他們離開。
所以,放下焦慮吧,一起跟孩子開開心心地度過幼兒園不用輔導作業(yè)的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