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西奇
《韓仁銘》,額題篆書《漢循吏故聞喜長韓仁銘》。循吏,指奉職守法的官吏?!般憽保枪糯懣逃诒婊蚱魑锷系奈淖?,或用以稱述生平功德,或用以鑒戒后來,遂成為一種文體。
《韓仁銘》刻于東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十一月。金哀宗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南宋紹定元年),滎陽令(今河南省滎陽市)李天翼行縣(巡視),發(fā)地得之,令石匠王福立于滎陽縣署。清康熙年間,此碑曾一度佚失,后又被發(fā)現(xiàn),移至滎陽縣署,現(xiàn)存河南省滎陽市第六中學(xué)內(nèi)。
碑主韓仁,擔(dān)任聞喜縣縣長,刑政得中,遷槐里令,憾除書(任官文書)未到而卒。司隸校尉憫其短命,下書河南尹,遣吏祠以少牢,豎石以旌其美德。所以,牛運(yùn)震《金石圖》中曰:“此其移下河南尹之令牒也?!北馁潛P(yáng)韓仁以禮治縣,刑政適中,功績卓異,是奉職守法的優(yōu)秀官吏。
《韓仁銘》碑石右下角殘損較重,現(xiàn)存上截高228厘米,寬125厘米;碑文隸書8行,每行18~19字。此碑書法法度森嚴(yán),左規(guī)右矩,立漢碑風(fēng)范之類;用筆方圓兼?zhèn)洌岚捶置?,波磔峻爽;線條凝練,剛中寓柔,挺拔中見飄逸;結(jié)體工整寬疏,舒展宏闊;意態(tài)清新古雅,寬博大方,平實(shí)中見生動,樸素中見變化,為漢代隸書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
清代楊守敬評其:“清勁秀逸,無一筆塵俗氣,品格當(dāng)在《百石卒史》之上?!笨涤袨椤稄V藝舟雙楫》中曰:此碑書法“以疏秀勝,殆蔡有鄰之所祖”。當(dāng)代學(xué)者侯鏡昶在《書學(xué)論集·東漢分書流派評述》中把漢碑隸書風(fēng)格分為14類,《韓仁銘》屬于纖勁類。
說明:□,表示殘缺字;(),表示殘缺字據(jù)文意補(bǔ)之;〔 〕,表示異體字以現(xiàn)代規(guī)范寫法改之。
《韓仁銘》拓片 東漢
熹平四年〔1〕,十一月甲子朔,廿二日乙酉,司隸(校)(尉)〔2〕,(下)河南尹〔3〕:“校尉空〔暗〕〔4〕,典統(tǒng)非任〔5〕,素?zé)o績勛〔6〕,宣善□ □〔7〕,仁前在聞〔喜〕〔8〕,經(jīng)國以禮〔9〕,刑政得中〔10〕,有子產(chǎn)君子□〔11〕?!保ㄐ#┪颈砩稀?2〕,遷槐里令〔13〕。除書未到〔14〕,〔不〕〔幸〕〔短〕命,喪身為□。祀則祀之〔15〕,王制之禮也。書到〔16〕,郡遣吏以少牢祠〔17〕?!趵债愋小?8〕,勖厲清惠〔19〕,以旌其美〔20〕。豎石訖成〔21〕,表言〔22〕,如律(令)。十一月廿二日乙酉,河南尹君丞〔23〕,謂京寫□ □,墳道頭訖成〔24〕,表言,會月卅日〔25〕,如律令〔26〕。
〔1〕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熹平,東漢靈帝年號。
〔2〕司隸(校)(尉):官名,漢武帝置司隸校尉,領(lǐng)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蠱,督察大奸猾。后罷其兵,改察河南、河內(nèi)、河?xùn)|、弘農(nóng)、京兆、馮翊、扶風(fēng)七郡。比二千石。
〔3〕(下)河南尹:下書給河南尹?!逗鬂h書·郡國志》:“河南尹一人,主京都,特奉朝請……”河南尹,秩中二千石。
〔4〕空〔暗〕:空放粗疏,處事不明。
〔5〕典統(tǒng)非任:掌管統(tǒng)率不稱其職。典統(tǒng):掌管統(tǒng)率。典:主事。統(tǒng):總理。非任:非才。
〔6〕素?zé)o績勛:一向無功績。以上三句系司隸校尉自謙之詞。
〔7〕宣善:宣揚(yáng)善良(善舉)。
〔8〕仁前在聞〔喜〕:韓仁任聞喜長時。聞〔喜〕:漢代設(shè)聞喜縣,屬司隸校尉部河?xùn)|郡,在今山西省西南部。
〔9〕經(jīng)國以禮:以禮治縣。
〔10〕刑政得中:賞罰適當(dāng)。
〔11〕子產(chǎn):春秋時鄭國大夫,后為相。因其居?xùn)|里,故又稱東里子產(chǎn)。治鄭二十六年,有功績。子產(chǎn)死,鄭人大悲。
〔12〕(校)尉表上:司隸校尉奏請朝廷。
〔13〕遷槐里令:遷官槐里縣縣令。漢代,一縣滿萬戶,縣長官稱令,不滿萬戶稱長。槐里:屬右扶風(fēng)郡,在今陜西省興平市東南。
〔14〕除書未到:韓仁由聞喜長遷槐里令的任命書未到。除書,此處指任官文書。
〔15〕祀則祀之:按祭祀規(guī)則進(jìn)行祭祀。
〔16〕書到:司隸校尉下河南尹的公文到達(dá)。書:文書,公文。
〔17〕郡遣吏以少牢祠:河南尹派遣佐吏以少牢祭祀韓仁。少牢:古代用豕和羊祭祀。祭祀時并用豕、牛、羊三牲叫太牢。
〔18〕勒異行:鐫刻其卓異的行為。勒:刻。
〔19〕勖厲清惠:勉勵清廉仁惠之人。勖厲:勖勵、勖勉、勉勵。
〔20〕以旌其美:用來彰明其美德。
〔21〕豎石訖成:指碑石立好。訖:完畢。
〔22〕表言:竣工后向官府上表報告。表:漢制,下言于上,分章、奏、表、駁義四種。此處指河南尹向司隸校尉上表。
〔23〕君丞:《百官志》中有“尹下丞一人”語,此處當(dāng)為河南尹之佐吏。
〔24〕道頭:路口、路邊。
〔25〕會月:當(dāng)月、本月。
〔26〕如律令:漢代公文慣用語,意思是凡此公文未提到的事,一律按原定規(guī)章辦理。
熹平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司隸校尉下書河南尹:“校尉空放粗疏,掌管統(tǒng)率不稱其職,一向沒有功績。宣揚(yáng)賢良……韓仁任聞喜縣縣長期間,以禮治縣,賞罰適中,有鄭國大夫子產(chǎn)的美譽(yù)?!彼倦`校尉奏請朝廷,將韓仁升任槐里縣縣令??上蚊臅吹剑恍以缡?,喪身幽間。
按祭祀規(guī)定進(jìn)行祭祀,這是王朝的禮節(jié)。司隸校尉公文到達(dá),河南尹安排官員以豕和羊進(jìn)行祭祀。立碑鐫刻其卓異的功績,勉勵其清廉仁惠的行為,表彰其美德??⒐ず笊媳韴蟾?。未盡事宜按已定規(guī)章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