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行/郜紫燕
寒假期間,中學生發(fā)生意外傷害的高峰期隨之而來:墜樓、溺水、觸電、車禍、誤食……一旦出現心搏驟停,如果在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蘇,救活率達50%;每拖延一分鐘,救活率下降7%~10%;如果超出10分鐘,患者將失去救治機會。中學生普遍缺乏急救知識和技能,很多年輕的生命之花因此而凋零。
中學生安全隱患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由國務院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fā)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把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蘇納入考試內容,把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體質健康測試情況作為學校學生評優(yōu)評先、畢業(yè)考核和升學的重要指標。
這項行動迫在眉睫,任重而道遠。
雖然大部分中學生表示從電視、網絡中看過各種急救場面,然而記者采訪時發(fā)現:當他們遇到緊急情況時,很多人還是不知所措。
佳宇是河北省滄州市第八中學的初一學生,他講述了籃球場上發(fā)生的一場意外。寒假期間,他和另外9名同學約好在?;@球場打籃球,玩得正盡興時,突然剛子摔了一跤。起初大家都沒當回事,佳宇過去扶他起來時發(fā)現,他似乎暈過去了。大家搖了搖他,大聲叫他,他都沒反應。這下大家著急了,有人跑到值班處叫人,有人打120,有人去校醫(yī)務室找大夫,有人大聲呼救,唯獨沒有人會急救,剩下的人只能像熱鍋上的螞蟻守在剛子身旁。10分鐘后,等校醫(yī)務室的醫(yī)生趕到,沒能把剛子救回來。等120的救護人員到達時,剛子被宣告死亡。佳宇說到動情處,哽咽著說:“醫(yī)護人員跟我們說,如果有人第一時間給剛子做心肺復蘇,他還是很有希望的??墒俏覀兌疾粫?,從沒學過?!?/p>
在江西萍鄉(xiāng)蘆溪鎮(zhèn)中學讀初三的大林同學講述了一次有驚無險的經歷:“有一次,有個同學從家里帶來了脆棗給大家吃。下課之后,大家聚在樓道里邊吃棗邊講笑話。有個笑話實在太逗了,結果浩浩開懷大笑時不小心把棗核給吞下去了。當時看著他憋得滿臉通紅,十分難受,我們就學著家里大人的方法,給他拍背,希望他能把棗核咳出來,可是沒有任何效果。情急之下,有同學把手指伸進去想給他催吐,結果他被卡得更難受,呼吸越來越困難。幸好當時有老師經過,看到后,立刻從背后抱住浩浩,用拳頭抵在浩浩的肋骨下,另一只手兜著拳頭往上一提,棗核居然神奇地彈出來了。真是虛驚一場!后來老師告訴我們,我們拍背或催吐的做法不僅南轅北轍,還會雪上加霜?!?/p>
談到急救,現就讀于山東省濟南市某重點中學的周曉善深有感觸,他說:“不久前,我們班里一個同學從樓梯上踏空,頭部不慎撞到過道暖氣片的棱角上,鮮血直流,同學們都嚇壞了,都手足無措。我趕緊給他做了緊急包扎處理,并立刻送到醫(yī)務室進一步處理后,撥打120,送往附近醫(yī)院?!庇浾吆闷娴貑枺骸澳銥楹螘本饶??”周曉善回答:“去年10月份,我們學校舉行了‘健康中國少年行——中學生急救大比拼’活動。我參加了這次活動并獲得優(yōu)異成績。通過這次活動,我掌握了很多急救知識,像心肺復蘇、頭頂部出血包扎、腹部匕首插入處理、小腿骨折固定等等。所以現在我是我們班里的安全員,周末還定期到學校醫(yī)務室接受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p>
該校醫(yī)務室負責人王醫(yī)生說,該校每班都有一個安全員,并定期進行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以掌握更多急救知識和技能。當意外發(fā)生時,這些安全員就能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主動加入自救互救的志愿者隊伍中,成為平安校園的護航者?!安贿^,像周曉善這樣掌握急救知識,并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學生還是太少了。”王醫(yī)生說。
中學生急救知識匱乏,急救技能缺少實踐,急救無異于紙上談兵。這樣令人惋惜的真人真事數不勝數,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因錯過最黃金的前4分鐘急救時間而凋零。
全國人大代表、奧克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堅江建議:“有必要將急救培訓列入中小學和大學的必修課程。對于心搏驟停者,當專業(yè)的救護人員無法在黃金4分鐘內趕到時,第一目擊者是否有專業(yè)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將決定患者是否有生還的機會。我國目前接受過急救培訓的人還不足1%,與國外50%的普及率相比,相差甚遠。急救教育培訓越早進行效果越好,讓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挽救更多生命,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是好事!”
全民互助急救平臺“第一反應”的創(chuàng)始人陸樂分析道:“中國官方數據顯示,每年有300萬人意外死亡,其中最嚴重的是心搏驟停。在美國,平均有15%的心搏驟停者能救過來,在北京和上海則低于1%。2012年我創(chuàng)立‘第一反應’,就是希望每一個受過急救訓練的普通人能夠跟120專業(yè)醫(yī)護無縫銜接。把急救知識和技能作為中小學考核內容非常有必要,讓更多人學習和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形成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一人有難眾人幫?!?/p>
當然,“意外傷害”還有很多,例如:寒暑假在家玩耍,攀爬陽臺窗戶墜樓;碰電器插頭觸電,導致觸電而亡;偷玩廚房刀具割傷動脈等等。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培養(yǎng)自己在突發(fā)事故方面的應急能力和生存技能,應掌握諸如心肺復蘇術和常見的溺水、觸電、窒息等急救知識并實際操作演練,這樣才能準確把握“黃金時間”的搶救,挽救更多的生命。
中小學生是我們民族的未來,每一件中小學生意外傷害事故都值得我們深刻反思。學會急救,珍惜生命,不要讓生命之花因意外而凋零。
■知識鏈接:
中學生必備的急救小知識
心肺復蘇是急救中最重要的基礎,主要包括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一、先觀察患者的胸廓起伏5~10秒,判斷有無呼吸。
二、觸摸患者頸部大動脈6~10秒,判斷有無脈搏。
若患者無呼吸,無頸動脈搏動,要立刻進行心肺復蘇。讓患者仰臥躺平,把左手掌根貼于患者兩乳頭的連線中點,右手掌壓在左手背上,雙手交叉互扣。以掌根垂直用力,將患者胸骨下壓5~6cm,然后放松。按壓和放松同速度交替進行。胸外按壓的頻率是每分鐘100~120次,每按壓30次,要對患者進行人工呼吸2次。5個循環(huán)作為一組。
與此同時,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20。當電話接通后,給對方提供全面的信息:傷員名字、性別、年齡、所處地點、傷員情況。
雖然第一時間采取急救措施有一定的救活率,但是并不能保證100%無恙。事發(fā)冷靜、事后補救都不如事前預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