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鄉(xiāng)洲泉鎮(zhèn)中心小學
古詩詞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格式與文體,同時也是中國文化中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一顆燦爛的明珠,承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也蘊含著非常豐富的人生哲理。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古詩詞的有效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能夠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進而全面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回顧中國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歷程能夠看出,誦讀法歷來受到較高的重視。因此,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過程中,語文課教師要想方設法來激發(fā)起學生對詩詞的誦讀興趣,如若學生對于詩詞毫無閱讀興趣,則學習這些詩詞的過程對其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其不但領會不到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甚至于學習這些詩詞的過程對其來說都是一種折磨。有鑒于此,小學語文課教師要借助配樂誦讀、想象詩詞描繪的場景等方式,讓學生不至于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之中味同嚼蠟,而是能夠以充沛的情感投入其中。筆者在教學中所通常采取的做法是:要求學生打著節(jié)拍來完成對詩詞的誦讀過程,之所以采取這種方式,因為《毛詩序》中說了:“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天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奔热辉娙嗽凇坝栏柚蛔恪睍r,猶須“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在指導學生誦讀時,為什么不可以讓他們也一邊讀一邊“手舞足蹈”呢?當那種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jié)奏美和著拍子從學生們的口中流溢出來時,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對詩詞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詩詞的過程之中應當適度加入拓展知識,這些拓展知識主要是指詩詞作者創(chuàng)作詩詞的背景,這些背景或者是詩詞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或者是詩詞作者的個人生平等等,通過對這些拓展知識的闡述,將讓學生不再會毫無情感地看待一篇詩詞,而是能夠透過詩詞看到一個時代、一個人。這樣,學生對詩詞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也將登上一個全新的階梯。而此時,教師帶領其學習詩詞時,學生便能夠更好地理解詩詞中的每一個字、每一組詞所透露出的無限深意,并從中感受到詩詞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
例如,在教學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該詩的情感,了解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和詩人重返政治舞臺的迫切愿望,教師將王安石所處的歷史背景和該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講述了出來,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述,了解到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在推行新法中因和其他人意見不一而遭到彈劾,最終被迫辭去官職。當王安石又一次因被皇上重用而離開風景秀麗的江南時,不禁想起當初在變法中的苦苦掙扎,從而產(chǎn)生一種思鄉(xiāng)且迷茫的情感。當學生了解了王安石的生活背景、從政經(jīng)歷后才能更準確地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中國的詩詞藝術之所以有著如此之高的成就,不僅僅是由于詩詞本身遣詞造句的精巧,更是因為詩詞表達了一種讓人神往的意境。作為小學生來說,在初次接觸到詩詞時,要想領悟到其中的意境是較為困難的,這就要求語文課教師要善于結(jié)合詩詞內(nèi)容巧妙設計意境,以便讓學生從中獲得獨特的感悟。還有就是,語文課教師也應當將角色扮演法引入于詩詞教學之中,以便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活動,使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地體會到詩詞作者的心路歷程。
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詩詞。小學生一般都會生活在父母身邊,很少與父母分離,很少會離開家鄉(xiāng),因此他們很難體會“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那種情感。為了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設計一些分別的意境,或者展示一些生活在異鄉(xiāng)的打工者的圖片,也可以展示一些留守兒童與父母分別的場景,如此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便了解了詩人獨自一人,身處異地遇到節(jié)日,思念家中親人的感覺油然而生的情感,理解了詩人此時此刻的心境。
中國詩詞的用詞藝術堪稱是語言藝術的典范和巔峰。因此,語文課教師要善于利用中國詩詞的這一特點來設計詩詞品鑒教學活動。通過這種教學活動的設計,將讓學生從字詞的含義的理解,再升華為對整首詩詞的理解。語文課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詩詞品鑒時,要準確地把握詞眼,如“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句,如何使學生能夠領會到漂泊異地之人的孤單情感,關鍵就是要把握住這句詩中的詞眼——“獨”,這個詞眼領會了,便會讓學生完全理解了全詩所透露出的孤單之情。還有就是,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把握詩詞中的詞語,例如《芙蓉樓送辛漸》寫道: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詞,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別辛漸時心中充滿了傷感與凄涼。三要抓詩句,一首詩,每每有兩句是重點句,有些甚至成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點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鸛雀樓》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也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閱歷進行解讀和賞析。當然,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學生賞析得好與不好,教師都應該加以鼓勵,以保持學生的興趣。
以上,我們從讓學生產(chǎn)生對詩詞的誦讀興趣、為學生闡述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結(jié)合詩詞內(nèi)容巧妙設計意境、帶領學生進行詩詞品鑒幾個層面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展開了研究。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是一項重點,也是一項難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多加探索,以求突破重難點,提升古詩詞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接受與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