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東辰國際學校
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應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促進其情感、態(tài)度、心智與價值觀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把人文精神教育滲透到外語教學中,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師的文化品位、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要言傳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化學生、征服學生。首先,教師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具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做到衣著端莊,語言文明,態(tài)度大方得體,精力充沛,神采飛揚,講究儀表修養(yǎng)藝術。其次,教師還要具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能夠愛崗敬業(yè)、刻苦自律、團結同仁,具有善良、正直、無私、樂于助人等優(yōu)良品質(zhì)。再次,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由于各學科內(nèi)容具有交叉性、開放性和綜合性,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具有豐富的英語本專業(yè)知識,還要具有相關的邊緣知識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師要加強學習,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從根本上由“工匠型”向“學者型”教師轉(zhuǎn)變。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應注意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感化學生。
1.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高中英語教材中提到,張衡發(fā)明了地動儀(seismograph),賈思勰撰寫了《齊民要術》(Qi min Yaoshu),介紹了上海的高速列車(maglev train)、北京的科技中心(Zhongguancun),還介紹了中國在基因技術、航空航天、疾病治療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利用這些素材,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使他們樹立為國爭光的理想。
2.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苦、勇于探索的精神?,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容易養(yǎng)成唯我獨尊、自私自利、好逸惡勞等壞毛病,一遇到困難就萎靡不振、舉步不前,沒有拼搏精神。英語教材中介紹了不少名人的奮斗史和成功史,如Madame Curie在條件極其簡陋的實驗室中不斷實驗、不斷失敗、不斷探索,最終發(fā)明了鐳,兩次榮獲Nobel Prize;又如Oprah Winfrey,不但是地位低下的黑人,而且自幼家境貧寒,但她通過艱苦的奮斗,成為美國著名Talk Show的主持人……通過對這些名人事跡的學習,學生們受到了心靈上的洗禮和震撼,教師再進一步挖掘這些名人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zhì),鼓勵學生學習他們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文明意識。教材中有不少單元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可掌握一些科學的生活常識,如Healthy eating介紹了大量的healthy food和junk food及這些食品對健康的好處和危害,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身體素質(zhì)。又如Good Manners談到了就餐時應遵循的table manners,告誡學生要講文明、守禮貌;Saving t he Earth談到了全球面臨的問題,如pollution,poverty,hunger等,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生存環(huán)境,養(yǎng)成文明、健康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觀念。英語教材中有好幾個單元介紹了英文戲劇、詩歌和音樂,如The Necklace,The Merchant of Venice,A Garden of Poems,The Sounds of t he World等。跌宕起伏的劇情、文筆優(yōu)美的詩歌、悅耳動聽的音樂,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活躍課堂,還能陶冶人的情操,啟迪智慧,豐富學生內(nèi)心美好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及培養(yǎng)他們豁達、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使他們成為有生活情趣、有高尚品位的人。
5.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高中教材和閱讀材料大量介紹了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歷史淵源、價值觀念、法律法規(guī)等。通過學習英美文化,學生們可受到另一種文化熏陶,才能更深地理解英語語言,領悟到英語的精神實質(zhì)。也有利于他們拓寬國際視野,形成世界意識,提高他們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未來社會要求人們要能夠自主學習,并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課程標準強調(diào)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材是腳本,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由教學的“獨奏者”轉(zhuǎn)變成“伴奏者”。教師可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來組織教學。小組合作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課堂氣氛活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語言習得。同時,小組活動使學生間的關系更融洽,學生們互相幫助,互相扶持,珍視他們之間的差異性并團結一致,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人文素養(yǎng)是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循循善誘,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把英語語言和人文方面的知識內(nèi)化為個人素養(yǎng),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他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