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縣蘆溪中學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帶動了高中各學科的創(chuàng)新變革,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了化學學科教學效果的提升,為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有效方法。
化學來源于生活,化學涉及我們的衣食住行,生活中處處包含化學。通過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既可以讓學生感到生活中離不開化學,增強對化學學習的親近感,同時又能讓學生感到化學學習能夠帶給我們生活極大的便利,增強學生熱愛化學和探究、實踐化學的意識。
[案例1]物質的分類。
教師提出問題:超市里有成千上萬種商品,為什么能夠迅速挑出所需要的東西?通過用“商品分類”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境,身臨其境,真正體會分類思想在化學中的運用。
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化學知識和情境,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提高學生對生活中各種化學問題的關注,增強對化學與生活的思考。
[案例2]在學習Na2O2的化學性質時,可借助于趣味實驗創(chuàng)設如下教學情境:在事先準備好的棉花上滴上幾滴水,棉花燃燒起來。學生對“滴水生火”非常好奇,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化學是一門基于實驗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化學的靈魂。在教學中,可以針對某個問題、某個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實驗,改變沉悶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化學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它伴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社會的進步而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列舉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化學家故事或者物質發(fā)現的小故事等,將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激勵學生學習化學家們勇于探索、不畏艱難的科學精神。
[案例3]在19世紀以前,鋁價格比黃金還要貴。在拿破侖舉辦的宴會上,只有王室成員才能用鋁勺和鋁叉用餐。而現實生活中鋁制品隨處可見,并不昂貴,那為什么在當時鋁卻如此昂貴呢?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立馬被調動起來了。
故事是口頭化的藝術語言,它具有內容、情節(jié),比起一般的知識點要形象生動。中學生對未知世界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渴求獲取更多更廣泛的知識,因此在我們奇妙的化學世界中,眾多和化學相關的故事,就像磁石一樣,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聚攏起來,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案例4]原電池教學情境設計:
笑笑有一口整齊的牙齒,但其中鑲有兩顆假牙:一顆是蛀牙后鑲的不銹鋼牙齒,一顆是車禍后鑲的黃金牙齒。最近笑笑經常頭疼、夜間失眠、心情煩躁……看了很多醫(yī)生都無濟于事,后來一位化學家?guī)椭π议_了病因。這位化學家發(fā)現了什么呢?
化學與社會緊密相連,涉及了社會生產及生命、環(huán)境等的方方面面。如色澤艷麗的衣服需要經過化學處理和印染,這就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合成纖維。全球氣溫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環(huán)境問題與人類息息相關,化學在尋找凈化環(huán)境的方法和對污染的治理上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各種新型復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和生產應用也離不開化學工作者的努力。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身邊的各種社會熱點問題提取素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案例5]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情境設計:
教師: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各式各樣、各種品牌的保鮮膜,但其中不乏一些劣質的保鮮膜,我們如何來進行鑒別呢?
教師拿出購買的兩種保鮮膜,向學生展示從外觀上無法判斷出兩種保鮮膜的優(yōu)劣,進而通過燃燒方法觀察兩種保鮮膜燃燒時的不同現象,引入對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學習。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對原有舊知識的拓展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在新知識學習時,對新問題的思考往往受到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局限,容易對新知識進行“錯誤”的分析和推導。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錯誤”,從而激發(fā)其內驅力,使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
[案例6]講授“鹽類水解”時,先讓學生結合已有知識判斷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酸堿性,然后做實驗用pH試紙來測定其pH值,并根據現象做出思考。學生會發(fā)現鹽溶液有的顯酸性、有的顯中性、有的顯堿性,在“驚訝”之余產生疑問,使學生帶著渴求的心理探索其中的原因。
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方法還有很多,只要能關注生活,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一定能創(chuàng)設出許多有助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