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鮮紅
與朋友談人間的世俗生活,我說:“作為一位詩人或藝術家要懂得世俗,但不能世俗,懂得世俗給人帶來的好處,但不會伸手去尋求,背負著生活的痛,卻甘心承受?!迸笥褏s說我心態(tài)不好,對生活有抱怨。我一時無言以對,左思右想,腦子里閃現(xiàn)出魯迅精神矍鑠的肖像?!棒斞覆痪褪沁@樣的人嗎?背負時代的痛,不奴眉屈膝,生活還要四處躲藏,從而創(chuàng)作出了那個時代最好的作品?!蔽曳丛懙健!扒?、孔子,無不是這樣的人,承負著時代的痛,才算是偉大的心靈,才能創(chuàng)作出杰出的作品?!蔽乙豢跉庹f完,仿佛思路被打通。朋友不再說話,只是默默地聽著。
一個人初來人世,最先接觸的就是世俗生活。人間的生活原則就是爭名奪利,一個人要想從中走出來必然要經(jīng)受生活的磨難,從而到承負時代的痛,走到世俗的反面。這是一種人生境界的升華。人之初的生活原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為生活準則,能從世俗中走出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魯迅十幾歲時家道中落,田地賣光了,爺爺成了囚犯,父親又病倒了,年紀尚小就成了家中的頂梁柱,清晨或黃昏,他奔跑在紹興城中的小巷,請名醫(yī)開方抓藥。一個小少爺突然家中變得一貧如洗,要為生活四處奔波,進而看盡人間冷暖,默默承受生活的苦,感受底層平民百姓生活的不易,從自家的痛中領會到了千家萬戶的痛,然后擔負起這種痛,為國家、為民族、為百姓吶喊,自覺擔當大義,不媚俗壓迫人民的勢力。其實魯迅完全可以選擇另一種生活,留學歸來做一名醫(yī)生或大學教師,對民族的危機、百姓的苦楚不聞不問,為個人的生活追名逐利,做一個完完全全的世俗中人。屈原也不用選擇去死,孔子也不用選擇四處奔波。
偉大的藝術品出自偉大的心靈,偉大的心靈必須承負著時代的痛?,F(xiàn)今人類社會,科技時代,人被機器化、工具化,物欲橫流,環(huán)境惡化,人與萬物的生存面臨新的危機。能擔負起這種危機之痛的詩人或藝術家才能真正創(chuàng)作出偉大作品。
一個人在世俗中生活,要想避開世俗有點不可能,完全不世俗無法在社會中生存,只能盡量做到不違背道義底線。有時候知道自己會受到傷害,但還是選擇堅守,不斷地背負起生活的痛,這種痛越積越多,最終會在內(nèi)心轉(zhuǎn)化成一種正義能量場,成為一個行走在生活中的有正能量的人。這種正義的力量會讓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都與別人不同,雖不言表,但行為舉止都體現(xiàn)出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