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艷 潘媛媛 劉嫻 郭嫻晶
(貴州省人民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且持續(xù)性缺血或缺氧所致的心肌壞死,可能會并發(f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其中心肌缺血是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心電圖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目前成為臨床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輔助方式之一,除了常用的病理性Q波及ST段回落等指標外,目前臨床認為心電圖體表碎裂QRS波(fQRS)可有效反映患者心肌缺血、心肌壞死等情況〔2〕。研究表明,fQRS是心肌細胞受損的重要標志〔2〕,也有研究報道,fQRS是心肌缺血較為敏感的指標〔3〕。目前臨床關于fQRS對預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價值研究較少,尤其在預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后冠脈血流恢復及治療結局的價值方面研究更少,本研究旨在分析fQRS對預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脈血流恢復及治療結局的價值。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貴州省人民醫(yī)院完成手術治療及獲得隨訪的100例行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確診,且患者入院后均給予12導聯(lián)體表心電圖檢查,根據(jù)患者入院后3 d內(nèi)心電圖中有無fQRS分為36例fQRS陽性組及64例fQRS陰性組。fQRS陽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60~78歲,平均(65.47±4.12)歲;體重指數(shù)(BMI)19~31 kg/m2,平均(24.36±3.21)kg/m2;其中合并高血壓16例,合并血脂異常18例,合并糖尿病14例。fQRS陰性組男36例,女28例;年齡60~77歲,平均(65.23±4.08)歲;BMI 18~32 kg/m2,平均(24.30±3.19)kg/m2;其中合并高血壓29例,合并血脂異常32例,合并糖尿病25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4〕中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且CAG檢查確診;②患者及家屬對本次資料采集及閱覽知情且同意;③臨床資料、影像學資料均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非首次急性心肌梗死;④既往存在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等;⑤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
1.312導聯(lián)體表心電圖檢查 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評估,選其坐位或立位,對放置電極處的皮膚進行常規(guī)清潔及消毒等操作,采用麥迪克斯心電網(wǎng)絡系統(tǒng)作為檢測儀器,設置心電圖相關參數(shù):電壓為10 mm/mV,紙速為25 mm/s,濾波發(fā)為0.15~100.00 Hz,依據(jù)連接12導聯(lián)法放置電極后,指導患者記錄正常工作、用藥、進餐等日常行動。分析患者fQRS情況,fQRS定義為:心電圖上,三相或多相波出現(xiàn)在冠狀動脈供血區(qū)域對應的≥2個以上的導聯(lián),其中包括≥1個R波或是在R波、S波上存在的單個或多個切跡。典型fQRS心電圖特征為:QRS波時限不到120 ms;病理性Q波可能存在單個或多個切跡;本研究所有fQRS由2位或以上經(jīng)驗豐富臨床心內(nèi)科醫(yī)師進行判定。fQRS陽性診斷標準:常規(guī)12導聯(lián)心電圖中,濾波范圍在0.15~100 Hz,走紙速度為25 mm/s,標準電壓在10 mm/mV。呈現(xiàn)出三相波或多相波,表現(xiàn)為具有額外的R波,或R波或S波出現(xiàn)頓挫或切跡,其中S波切跡多發(fā)生在底部,或出現(xiàn)超過1個R波的不規(guī)則QRS波形出現(xiàn)在冠脈供血區(qū)域對應的兩個或以上連續(xù)導聯(lián),則判斷為fQRS陽性。心肌缺血發(fā)作心電圖判斷標準:非病理性ST段降低剔除后,ST段下降0.1 mV及以上,下移持續(xù)時間高于1 min,與下次缺血間隔時間超過1 min計為1次;存在2次發(fā)作時間持續(xù)1 min以上;存在ST段降低者于原降低基礎再次降低0.1 mV及以上,持續(xù)時間高于1 min。
1.4CAG檢查及冠脈血流恢復評估 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清潔、消毒,采用Jndkins法進行選擇性左、右冠狀動脈管徑狹窄程度檢測,儀器選擇西門子血管造影系統(tǒng),左側攝取4~5個體位,右側攝取2~3個體位。保留造影圖像進行冠脈心肌梗死溶栓試驗(TIMI)評估患者冠脈血流恢復情況,TIMI血流分級:TIMI 0級:無灌注,在閉塞部位及遠端無前向血流充盈;TIMI 1級:微量灌注,造影劑可通過閉塞部位,但是無法通過閉塞段遠端血管;TIMI 2級:部分灌注,造影劑可通過閉塞段,達到遠端血管,但充盈的速度相對較慢;TIMI 3級:完全灌注,血流可快速且完全充盈遠端血管;其中將0~1級定義為無復流;2~3級定義為有復流〔5〕。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χ2檢驗;若期望值<5,采用連續(xù)校正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經(jīng)正態(tài)分布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值,AUC值>0.90表示診斷性能較高,0.71~0.90表示有一定診斷性,0.50~0.70表示診斷性能較差。
2.1兩組PCI后TIMI血流分級情況對比 fQRS陽性組TIMI 0~1級高于fQRS陰性組,TIMI 2~3級低于fQRS波陰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CI后TIMI血流分級情況對比〔n(%)〕
2.2fQRS用于預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脈血流恢復的價值 fQRS用于預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脈血流恢復的AUC為0.844,預測價值好(95%CI:0.751~0.936)。見圖1。
2.3兩組PCI后治療結局對比 fQRS陽性組治療不良結局發(fā)生率高于fQRS陰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9.112,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CI后治療結局對比〔n(%)〕
2.4fQRS用于預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治療結局的價值 fQRS用于預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治療結局的AUC為0.751,預測價值好(95%CI:0.621~0.916)。見圖2。
圖2 fQRs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治療結局預測的ROC曲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因無法被臨床及時診斷及發(fā)現(xiàn),容易發(fā)展成為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6〕。PCI是目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選方式之一,但術后仍有部分患者恢復不佳,為準確判斷PCI后患者冠脈血流恢復情況,尋求快速、準確的無創(chuàng)檢測方式進行評估至關重要〔7〕?,F(xiàn)階段CAG檢查成為檢查急性心肌梗死的金標準,其可明確血管病變程度、病變范圍及四周血管壁情況,進而可有效預測冠脈血流恢復情況,但該檢查手段具有一定創(chuàng)傷,且費用較高,操作流程復雜,不適用于基層醫(yī)院開展,患者接納度低,故尋求新的診斷方法成為臨床研究重點及難點〔8,9〕。
傳統(tǒng)的心電圖指標如病理性Q波及ST段改變等,在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診斷中起重要作用,但隨著早期介入治療及溶栓等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普及,使得該病的病死率具有明顯降低,且預后得到改善〔10,11〕。在給予上述治療方式的同時,使得Q波性心肌梗死下降,非Q波性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例數(shù)增加〔2〕。其中心電圖中的Q波以往被認為是患者發(fā)生透壁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指標,但隨早期有效治療方案的應用,大部分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閉塞的冠脈血管通過治療得到再通,心電圖上無法顯示出病理性Q波〔12,13〕。因此,fQRS作為心電圖領域內(nèi)的又一等位性Q波樣改變,成為近年來臨床診斷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標之一。TIMI評分是用于描述PCI后冠脈血流恢復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常被臨床用于評價心肌梗死范圍及預后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提示,fQRS陽性組PCI術后冠脈血流恢復情況不如fQRS陰性患者,且治療結局不佳。繪制ROC曲線結果提示fQRS對預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脈血流恢復及治療結局具有一定價值,可為臨床提供指導。分析其原因在于,fQRS是一項無創(chuàng)的心電圖指標,是一種新型等位性Q波,具有價格低廉、安全方便等優(yōu)點。臨床研究顯示,其不但可用于診斷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對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具有一定預測價值〔14〕。fQRS的出現(xiàn)與急性心肌梗死導致的心肌缺血壞死及瘢痕形成有密切關系,故其對預測急性心肌梗死PCI后冠脈血流恢復具有一定價值〔15〕。fQRS不僅是預測心臟疾病遠期預后的心電學指標,也可預測缺血及非缺血性疾病患者室性心率失常;此外,fQRS是心肌瘢痕及室壁瘤的重要標志,其在陳舊性心肌梗死診斷中優(yōu)于病理性Q波,對特殊類型的心肌梗死患者起到重要預測價值〔16,17〕。fQRS不僅是一種新型的反映器質(zhì)性心臟病是否存在心肌病變的指標,也是一個可提示患者預后情況的重要指標,但其目前仍處于研究階段,其突出的問題敏感度較高,但特異性不足。臨床需展開大樣本相關研究對fQRS進一步分析,以提高對器質(zhì)性心臟病患者的診斷,有效評估其預后情況。
綜上,fQRS具有操作簡單、費用低廉、容易獲取等優(yōu)點,其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脈血流恢復及治療結局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可為臨床診治疾病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