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雁冰
摘要:在我國農村經濟之中,農村集體經濟占據重要地位。伴隨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管理混亂,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資產流失嚴重等諸多問題,不但會給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消極影響,也會抑制我國農村經濟的發(fā)展。針對此,文章以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為出發(fā)點,探討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現狀,提出了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對策
農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程度能夠彰顯出“農村智慧”?,F如今,農村集體資產愈發(fā)表現出多樣性特征,這無疑給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實施帶來諸多機遇與挑戰(zhàn)。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積極探尋管理農村集體資產的有效對策,從而保障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質量,推動農村經濟進一步發(fā)展。
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簡述
(一)含義
農村集體資產主要指的是區(qū)域村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與非資源性資產等諸多生產要素加以入股,并在之后的生產及經營之中漸漸形成的一種公共資產。通常而言,公共資產涵蓋其他資產,無形資產及流動資產,其中也涵蓋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
(二)主要特征及貢獻
在實施土地承包制后,大力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進步和發(fā)展,也給農村集體留下一定資產。這一資產主要涵蓋資源、資金及資產等,農村集體資產是彰顯集體價值,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內容,也能夠為我國農村公共事業(yè)的發(fā)展予以一定保證。農村集體資產歸根結底為農民集體資產,可顯著發(fā)揮出集體效用,為我國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提供一定物質保障?,F如今,在我國農村建設期間,如何有效管理這類資產,并發(fā)揮出資產的作用已經深受我國相關部門所關注,然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期間所存在的弊端及問題也有很多,而針對這一情況,則務必要強化思考,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學管理農村集體資產,并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出集體經濟的重要優(yōu)勢。
(三)管理范圍
若想高質量實施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則需明確好集體的范圍,確定管理的主要對象。根據農村集體生產要素所具備的經濟價值,又能夠將其劃分為非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及實業(yè)性資產等。詳細闡述,集體資產管理范疇,通常涵蓋以下方面:一是在我國法律法規(guī)中明確規(guī)定,農村集體資源包括村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與非資源性資產等。二是集體所投資的線路、水庫、橋梁、建筑物等,以及教育領域、文化事業(yè)方面設施。三是通過集體投資所辦企業(yè)而產生的資產,股份合作制及股份制企業(yè)等資產。四是集體經濟組織運用集體資源所得到的土地補償款,承包金等。五是集體經濟組織的債權及所積累的資金。六是集體經濟組織所獲得的專利權,商標權及非專利著作權等。七是組織成員在開展勞動之后所獲得的資產。上述幾個方面的集體資產,均分布在我國農村的郵電、工業(yè)、教育、農業(yè)及建筑業(yè)等諸多方面,也被許多企業(yè)所運用,若想將呈現為散落狀態(tài)的農村集體資產真正予以集中,實現有效管理,還應開展集體資產的權屬界定,資產核對及產權登記等方面的工作,尤其要將非集體經濟組織企業(yè)所占用的資源予以明確。通常來說,由我國財政部門和農村相關部門一同出資所建立的社會事業(yè)及公共設施等,均作為共有資產,應根據出資比重來劃分集體資產的權屬問題。
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現狀
(一)資產嚴重流失
伴隨農村集體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某些集體資產存量也隨之獲得快速增長,然而集體資產的管理措施卻未能追趕上農村集體經濟發(fā)展的腳步。體現為集體資產管理水平較為不足,各項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導致集體資產被損壞、貪污及挪用等,無償占用情況存在。個別農業(yè)生產企業(yè)還具備獨立法人,難以將其如其他集體經濟資產一般,實施審計和監(jiān)管,所以受上述因素影響,個別農業(yè)生產企業(yè)自身就能夠獲得巨額的集體資產,但與此同時也會產生嚴重的資產流失現象。
(二)資產產權不明
伴隨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fā)展,經濟模式的日益變化,我國農村人民的產權意識也日益增強,在此背景之下,產權糾紛的產生概率也日益提高。導致產權糾紛產生的主要因素:一是伴隨城市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不少農村集體土地均被征用,土地本有集體資產處理措施運用錯誤,致使產權權屬未能明確劃分;二是因歷史遺留問題所影響,致使企業(yè)和之間存在土地權屬劃分不清的情況;三是投資憑據缺失,導致產權份額難以清晰判定;四是在承包集體資產時,未能夠根據相關規(guī)定去簽署承包合同,如此也會造成資產產權不明這一消極狀況。
(三)收支失衡
在集體資金運用方面,通常涵蓋福利費用支出,干部工資支出,管理費用支出與其他費用支出。在資金支出方面,生產支出在其中所占據的比例最小,更甚還有個別村并無生產方面的開支,在開支方面也并不具備規(guī)劃性,存在浪費現象,也有一些村子為實現零招待的目標,將招待所支出的費用消化為隱藏費用,且該種情況在農村費用支出中并非個別現象。還有個別村所獲得的承包費,未能夠存入至銀行之中,還存在以白條抵現金這一情況,收支未能入賬,個別村干部也未能根據相關規(guī)章制度開展管理工作,法律意識也較為薄弱,由此也會導致財務管理方面產生諸多問題。
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對策研究
(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對策
在咸陽市秦都區(qū)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過程中,要以集體第一產業(yè)的管理為切入點,應從對主抓這部分內容的管理者入手,利用組織培訓等形式,提升種植業(yè)、林業(yè)管理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還應建立健全相應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使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體說來,應使村民明確農村集體資產全部歸村集體所有,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非法破壞、占用。同時,對公共積累、投資投勞等林木、植物、良田等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整改。同時,對于農村集體所屬的土地、山林、荒地、水面等一律不允許以任何理由進行破壞和非法占有。另外,還應注意在農村集體所有的農業(yè)、林業(yè)、種植業(yè)內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同時教育經營者在防火治安等方面進行重視,一旦出現意外事故,每一名經營者都有維護市場安全的責任。
(二)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jiān)控體系
農村集體資產具備形式豐富,數量較多,類型較復雜等特征,在管理層面普遍實施分級管理,而分級管理的主要模式需針對資產的實際類型加以區(qū)分,但凡為集體骨干企業(yè)及非經營性資產等均由集體組織進行管理。而對于資源性資產則是由集體組織,與主管部門一同管理。在管理農村集體資金時,管理權和所有權二者之間應處于獨立狀態(tài),并善于遵循一定原則,由農村經濟組織進行集中管理,并且還需構建相應制度,將責任落實到實處,完善農村經濟組織體系、以及集體資產審核體制。再者,還應成立審計管理委員會,加強監(jiān)督職能,定期組織集體資產的經營審計,對于最終的審計結果應予以公示,若在監(jiān)督過程中發(fā)現存有問題,則應采取有效措及時解決。
(三)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
在核查農村集體資產后,應根據“誰投資,誰所有”這一原則加以界定,設置產權檔案,確保集體資金賬目與實際相符合。除此之外,還需推動農村集體資產評估產權交易組織、以及中介組織等的發(fā)展,并且還需健全評估指標體系,標準化評估內容,構建完善的產權交易制度。對于集體資產的入股、租賃及承包等應先加以評估,而對于產權流轉則應以正規(guī)渠道交易,漸漸構建起農村資產流轉體系及評估體系。在構建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期間,因過于強調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代表的集中管理,所以極易產生集權情況,而過分集權則會導致管理幅度較廣,效率嚴重下降,除上述外還會致使農村集體企業(yè)過于干涉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對企業(yè)的正常運作產生尤為消極的影響,因此,農村集體資產委員會應統(tǒng)一權利和職責,行使出資人的權利,達成有效管理資產、人及事的目標。
(四)合理實施村務公開制度
村務公開主要指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廣大農民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如財務管理、經濟活動等方面予以公開,村務公開的形式具備多樣性,能夠以定期和隨時公開的方式開展。村務公開的主要內容涵蓋村組固定資產變更及建設狀況、村組財務管理運用狀況、集體企業(yè)收益狀況、水面及荒地的流轉及承包狀況、企業(yè)債務償還回收狀況等。通過合理實施村務公開制度,有利于實現集體事務透明性,公開性以及資產管理的民主性及規(guī)范性。
(五)強化村級組織能力
在村級經濟進步階段應實施全面治理措施,應正確選擇領導者,節(jié)省各項開支,擴大經濟來源,達到增收目標。其中正確選擇領導人為主觀條件,正確選擇農村的領導者,有利于改善農村的村風村貌,強化農村的影響力,提高農村的綜合競爭實力。而節(jié)省各項開支則應在非生產性支出等方面加以控制。擴大經濟來源則主要指的是招商引資,促進二者之間的共贏,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實現增收目標則在于發(fā)揮扶持作用,達成增收目標。
(六)創(chuàng)新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機制
農村革新已然細化,農村綜合革新組織,農村村委會都在為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貢獻力量。促進產權改革,引進股份制,明確每名成員所享有的份額,利于規(guī)范性實施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改革集體資產產權,健全治理機制,提高集體人員的財產收入。將戶籍與人員待遇之間進行劃分,革新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機制,能夠為新農村的建設,提供重要的保證,也為促進我國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必要基礎。
(七)保障集體資產增值
對于農村集體資產來說,絕不可放置不管,否則會致使農村集體資產大量流失,在此情況下,則要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人員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確保農村集體資產能夠增值,以建設農村主體,科學明確集體擁有者的價值與主體地位,清理農村集體資產設置臺賬,實施細化管理。還應針對村里的真實狀況,完善財務制度、管理體制,同時還需接受監(jiān)督,做好統(tǒng)籌工作,從而確保農村集體資產的增值。
(八)落實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合作
在當前背景下,農村股份制合作為必不可少的一項舉措。伴隨農村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yè)經營、林業(yè)經濟與資源資源開發(fā)等發(fā)展方式成為主流,給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帶來了全新的發(fā)展條件以及增值機會,在此情況下,各村應針對相應指導意見,努力彰顯出自身的價值與優(yōu)勢,充分管理農村集體資產。雖說當前農村集體資產股制合作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要遵循相關原則,絕不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若導致農村集體資產產生浪費或是損失情況,則應由當事人予以承擔,若存在犯罪行為,還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九)盤活農村閑置集體資產
農村集體資產閑置不但不利于提高廣大農民的經濟收益,也會導致資源浪費現象的產生,所以在處理閑置資產問題時,應以發(fā)展的眼光對待該問題,改造閑置資產,而后合理運用閑置資產,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閑置資產對于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價值。舉例來說,對于閑置的土地、廠房及設備等應加以回收,以避免產生集體資產浪費現象,還可改造廠房,讓其可獲得有效運用,增強閑置資產的運用價值,除此之外,也可對閑置資產予以轉讓,防止閑置資產出現貶值情況等。
四、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干系重大,不但會影響到農村經濟的進步和發(fā)展,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因此務必要加以重視。對此,則應采取有效管理對策,避免產生集體資產浪費及流失情況,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發(fā)展,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許海英.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農家參謀,2019(22):24.
[2]龐志楠.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以天津市寶坻區(qū)農村為例[J].農技服務,2017,34(21):125+124.
(作者單位:咸陽市秦都區(qū)農業(yè)農村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