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作為一種自然物,自古以來就受到文士們的關(guān)注,并常用于詩詞意象中表現(xiàn)其主觀情感。陶淵明詩歌中有眾多意蘊豐富的云意象,按照情感內(nèi)涵可分為思慮國事的至情之“云”、向往自由的隱逸之“云”和歸隱田園后孤獨清貧的漂泊之“云”。它們是詩人在時局變幻和歸隱前后用世與避世思想矛盾的內(nèi)心寫照,同時也凸顯出詩人的孤高情懷和人生志趣。
關(guān)鍵詞:陶淵明;詩歌;云意象;情感內(nèi)涵
以袁行霈所撰的《陶淵明集箋注》為底本,發(fā)現(xiàn)在125首陶淵明詩歌中,共有20首詩歌26處涉及到對云意象的描寫,約占陶詩六分之一的比重,表現(xiàn)了陶淵明對云意象的重視。以往對陶淵明詩歌意象的研究集中于飛鳥、菊花、酒、松、風等意象,而出現(xiàn)頻率相對較低的云意象卻較少受到學者們的關(guān)注或僅是對它的泛泛之談。
文章擬從陶詩云意象表達的情感內(nèi)涵為主,對陶淵明詩歌中的“云”意象進行系統(tǒng)的剖析,以更好地把握陶詩的意象特點。
一、情深意重的至情之“云”
魏晉時期,時局混亂,民不聊生。陶淵明在詩歌《停云》、《和胡西曹示顧賊曹》和《歲幕和張常侍》中用了多種“云”意象來表達自己對當政者的不滿和對動蕩的社會現(xiàn)實的憂慮之情。
詩人在從桓玄幕府辭官后所作的《停云》 詩作第一二章開頭的詩句中,通過對陰云密布的“停云”意象的描寫和對風雨如晦的天氣環(huán)境的渲染來表達對桓玄篡晉的憤慨。詩人用“停云”意象的陰沉、毫無生氣來作為晉王室被顛覆的象征,這樣的意象描寫,實際上是在暗示以桓玄為代表的封建貴族和地方軍閥為了爭奪中央政權(quán)而不惜大肆殺戮,把國政時局搞得天昏地暗,社會生活弄得民不聊生,同時也形象地體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的“烏云密布”,以及對社會現(xiàn)狀的擔憂。
和《停云》寫于同一年仲夏的《和胡西曹示顧賊曹》同樣以煙雨濛濛濃云蔽日的“重云”意象描寫了動蕩不安的社會現(xiàn)實。從詩句“重云蔽百日,閑雨紛微微”中,可以看出那色彩濃重的“重云”已經(jīng)遮蔽了太陽的光芒,蒼茫大地已經(jīng)被置于烏云的籠罩之下。如果說《停云》一詩中的“停云”意象表達的只是詩人對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和擔憂,那么《和胡西曹示顧賊曹》中的“重云”意象則更多地表達出詩人對當權(quán)者和混亂局勢的極度不滿和失望之情。
另外在詩作《歲暮和張常侍》中的“向夕長風起,寒云沒西山?!币痪淅?,詩人運用比興的手法,用使人深感寒意濃重的“寒云”意象來渲染政治氛圍的嚴酷,表達自己對動亂社會和當政者的感傷和憤懣。作者又聯(lián)想到自己在混亂的時局下,朝不保夕,居無定所,生活上經(jīng)常陷于困境,更通過“寒云”意象增添了一種悲涼傷感的氣氛。
陶淵明具有一顆熱忱的憂國憂民之心,在亂世之中,他仍心存濟世之意,追求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巴T啤?、“重云”、“寒云”意象都是詩人借以表達他對當時黑暗現(xiàn)實的憂慮,對當政者不滿的載體。
二、舒緩悠閑的隱逸之“云”
陶淵明在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無限失望的同時,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充滿了向往,此時詩人用飄逸自由的“云”意象來表現(xiàn)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云的自由自在、不受約束與陶淵明渴望保持自己人格獨立、自由精神的愿望相契合。這在詩人作與晉安帝元興元年(公元402年)仲夏的《和郭主簿二首》其一中有充分表現(xiàn)。“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詩作在最后兩句寫出了作者無限懷念民風淳樸的古代社會,這也正體現(xiàn)出詩人的避世精神,渴望歸隱,回歸到自己的一片世外桃源,還原生命本身的純真。在這里,“白云”意象寄托著詩人與世俗隔絕的避世精神、樂天知命的處世態(tài)度。此外,在詩人的另一首詩《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中,也用“云”意象反映了自己出仕與歸隱的矛盾心理?!巴茟M高鳥,臨水愧游魚”很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自己卷入政治漩渦,違反初衷的愧疚之情。因此,這首詩中的“云”意象正反襯著陶淵明的政治困境,同時也表現(xiàn)出作者對仕途生活的厭倦和對超脫自在的田園生活的向往。
陶淵明在仕與隱之間一直將隱居田園看作是與黑暗現(xiàn)實、偃蹇仕途相對立的最佳選擇。
此類“云”意象所寄托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命形態(tài),形象地體現(xiàn)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孤獨易逝的漂泊之“云”
擺脫險惡仕途生活后的陶淵明回歸到鄉(xiāng)村田園,過著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耕生活。然而詩人在精神上并沒有得到滿足,他沒有可以進行精神溝通的朋友。因此,詩人只能從古代圣賢那里去尋找知音,去尋找精神上的理解與安慰。如“何以慰吾杯,賴古多此賢。”(《詠貧士》七首其二)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公元421年)的《于王撫軍座送客》也是借“云”意象來表現(xiàn)自己孤苦無依、無可皈依的處境。詩作中“寒氣冒山澤,游云倏無依”兩句詩最為精彩,在陶淵明看來,自然已是凄風苦雨,朋友惜別更添凄苦,在雙重傷感的情緒下,詩人心情沉重,山澗中的寒氣云蒸而起,孤獨的游云四處飄蕩,無所皈依。這里孤獨的“游云”意象正是詩人自身孤苦無依處境和命運的真實寫照。
詩人晚年時期所寫的《擬古九首》其五托言東方隱士,借用“白云”意象表明自己固窮守節(jié)的意志和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在詩句“青松夾路生,白云宿簷端”中,詩人再次運用了“白云”意象,不過這里的“白云”意象已經(jīng)難見其散淡飄逸、自在閑適的象征意味,作者更多地是借“白云”意象來抒發(fā)自己不慕榮華富貴、堅守隱居守節(jié)的志向和情懷。
“孤云”、“游云”、“白云”意象的孤獨無依是陶淵明作為一個孤獨者的自白,象征著詩人高潔傲岸的品格,也是詩人安貧樂道傲岸不屈的自我寫照。由此看來,詩人心中的孤苦無人能說,無人能聽,只能借助天上的“孤云”、“游云”、“白云”來尋求精神上的理解和自我安慰。
四、陶淵明詩作中“云”意象的文學價值
《說文解字》中曾對“云”作了這樣的解釋:“云,山川氣也。從雨,云象雨云回轉(zhuǎn)形。凡云之屬皆從云[1]。”古人很早就關(guān)注到了云這一自然景物。云作為一種自然現(xiàn)象,無論天氣陰或者晴,無論季節(jié)怎樣變化,都會在天空中游走。散淡飄逸、自由閑適的云經(jīng)常成為文人墨客們吟詠表現(xiàn)的對象,用來抒發(fā)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懷及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自由的向往。
“云”意象也是詩人們尤為關(guān)注的自然景物,在中國的古典詩歌里,運用“云”意象的詩句比比皆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些詩作用“云”意象來比喻數(shù)量眾多的人。比如《出其東門》中“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2]?!?4-95和《韓奕》中“諸娣從之,祁祁如云?!盵2]的“如云”都是用來形容人的數(shù)量眾多?!峨x騷》中的“云”意象則帶有更多的仙氣,顯得飄忽不定,如“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云霓而來御[3]。”二句中的“云”是作為神話世界中仙人抵御外來入侵的防御工具而出現(xiàn)的,具有某種人格象征的意味。宋玉《九辯》中的“何泛濫之浮云兮,雍蔽此明月[4]?!笔怯谜谔毂稳盏摹案≡啤币庀髞肀扔鞯渿昝瘛埡χ伊嫉男皭簞萘?。總之,這些詩歌中的“云”意象都具有了某種比喻象征意義,要么比喻事物的數(shù)量之多,要么象征某種人格力量和黑暗勢力。
陶淵明筆下“云”意象的內(nèi)涵與前代詩歌中的“云”意象相比,既有繼承也有發(fā)展。如象征黑暗現(xiàn)實,表現(xiàn)詩人內(nèi)心憂慮和矛盾的“停云”、“重云”、“寒云”意象顯然是承襲了《九辯》中的“浮云”意象的內(nèi)涵。同時,陶淵明也創(chuàng)造性地豐富了“云”意象的內(nèi)涵,如用“白云”意象來表現(xiàn)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向往,用“孤云”、“游云”意象來表現(xiàn)自己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等??傊?,在陶淵明筆下,“云”意象的豐富性和獨特性得到了較為全面的呈現(xiàn),他的人格性情與抱負追求以及所處的時代風云都借助“云”意象得到了生動形象地反映,陶淵明的人格魅力及其背后的精神向度也得到了具有豐富意義的闡釋。
陶淵明詩歌中的“云”意象對后人有深遠影響。唐代詩人李賀《雁門太守行》中“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5]”二句用“黑云”意象來象征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機形勢,這顯然是對陶淵明詩歌中象征黑暗現(xiàn)實,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憂慮的“停云”、“重云”、“寒云”意象的繼承發(fā)展。南宋詞人張炎在《甘州·記玉關(guān)》中寫道:“載取白云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州[6]?!北砻髯约涸趪萍彝?、飄零離散的悲慘境遇中欲隱居山林與白云為伴,“白云”意象成了隱士的化身,這也是繼承了陶淵明詩中象征隱逸生活的“白云”意象。此外,陶淵明的“孤云”意象在唐代作家那里也得到了承襲和發(fā)展,如顏真卿在《詠陶淵明》中以:“心逐孤云外,心隨還鳥泯[7]。”表明自己要像陶淵明那樣,在品味孤獨中,保持自己高潔傲岸的品格和操守。李白《獨坐敬亭山》中的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8]?!笨此茖懺频墓陋殻瑢嶋H是在寫人的孤獨寂寞,表現(xiàn)出詩人濃厚的孤寂之感。
陶淵明詩歌中的“云”意象具有重要的文學史意義,他在承襲古人作品中“云”意象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豐富和發(fā)展,并對后世作家關(guān)于“云”意象作品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使得陶淵明詩歌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獨特的文學史意義。
五、結(jié)語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大家,其人格范型和文學成就深受人們的推崇。他的詩作中內(nèi)涵豐富的“云”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詩人的思想情感,體現(xiàn)著詩人的個性和人生趣味。從這些“云”意象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詩人所經(jīng)歷的時代變遷和自身追求的發(fā)展,同時我們也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志趣??傊諟Y明詩歌中的“云”意象內(nèi)涵豐富而獨特,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4:242.
[2] 朱熹集傳.詩經(jīng)[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346-347.
[3][4] 董楚平譯注.楚辭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8;181.
[5][7][8] 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4395;1583;1858.
[6] 張炎.山中白云詞[M].北京:中華書局,1983:9.
作者簡介:王甜甜(1994- ),女,河南平輿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18級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籍整理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