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博
一餐一飯,一筷一碗,吃飯從某種意義上就是與天地結(jié)緣。而食物,永遠是蕓蕓眾生與天地神靈溝通的最直接通道。對生命心懷敬畏,對食物心懷感恩,方能以淡定的心態(tài),從容而優(yōu)雅地走完這一生,這也是“碗凈福至”的意義所在。
北宋年間,汴京城外有一富家子弟,仗著家境富裕,生活奢靡。他每頓飯都要吃各種餡料的水餃,但每次只吃里面的餡,將外皮吐出。十幾年后金兵入侵,將汴京城洗劫一空。那個不經(jīng)事的少年已成中年人,此時的他家產(chǎn)散盡,一路跟隨著人群逃亡,無奈路途艱辛,吃完了干糧后,終于餓得倒地不起。就在他奄奄一息之際,一個老和尚將他背到寺里,給他熬了一鍋面糊,這才獲救。
他起身拜謝,老和尚卻搖頭道:“無須謝我,你方才所食,本就源自你家,此時不過物歸原主而已。”老和尚指著房后的一堆口袋說,當他還是少年時,奢靡之風已被眾人熟知,這老和尚每天早上就守在他家門前的河邊,將后廚洗碗倒掉的餃子皮細心收集起來,用清水洗凈后再曬干,日積月累早已堆滿了整個房間,如今身逢亂世,老和尚用它救濟了不少人。他聽完后,頓時羞愧不已。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透露,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吃飯習慣,他在餐廳掛了一塊“碗凈福至”的匾,以此作為家訓(xùn)。
據(jù)說當中國女排隊員朱婷在土耳其打球時,記者去她在伊斯坦布爾的家中采訪,發(fā)現(xiàn)客廳里也掛了一幅“碗凈福至”。
不管多么匆忙,在煙熏火燎中品味美食,依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儀式感。遺憾的是,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現(xiàn)代人缺乏的,不僅是對食物應(yīng)有的尊重,還有對烹飪食物的耐心。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將外賣作為自己的食物來源,習慣了在手機里下單的雙手,再也回不到那載滿油鹽醬醋的灶臺……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男女在狹小的廚房里互幫互助,為一道美食而精心籌備,那種在鍋碗瓢盆的碰撞中累積出的情趣和風韻,正是愛情永葆青春的奧秘。這便是所謂的飲食男女。
也許年過半百,我們才終于明白:愛情無須珠光寶氣,它渴望的,是在柴米油鹽的現(xiàn)世安穩(wěn)中慢慢變老。
你的碗里,也藏著你一生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