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貴 乙常青
牛,在古代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詩人們妙筆生花,將“?!辟x予了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在詩歌藝術(shù)上也形成了一種獨(dú)特的美感。
張籍的“?!薄斑h(yuǎn)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饑烏啄牛背,令我不得戲隴頭。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牧童詞》)。因?yàn)榇遄铀闹芎淌虺砻埽屡3粤饲f稼,所以把它遠(yuǎn)遠(yuǎn)地放入陂(b8i,塘岸或河岸)中。牧童“遠(yuǎn)牧?!?,本想讓牛自行食草,他們同伴之間則可盡興嬉戲一番,“饑烏啄牛背”,使之不敢丟下己牛去玩耍。牛性是好斗的,特別是牧童放的這頭小白牛更淘氣,它時而低頭吃草,時而舉頭長鳴。詩句是一幅絕妙的牧牛圖,生動曲折地描繪了牧場的環(huán)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動和牛的動態(tài),情趣盎然。
于鵠的“?!薄鞍团T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巴女謠》)。寫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煙靄四起,江上菱葉鋪展,隨波輕蕩;一個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騎在牛背上,亢聲唱著山歌,沿著江邊彎彎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轉(zhuǎn)家去。如此山鄉(xiāng)風(fēng)味,何其清新動人!
李涉的“?!薄俺僚#僚O陆?。夜牧牛,牧牛度村谷”(《牧童詞》)。牧童的生活是游蕩不定的,也是浪漫的。牧童既不免經(jīng)風(fēng)雨、涉艱險,又總是從大自然中得到樂趣和慈愛。這是一首牧童唱的歌。早上,牧童趕著牛沿著彎曲的江水去放牧;晚上,牧童歸來時就要摸黑走過山村的溝谷。早出晚歸的牧牛生活是辛苦的,詩中寫到的“朝”“夜”兩次“牧?!?,第一次是指“牧牛去”,第二次是指“牧牛歸”。四個“牧牛”的重疊,造成了一種歌謠節(jié)奏和韻味,同時表現(xiàn)了早晚放牧、日日放牧的辛勤勞動生活。
楊萬里的“牛”——“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桑茶坑道中》)。童子在柳樹的濃蔭下呼呼大睡,一動不動。童子的牛在哪兒呢?牛兒吃著吃著,已經(jīng)挪到了柳蔭的西邊去了。因?yàn)槟镣陌踩混o止睡眠,使牛兒得以自由自在地吃草,悠然地動著。這樣一靜一動,和諧自然。這里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態(tài)寫活了,富有生活氣息。形成了詩句獨(dú)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樸素的美感。
李綱的“?!薄案缜М€實(shí)千箱,力盡筋疲誰復(fù)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病牛》)。詩首句言牛終生辛勞,碩果累累,不言?!安 ?,又字字含“病”意,年復(fù)一年,力耕千畝,獲實(shí)千箱,必然氣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說牛雖功績至偉,卻沒有人對它同情哀憐,責(zé)問語氣,有強(qiáng)烈的感情色彩。三、四句以牛的口氣作答,將牛人格化,揭示牛甘于自我犧牲的可貴品格。詩中的牛,也是詩人自喻。詩人官至宰相,為官清正,反對媾和,力主抗金,并親自率兵收復(fù)失地,但為投降派奸佞排擠,為相七十天即“謫居武昌”,次年又“移澧浦”,內(nèi)心極為憤抑不平。因此,作此詩以自慰、自白。詩運(yùn)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形象生動,立意高遠(yuǎn),既是成功的詠物詩,更是杰出的言志詩,為后世傳誦。
孔平仲的“牛”—— “百里西風(fēng)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老牛粗了耕耘債,嚙草坡頭臥夕陽”(《禾熟》)。陣陣西風(fēng),吹過平原,帶來了禾黍的芳香;潺潺流泉,瀉入溝渠,打谷場上一片繁忙。只有它——經(jīng)過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閑適地躺在山坡上,嚼著草,沐浴著金色的夕陽。這是一幅極富農(nóng)村特色的畫面,其景致的野樸、風(fēng)韻的淡遠(yuǎn),傳神寫照。詩的主旨是通過對老牛的贊賞,抒發(fā)長期蘊(yùn)積胸中的郁悶之情。詩人仕宦的坎坷,官場生活的勞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債”一樣。然而老牛的役債終有了結(jié)的時日,而他也希望盡早了卻役債,像老牛那樣釋卻重負(fù),舒閑一下長期疲憊的心靈。
雷震的“牛”——“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沒有固定的聲腔。小牧童卻陶醉在這樣的笛聲里。牧童騎著牛,不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騎,而是橫坐著,他吹笛也不是認(rèn)真地吹,而是“無腔信口吹”。牧童調(diào)皮天真的神態(tài),活生生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人為之耳目一新。
高啟的“牛”——“日斜草遠(yuǎn)牛行遲,牛勞牛饑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牧牛詞》)。詩句著重寫牧童與牛相得之樂?!叭招薄倍郑死斫鉃槿展庑闭?,借指早晨。早晨,太陽從地平線上升高后,人從地上看去,太陽仿佛斜掛在天際。所以說,以“日斜”表示早晨很形象,況且這與牧童外出放牛相吻合,也與下文的“夜歸”相照應(yīng)。若將“日斜”理解為斜陽、夕陽,則此時牛已食飽,在“日斜”后續(xù)之以“草遠(yuǎn)牛行遲”就有悖情理,且與下文“夜歸”之“夜”語意重復(fù)?!叭招辈葸h(yuǎn)牛行遲”,牧童們深知牛的勞苦與饑餓。他們在放牛時,或騎在牛背上唱歌,或坐在牛身邊休憩?!耙箽w”,他們又緊貼著牛身睡覺。這一系列的描寫,將牧童與牛的相得之樂生動地摹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