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蘭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喜歡閱讀,也常常跟學生分享一些書中的故事。在閱讀教學中,我經常跟學生說:閱讀是人內心的一種精神需要,也是充盈生活、提升自我和快樂成長的基石。在閱讀的引導下,我們可以在書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收獲不一樣的驚喜。
小學生的閱讀主要來自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認識到,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在課堂內外下“真功”。
以一篇帶多篇,重視課外延伸
在閱讀教學中,我非常重視課外延伸,以一篇帶多篇,鼓勵學生們大量閱讀課外書籍。通過課內閱讀、課外拓展等活動,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教《觸摸春天》一課后,我讓學生閱讀《愛的聲音》和《我看見了大?!??!队|摸春天》告訴我們誰都有熱愛生活的權利,通過“拓展閱讀”可以將學生已經獲得的感受延伸開來,使他們獲得對生命多方面的認識,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此外,我還進行了拓展習作,讓學生寫一寫身邊關于生命的故事,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通過對課內、課外的整合,學生們寫出了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如,有的學生從殘奧會上感悟到了殘疾人堅韌不拔的精神;從小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感悟到生命力的頑強。同時,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了許多如何改變自己,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想法。有的學生說:“我以前總是怕困難,現(xiàn)在我知道了,殘疾人比我困難多了,我遇到的困難簡直不值一提,我再也不害怕困難了,我會迎難而上?!?/p>
借助閱讀展示,讓閱讀成為習慣
閱讀的過程也是思想交流和情感升華的過程,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可開展有關閱讀展示活動。比如,在閱讀展示活動中,我引導學生在班級內開展了“一日一誦讀”,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能力,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為學生每日的必修課。我組織學生開展“我為閱讀代言”“快樂悅讀”“好書伴成長,書海盡徜徉”等一系列活動,這些閱讀展示活動,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我利用作文課,以《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為題,讓學生在寫作中說說自己閱讀的快樂,談談關于閱讀的小故事。在學校開設的閱讀課上,我將精心挑選的書籍推薦給他們,以保證他們閱讀的方向性。通過舉辦“讀書交流會”,讓學生暢所欲言,分享他們在閱讀中的感受。借助這些閱讀展示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學生閱讀的有效性。
選書學問大,會選是關鍵
作為一名喜歡閱讀的語文教師,買書的次數(shù)多了,也就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尤其是現(xiàn)在市面上出售各種各樣的書籍,并不是每一本都適合孩子。所以,給孩子選對書、選好書,也是一個技術活。一本好書能讓孩子成長,而一本不適合的書,不僅浪費孩子時間,而且有可能給孩子錯誤的導向。
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買書。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心智、不同的興趣……都會導致孩子看的書不一樣,家長給孩子選書時不能功利性太強,也不能拔苗助長,這樣反而會打擊孩子閱讀的興趣,讓孩子對閱讀產生抗拒心理。
選擇知名度高、有口碑的出版社?,F(xiàn)在出版社太多,出版的各類圖書更是不計其數(shù)。比如拿一本適合兒童閱讀的外國名著來說,可能有上百家出版社出版,由于出版社不同,書的質量也就參差不齊。因此,家長在給孩子選書時,一定要先看出版社,知名度高、有口碑的出版社應優(yōu)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