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翰
唐屹:清華附中一體化學校—廣東省東莞市清瀾山國際學校語文教師、SEL課程教師,參與深圳教科院《百部電影解讀》的編寫并結集出版,擔任樊登讀書會“崔永元作文學堂系列”嘉賓教師、教育科學出版社《五三天天練》單冊主編。
作為一名新教師,唐屹老師在入職第一年就借助編寫《百部電影解讀》的機會,把文學和電影結合起來,制作適合學生的觀影指南。入職第三年,她獲得和崔永元老師共同錄制“作文學堂”的機會。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唐屹老師不斷思考如何以產品思維塑造教育生活,持續(xù)性地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一、以產品思維助力教育教學
唐屹老師經常把“產品思維”掛在嘴邊,她說,教師主要是為學生提供相互作用的教育服務。學生來到學校,原則上教師都是學校指派的,看似沒有雙向選擇的關系。其實,學生的內心在做選擇,教師能否由淺入深地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取決于學生是否愿意與教師交換時間和努力達成共識,朝著同一目標努力。
這種視角的轉換非常重要,因為時間在學生手里,只有當他們的某種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時,才會心甘情愿地把時間和努力掏出來。唐屹老師認為,如果我們只是想培養(yǎng)一項興趣愛好,那么就只需要考慮自己,考慮如何創(chuàng)造持續(xù)的成就感,但如果我們想擁有滿意的工作或者愿意長期投入的事業(yè),那么就需要學會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自我價值。
每學年,唐屹老師遇見新學生都會給出一本《唐老師使用手冊》。這本手冊里面最開始提出一個觀點“你要學會‘利用唐老師”。她希望學生轉換視角,在教學相長的關系里成為真正的主人翁。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她的學科教學中,也體現在她的班主任工作中。短短兩年,唐老師把自己的班級管理方法制作成了流程圖。這也是她的產品之一,通過流程圖的制作,讓學生實現自治,學會真正為自己而學,為自己而活。但是,當我們細看就會發(fā)現她的班級流程里其實滲透著對學生的尊重。
例如,作業(yè)流程的建立看似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我們用一句話概括就可以說:“作業(yè)是學生的事情,學生應該為此負責任。我們要協(xié)助學生養(yǎng)成作業(yè)收納規(guī)整的好習慣?!钡?,如果我們俯身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fā)現,一個學生是否能記住作業(yè)其實是培養(yǎng)習慣的重要時刻。
唐屹老師把自己的教室稱之為“學生自助”的教室,因為學生在這個根據他們的需求設計的系統(tǒng)里可以自如地進行自我協(xié)助,做更好的自己。正如她常常跟學生說的一句話“你知道哪里有你要的答案”。
圍繞學生課堂學習之外的部分,唐屹老師設計了多個主題。每個主題主要包括如何建立內心認同、如何建立流程、如何設置需要配套支持的教室環(huán)境三方面。有一天,班里負責排隊的小男孩滿頭大汗地跟唐老師說:“老師,我要投訴A,因為他排隊走的時候說要去幫老師拿快遞,就自己走了,根本沒排隊。但是回來的時候,他又說自己書落在圖書館了,又不排隊,而且在隊伍旁邊走來走去,大搖大擺,我根本管不住他?!边@個孩子其實在處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他面對的是到底要守護規(guī)則,還是要“耍小聰明”的困擾。于是,在班級的QTA(Question To Be Answered)上可視化地寫下需要面對的情況之后,唐老師就和學生開始了關鍵對話的STATE流程擬定,即分享你的事實(Share The Fact),先從事實開始,這樣更有說服力,也可以盡可能地避免對方產生防御心理;說出你的故事(Tell Your Story),這樣可以讓對方全面了解你的想法和感受;邀請他人表達他們的行為產生路徑(Ask For Others Paths),事實如此,我的故事是這樣的,你怎么看呢?你的想法是什么?這樣不但表達了自己,也給出空間讓對方表達;進行試探性討論(Talk Tentatively),我們能談談某個話題嗎?這樣的表述方式可以讓對方放松戒備心理,建立安全的談話氛圍;鼓勵他人嘗試分享(Encourage Testing),真誠地邀請他人表達不同觀點,給他人創(chuàng)造反對你的安全氛圍。
完成了以上步驟的分析之后,學生們鼓勵了路隊長做能發(fā)聲的、守護規(guī)則的“老實人”的初衷,也警醒了不要為了小聰明而失去信用的道理。最后,劃分出責任餅圖,再用“三步法道歉”,讓事情得到妥善的解決??此茖W生“自助”的背后,是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設計的支撐環(huán)境和無時無刻的關注、協(xié)助。當學生能夠和教師產生共鳴,教師的教育作用才真正開始顯現。
二、以科學方式促進產品思維落地
有了產品思維,要讓學生心甘情愿跟隨教師推進自己的學習,說到底最后還是看教師的課程。唐老師認為,要通過完整的課程建設,才能將一門學科的基本素養(yǎng)落地。完整的課程需要教師有系統(tǒng)的思維,用教育科學指導自己的課程開發(fā)。
在教學中,唐老師不斷思索:學生到底是在為什么“買單”?說到底是適合學生的差異化課程。無論是從知識結構本體出發(fā)的內容,還是從差異化教學對象出發(fā)的內容,或者是從教學創(chuàng)意層面進行的創(chuàng)造都需要加以深度思考和分析。例如,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之后的表達能力,教師很多時候會讓學生進行類寫、仿寫,但是,唐屹老師會很快設計一個類似“皇帝的插圖”的教學活動。這個教學活動需要學生面對空的版面,通過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一幅虛擬的3D插圖??此剖且粋€教學活動的設計,其實背后是基于可理解的教學設計理念,學生在這個虛擬情境下,其實就在創(chuàng)設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并且需要用語言盡可能描述得繪聲繪色。
三、以更新迭代提升自我
教育對唐老師來說,是一件可以干一輩子的事。任何一個作品都需要根據使用的對象來進行更新迭代。作為元認知學習的研究者,唐老師在工作中時刻提醒自己不斷迭代,而不是在惰性知識里掙扎。
每一年,唐老師都會為自己設立一個重要目標,并以產品思維打磨自己的目標。在這一指引下,唐老師不斷更新迭代自己的認知,也更新迭代自己的作品。在建設作文課程的時候,她遵循“元認知可視化”理論來開發(fā)。但開發(fā)閱讀課程時,她卻提倡“慢讀書,讀好書”。讀書的核心作用在于彌補自己的知識漏洞,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趯@一理論的理解,唐老師在自己的課堂上增設了課外閱讀系列課程,通過一系列的課程活動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2020年,唐老師希望自己在知識建構項目式閱讀上有所突破。她圍繞這個問題,設置了一個自讀單元。學生通過項目組重新合并,每個人簽定自己的項目書。于是,一趟“敲開閱讀腦洞之旅”就在四年級開始了。
本次閱讀設計活動持續(xù)兩周時間,總計12天。整個設計思路其實很簡單:提出一個問題、組織一支隊伍、進行一次研究、進行一輪分享。有意思的是,實施過程也是協(xié)助學生推進閱讀思考的過程。
【閱讀項目書】——閱讀元認知
學生在自愿組隊的基礎上,可以個人,也可以多人組隊。這是傾向于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有時候強制組隊反而限制了一些傾向于獨立思考的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此基礎上,每個閱讀小隊都需要填寫自己的項目書。
唐老師在這個階段是以自己研究“種族隔離”舉例,展示了自己如何制作思維導圖,如何找到擴展閱讀素材以及如何邀請伙伴采訪的過程。
【匯報靈感籃】——以終為始
接下來,最有趣的地方來了—看學生做閱讀匯報。雖然閱讀是內化的過程,但是能不能表現出來是衡量內化質量的指標之一。
閱讀作為精讀項目可視化推進的成果在國內還比較少,但歐美閱讀者一直很習慣可視化表達,小小年紀就開始做海報、做演講,可以說是信手拈來。
創(chuàng)意的精髓是互通的。筆者找出很多案例供學生參考,于是,就有了“匯報靈感籃”。不同的形式適用于不同的主題和內容,學生可以通過靈感來激發(fā)靈感,但最終目的是根據自己的主題和內容給出創(chuàng)意展示。
這部分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正如前面所說,設計是通過創(chuàng)造與交流來認識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真正好的設計會給人帶來快樂和靈感,享受快樂,熱愛創(chuàng)意,是每個學生的“出廠設置”。
一個人內在的微觀世界和外顯的客觀世界很難通過概括的形式說清楚,因為任何歸因都是人為的。一個靈魂的背后是鮮活而復雜的生命,每位教師的背后都有“靈魂智囊”,關鍵看個人是否敢于努力探尋、活出自我。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清瀾山國際學校)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