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偉
書櫥里整齊地排列著草嬰先生贈我的譯作,除《托爾斯泰小說全集》因他患重病無法簽名外,其他譯作的扉頁上都公正地題簽著上下款,而且還清楚地標明送書的日期,最后不忘鈐上一枚鮮紅而又藝術的名章,細微之處不難看出草嬰先生做事嚴謹、待人真誠的品行。
恕我陋寡,聞知草嬰先生大名亦晚,那還是在1984年上海作協(xié)換屆前的一份登記表上,只見姓名欄內填著“草嬰”,覺得這名字很新奇,在職業(yè)欄里寫的是“自由職業(yè)”。一位作家見我面露不解,便對我說道,這位是著名文學翻譯家,“草嬰”是其筆名,自小愛吟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于是,他把自己比作是路邊的小草。后來作品發(fā)表多了,筆名也就替代了原名。談到“自由職業(yè)”,他說:不拿工資,靠稿費生活。說實話,在市場剛從封閉的計劃經濟解脫還尚未完全開放之時,這樣的“個體”職業(yè)常會讓人誤解,有時還會被另眼相看,聽了作家的一番解釋后就此記住了這個獨特的名字,還知道他沒有工資,是一個像巴金那樣靠稿費生活的人。
真正認識草嬰先生是在作協(xié)換屆以后了,第四屆會員大會產生了由于伶為主席,茹志鵑、王元化、王西彥、王辛笛、柯靈、杜宣、吳強、峻青、哈華、師陀、草嬰、包文棣、羅洛、艾明之、菡子、徐中玉、肖岱、陳伯吹、蔣孔陽為副主席的新一屆主席團,這些老作家中有不少成名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的還加入過“左聯(lián)”,都是歷經坎坷的元老耆宿,何況他們分別又都是作協(xié)小說、詩歌、散文、古典、理論、兒童、外國文學及影劇文學各個大組的翹楚,如此強大的主席團陣容,在上海作協(xié)史上也是不多見的,所以,只要召開主席團會議,那就鬧猛了,濟濟一堂,各抒己見,議題有時會被擱淺,會議也就成了“馬拉松”。每當此時,我看到草嬰先生慢步走出東廳“透透氣”,有時我會放下相機跟隨他走進隔壁的大廳坐一歇,與他東一搭、西一搭有話無話地說上幾句,一來二去我們就熟悉了。一次,他用寧波上海話問道:“小陸,儂曉得?作協(xié)大廳是一個展現(xiàn)人生百態(tài)的舞臺?!蔽冶粏柕靡活^霧水連連搖頭。過后才知他在解放初就是華東作協(xié)(上海作協(xié)前身)的專業(yè)會員了,所以一直參加作協(xié)的各種活動,他對四十多年來作協(xié)發(fā)生的大事如數(shù)家珍,如1950年代初,在大廳里批判電影《武訓傳》,緊接著揭批“胡風反革命集團”,然后又是聲勢浩大的“反右運動”,在大廳里他親眼目睹一個又一個作家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戴上各式各樣的帽子,其中有與他同樣搞文學翻譯的朋友傅雷和滿濤,還有作家王元化、羅洛等??赡苁俏以诎屠霞覕z影時曾與他見過一面的緣故,便主動對我說起了他和巴老在“文革”中的一次遭遇?!拔母铩背跗冢輯朐诔霭嫔缃邮芘?,有一次,他和另外兩人被作協(xié)造反隊召到作協(xié),在大廳集中,排隊到戲劇學院操場去接受批斗。人數(shù)很多,被指令排成單行,從巨鹿路作協(xié)出發(fā),領頭的是巴金,大家低著頭向西行進,一路上造反派不斷向隊伍吆喝,“進行教育”。草嬰還清晰地記得一個造反派大聲辱罵王西彥說:“王西彥,你寫反動文章?lián)屧谇邦^,現(xiàn)在去接受教育怎么這樣慢吞吞!”當時草嬰聽了既氣憤又好奇,想知道見首不見尾的隊伍究竟有多少人,但因隊伍成單行,又得低著頭走,無法計數(shù),直到隊伍走到常熟路巨鹿路轉彎處,草嬰感到機會來了,就從巴金起一個個數(shù)下來,直到隊伍尾巴,結果總共三十八人。當時作協(xié)會員才數(shù)百人,而“牛鬼蛇神”竟占那么大比例,可見沖擊面有多大。從此他便牢牢地記住了“38”這個數(shù)。
因此,草嬰先生很贊同巴老在《隨想錄》的《“文革”博物館》文中的倡議:“建立‘文革博物館,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我們誰都有責任讓子子孫孫牢記十年慘痛的教訓。‘不讓歷史重演,不應當只是一句空話?!?/p>
1995年12月,我在巴老病房看到草嬰同王西彥給巴老送來兩大本由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新大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攝影家楊克林主編的《“文革”博物館》畫冊,事先已知情由的巴老拿起桌上的粗筆在他為畫冊題的“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詞邊上簽了名。原來,畫冊中數(shù)千幅“文革”時期老照片是楊克林在《時代》攝影雜志社工作時向社會公開征集得來的,后把它匯編成冊。草嬰先生與巴老一樣,對這座紙上“建造”起來的“‘文革博物館”很是贊賞,巴老為畫冊題詞的原件還是通過草嬰之手轉交給楊克林的呢。所以,當楊克林請草嬰先生寫序時,他爽快地答應了。草嬰先生的這篇字字珠璣的序言,我仔細地讀過多遍,能品出是篇飽蘸心頭的淚和血寫就的檄文,文中口誅筆伐“四人幫”一伙愚弄千萬民眾、迫害廣大知識分子和老干部的種種罪行,言之鑿鑿,過目不忘。同時,我也從他那瘦弱的身軀里讀出了“風骨”二字。
“文革”結束后,草嬰經過深思熟慮,決心要把在“文革”浪費的十年時間奪回來,要做1970年代想做卻因“文革”受阻沒做成的事——翻譯托爾斯泰的全部小說。這時,時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洪澤找他談話,說市里從各方面考慮,要他出任某出版社總編輯,草嬰先生想,如當了總編輯,翻譯托翁小說的愿望就會落空。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洪澤,洪澤了解了草嬰先生的情況后,同意他不擔任總編一職,繼續(xù)做翻譯。
草嬰先生的選擇是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和世俗偏見才做出的。這期間,圍繞著草嬰先生摒棄唾手可得的“烏紗帽”而引發(fā)的各種言論不絕于耳,有“好言相勸”的,也有“表示惋惜”的,如“當領導可享受到許多讓你意想不到的待遇”,“當上官,別人會奉承你,辦什么事用不著操心”啦,如“什么都不是,有些人會對你另眼看待”的呀,還比如“當?shù)懒耍愠銎饡鴣聿灰菀奏?!”等?也有吃不著葡萄那酸嘰嘰樣兒的,如“算伊積極煞了,有本事連稿費都不要,看伊哪能”。草嬰不為眼前的規(guī)勸和諷刺挖苦所動,他對“棄官”后的青燈黃卷、節(jié)衣縮食,過“苦行僧”般寂寞、清貧的生活早已作好了準備。
但生活又是很現(xiàn)實的,草嬰先生因無職位、無職稱也確實遇到過“另眼相看”的尷尬事。有一位學者為評職稱來找草嬰先生作推薦,草嬰先生看過材料和他的作品,認為已達到該職稱的水平,便作了推薦。沒想到對方的人事干部說,兩名推薦人必須都是教授。草嬰先生作為“翻譯界權威”倒是被聘去大學講過課,還擔任過市出版局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獨缺職稱這張“派司”,那位人事干部要他另填張表,寫上某某大學客座教授之類的話,平時好好先生的草嬰來氣地說:“不填,隨便你們怎么去說!”
記得有一回在他書房里,我與他聊起《文匯報》上刊登了一則“翻譯槍手一周凈賺2.5萬”的報道。文中還披露了某些出版單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三個月竟譯出一百部“世界名著”,翻譯領域由此產生了抄襲、粗制濫造等丑陋現(xiàn)象……早先,我聽草嬰先生談起過對名和利的看法,他說:“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問自己一下,你到底要什么?你要發(fā)財,你就想方設法去賺錢;你要出名,你就千方百計去拋頭露面出風頭……”在此他所指的是合理合法地去賺錢,賺的是明白錢、辛苦錢,所以聽到我說的翻譯界的亂象后便嗤之以鼻地說:“胡亂拿錢,會遭報應的!”在同草嬰先生的交往中,我從沒聽他主動說到過“錢”字,所聽到的則是“讀者是我的衣食父母,我要感謝他們”之類的話。我想,只有從不拿工資靠稿費生活的人才會對他的讀者有這種知恩圖報的意識,才會認認真真地翻譯,把這份工作當作事業(yè)來做。所以,作家能對讀者說如此感恩的話,心里是要有底氣的。
作協(xié)每年要接待多批來自各國的作家代表來訪,只要是蘇聯(lián)團,參加接待的名單中草嬰先生是少不了的,由于他幾十年從事蘇聯(lián)文學翻譯,結交了許多蘇聯(lián)作家朋友。每當邀他出場,草嬰先生會出于禮節(jié),換上西裝,系好領帶,頭發(fā)打理得一絲不亂,皮鞋擦得油光锃亮,與外賓交談時溫文爾雅,不失紳士風度。在他參加蘇聯(lián)來賓的接待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要數(shù)1986年與蘇聯(lián)作家在浦江游覽船上觀光的那一次了。這個代表團里有蘇聯(lián)著名散文家、電影劇作家鮑·瓦西里耶夫,他創(chuàng)作的戰(zhàn)爭影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剛在上海的電視臺里播出,所以,只要他出現(xiàn)便吸人眼球,氣場也大,代表團無論在上海外國語學院還是在魯迅紀念館參觀,一路上,都有記者跟蹤采訪,有追星族圍觀和求簽名,也有大學生向他提問,很是熱鬧。上船后,草嬰先生與外賓們都站在前甲板觀賞著浦江兩岸景色,當船途經陳毅廣場時,草嬰面朝著陳毅銅像準備用俄語向客人開始介紹,我見鮑·瓦西里耶夫匆匆結束了記者的采訪,走到草嬰身旁靜靜地聽草嬰先生講述:“在1950年代初,陳毅是上海首任市長。一天,他到上海作協(xié)作報告,談的是文藝創(chuàng)作方面的問題。當有人向陳毅同志提問,文藝創(chuàng)作能不能描寫愛情,革命戰(zhàn)士在戰(zhàn)爭中能不能談戀愛,陳毅同志含笑說:‘誰說文藝創(chuàng)作不能描寫愛情,誰說戰(zhàn)爭中不能談戀愛?老實說,兄弟就是談的戀愛嘛!……”草嬰話音剛落,引來了掌聲一片,充滿人情味而又不失幽默的言語打動了所有在場人的心,尤其對擅長創(chuàng)作戰(zhàn)爭題材的鮑·瓦西里耶夫來說感受是最深的。雖然膚色不同,但文學和藝術的語言是不分國界的,我看到了鮑·瓦西里耶夫在笑聲中還向草嬰先生伸出了大拇指。
1987年,草嬰第一次出訪蘇聯(lián),根據(jù)日程,最后一個節(jié)目是瞻仰列寧墓,他提出還想?yún)⒂^托爾斯泰故居的要求。草嬰在占地一千七百公頃的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里,目睹了托爾斯泰莊園中的森林、河流、湖泊、草地,他的心被震撼了,托爾斯泰舍棄這一切要拿出何等的勇氣和膽魄,托爾斯泰是在用行動來證實自己的主張啊。
在博物館參觀時,他心生一個愿望:等把托翁的小說全集譯完出版后,贈送一套給雅斯納斯·波良納博物館,讓到此參觀的游客和讀者看看一位中國知識分子對托爾斯泰的尊敬和愛戴。
1997年初,草嬰翻譯的全集臨近殺青時,他聽說巴老有一套大開本豪華俄文版的《托爾斯泰全集》(十卷本)要捐獻給上海圖書館,正愁沒找到滿意插圖的草嬰先生聞訊后即趕到巴老病房,當見到這套保存完好的書時高興得笑出聲來。好馬配好鞍,他征得巴老同意
后,向醫(yī)院借了小推車,到大門口又換出租車把書運到家,還請了專業(yè)攝影師用翻拍架把書中的二百多幅精美絕倫的黑白和彩繪的插圖全部翻拍了下來。過后,草嬰先生興奮地告訴我:“據(jù)我所知,這套1912年出版的全集目前國內只有一套半,數(shù)巴老這套保存得最全也最完好,另半套是馮雪峰出訪蘇聯(lián)時買回來的?,F(xiàn)在看,這套書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計算的。”
草嬰先生整整花了二十年光陰,譯完了托爾斯泰的全部小說。為感謝巴老對他此一工程的援助,他特意把向巴老送書的時間選在了1997年的11月24日,因為第二天是巴老喜度九三華誕的吉祥之日。那天,草嬰先生進門將有著四百萬字,十二卷磚塊似的譯作平攤在小桌上,擺出整齊的“方陣”接受巴老的“檢閱”,這也是巴老在這年的生日里收到的最有意義的一件禮物,他聽完草嬰先生介紹后說:“你真不容易。”此時,我舉起手中的相機,把這難忘的瞬間定格在了膠片上。
2010年初,我同壺藝家談桃林帶著“草嬰壺”的毛坯壺來到草嬰先生書房,坐在沙發(fā)上的草嬰先生接過這款器形莊重典雅的“草嬰壺”,拿在手中深情地端詳著鐫刻在壺上神情兼?zhèn)涞耐袪査固┌肷硐?,此像根?jù)他提供的一幅原版托翁素描像進行再創(chuàng)造而成。壺的另一面是他的題詞:“博愛·人道”。這是托爾斯泰思想的精髓,也是草嬰先生追求的理想和欲達到的人生境界,難怪他對這款涵意深刻的“草嬰壺”愛不擇手,反復摩挲。許久,他把臉轉向談桃林要他多做一把,留以備用。他雖沒說白,但我也知道,他十多年前在雅斯納雅·波良納博物館參觀時許下的愿望至今沒遺忘。
同年11月,草嬰先生出席在上海華師大舉行的“紀念列夫·托爾斯泰逝世百年學術研討會”。會上,他從俄羅斯友人的口中得知老托爾斯泰的玄孫弗·托爾斯泰近期以雅斯納雅·波良納博物館館長的身份到上海出席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會議。聽后,草嬰先生預感到——了卻多年心愿的步伐漸行漸近了。
可是,在大都市的人海里尋覓一個素昧平生的異國友人的蹤影談何容易。草嬰夫人盛天民老師告訴我,她與草嬰先由“上博”熟人介紹找到魯迅紀念館時任館長王錫榮,王錫榮幾經周折問到了小托爾斯泰的手機號,隨后,草嬰讓女兒、旅美畫家盛珊珊打過去,電話中因一時半刻難以把事情講明白而沒被理解,電話被掛斷了。草嬰先生不氣餒,他輾轉打電話給俄羅斯友人、《靜靜的頓河》作者米·肖洛霍夫的孫子亞·肖洛霍夫,讓他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向小托爾斯泰轉達清楚。當再次撥通電話時,正在開會而無法脫身的小托爾斯泰抱歉地說:只能另約時間了。恰在此時,草嬰先生因從沙發(fā)上跌下造成腰脊椎骨折住進了醫(yī)院,他只能把未了的事交給盛天民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盛天民從大會工作小組處得悉會議將在11月12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告別晚宴,她立馬通知我,并讓我轉告談桃林把早已備好的“草嬰壺”帶上。我們到國際會議中
心后,在一位年輕的外國女士的引薦下,找到了俄羅斯的一位老館長,在他的陪同下才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找到了弗·托爾斯泰。可能對“草嬰壺”上的托爾斯泰半身像印象深刻,當弗·托爾斯泰迎面走來時,大家一眼就認出了,“就是他!”如果留起長發(fā)再蓄起胡子,與老托爾斯泰相貌幾可亂真。見面后,已知事情來龍去脈的弗·托爾斯泰首先對因病住院的草嬰先生表示了問候并致謝意,他鄭重其事地接過他先祖的中文版小說全集時說道:“我一定會把這份厚禮放在博物館最顯眼的位置?!贝藭r,談桃林取出“草嬰壺”請他簽名,弗·托爾斯泰把壺捧在手上對談桃林說:“感謝你為雅斯納雅·波良納博物館又新增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展品!”說完取出筆在他先祖——老托爾斯泰頭像旁簽上了名,在壺上,他還特意留下“2010.11.12于上?!钡淖謽?。
當小托爾斯泰興奮地與大家捧著草嬰先生翻譯的《托爾斯泰小說全集》《譯筆求道路漫漫》和“草嬰壺”合影時,盛天民老師突然介紹身后的畫說,“這是我女兒盛珊珊創(chuàng)作的”,聽后大家都面對著懸掛在大堂里的《不盡長江滾滾來》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兩幅巨幅油畫嘖嘖稱奇,小托爾斯泰笑著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對盛珊珊說:“好事連連,今晚太美妙了。”
如今,草嬰先生離開我們三載有余,所幸的是他未竟的事業(yè)仍在繼續(xù)。前年末,他的家人遵照草嬰先生生前常在說的“書是要用的,現(xiàn)在自己不能用了,就讓別人來用吧,現(xiàn)在不能翻譯了,我們就要讓稿費鼓勵別人來翻譯吧”,從遺存的稿費中拿出十萬元,在上海外國語學院設立了“草嬰文學翻譯獎”和“草嬰外國文學基金”以獎掖品學兼優(yōu)的大學生。讓讀者期盼已久的“草嬰書房”在徐匯區(qū)區(qū)政府的幫助下,于今年3月23日在烏魯木齊南路178號正式對外開放了。
在我的眼里,草嬰先生是在以列夫·托爾斯泰為榜樣,用他的行動來證明對讀者的感謝和感恩。我確信草嬰先生在翻譯家的搖籃——上海外國語學院,在俄羅斯的托爾斯泰的故鄉(xiāng)——雅斯納雅·波良納,在“草嬰書房”中播撒的愛的種子,定會像小草般生根、發(fā)芽、成長……
草嬰先生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