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新
一百年前,一百年后,上海都在這里。
無論是存于文字,還是留于畫中;無論是為之喜,還是為之痛,“上?!边@兩個字,在人們的記憶中都有一份不可替代的重量。
上海的經(jīng)典場景,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
想了解上海,要讀金宇澄的《繁花》。陳丹燕、素素的散文里,也能體會到老上海的那種味道。
文學(xué)對于一座美麗的城市來說,是她的一種氣質(zhì)。上海因為一些歷史,一些人,就平添了豐富而高貴的精神氣質(zhì)。
國泰電影院·百樂門
站在國泰電影院門口,真有時間倒流之感。1930年匈牙利人鴻達從一個會說英語的廣東人手里接到電影院的設(shè)計任務(wù),他的客戶就是英籍廣東人盧根。鴻達把當年風(fēng)靡世界的Art Deco風(fēng)格融入到國泰電影院中,從外立面的垂直線條到內(nèi)部的燈飾,無不體現(xiàn)著摩登都會的感覺。
無數(shù)遍革命和蕩滌,國泰依然故我,當年的傲然絲毫沒有減去。
國泰所在的茂名路淮海路口,以前曾經(jīng)叫霞飛路邁爾西愛路交會處,每當錦江飯店來了外賓,歡迎的隊伍依然布置在這個街角。斜對面的老大昌西點店,即使在最顛倒的年代,依然有老克勒盤踞在內(nèi),慢慢品嘗摜奶油或加侖冰激凌。緊挨著國泰,地鐵一號線出口的雕塑“打電話的少女”,由劉如森的翻砂廠澆鑄,澆鑄的地點在金沙江路丹巴路,我看了整個澆鑄的過程。
少年白先勇在大門口看著花枝招展的舞女,日后給了他很多靈感,也成為他小說創(chuàng)作的源泉。他的《永遠的尹雪艷》《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里的人物,都和這座“第一樂府”百樂門有關(guān)。1940年年初,軍統(tǒng)特工和76號暗戰(zhàn),殺手在舞池邊開槍打死了一個叫陳曼麗的舞女。50年以后,百樂門的雨棚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砸中一個路過的年輕女子,后宣告不治。
今天,百樂門周圍高樓林立,人流川流不息,沒人留意這些香艷銷魂又夾雜血腥的傳奇往事,沒人記起那個曾經(jīng)蜚聲海內(nèi)外的舞廳。
常德公寓·靜安別墅
歌手鐘立風(fēng)唱道:
靜安區(qū)常德路195號/我和某人約好時間見面/一起尋找她的過去/她的愛情/在某條僻靜的弄堂內(nèi)……
常德公寓,張愛玲在此度過了幾乎整個20世紀40年代,感嘆“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對面是兵營,南面是“電車回家了”的電車公司,有軌電車雪亮的鐵軌就鋪設(shè)在公寓門口的大街上,在她的散文里都可以讀到。
1936年建成的常德公寓,張愛玲和姑姑張茂淵為求亂世中的安穩(wěn)日子,重金租下。
胡蘭成逃亡,張愛玲又從這里沖到溫州,帶著自己的稿費,希望救出丈夫,看到的是,老公已經(jīng)和另外的女人在一起。
借用《子夜》的開頭:“一個天堂般的五月?!笔冀ㄓ?928年,橫貫?zāi)暇┪髀泛屯B返撵o安別墅,一直是上海最大型的新式里弄。磚屋—brick house以它的溫暖和手工感,總是那樣吸引人。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諸多名流寄寓于此,包括蔡元培、于右任等元老??紫槲醺怯?942年購得大部分靜安別墅產(chǎn)業(yè),以期牟利。現(xiàn)在游人會從南京路拐入靜安別墅,像參觀旅游景點一樣打量它。
愛神花園·普希金銅像
巨鹿路675號,上海作家協(xié)會所在地。它的另一個羅曼蒂克的名字,叫“愛神花園”。
愛神花園的主樓,鄔達克手筆,是這位匈牙利籍設(shè)計師留給上海最美的貢獻之一,也是上海的文學(xué)圣地,數(shù)個文學(xué)雜志編輯部在此安寨扎營,勾勒上海純文學(xué)的金字塔尖。樓下的大廳,幾代文學(xué)家留下身影,近年有王安憶、陳村、孫甘露等,也有“上海協(xié)作計劃”請來的外國作家。很多電影曾在這里取經(jīng),《拉貝日記》里,它是日本大使館,樓外空地堆起沙袋架起機槍,一時間錯亂了時空。
花園里的噴泉雕像,是希臘公主普緒赫,美得讓維納斯都嫉妒。普緒赫的良人,更是大大有名,就是那個胖乎乎拿一把小弓箭的丘比特。“愛神花園”,也正得名于此。
20世紀60年代,禮崩樂壞。當時作協(xié)的老花匠—人稱“花師傅”,悄悄將雕像卸下包好,掩藏在花棚里,美人因此得以保全。如果沒有普緒赫,這座花園,將失去靈魂。
愛神花園建于1931年,據(jù)說是“火柴大王”劉吉生贈與太太的40歲生日禮物?;▓@造好,領(lǐng)太太來,趁她目眩神迷之際,一串鑰匙交到手里,說:“達令,這是送你的禮物?!?/p>
太童話了。但女人都愿意相信這是真的。
汾陽路三角花園和普希金銅像,也是上海難得一個詩意的所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周圍的建筑還不像今天那樣放肆地掠奪空間,三角花園靜謐而雅致。
普希金銅像建立于1937年。十月革命以后,大量俄僑移居上海,為紀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僑民集資建造了銅像和紀念碑。日軍占領(lǐng)上海后,銅像被拆除??箲?zhàn)勝利后,俄僑復(fù)原了普希金銅像。1966年,銅像再一次被毀,一些人用繩子將銅像拖倒,甚至連碑體也未能幸免。后來程鈞德畫了一幅有名的油畫《有過普希金銅像的街》,畫里面的三角花園在暖陽里空蕩蕩的,卻激起了很多人對詩意空間的追懷。1987年8月,在普希金逝世150周年的時候,普希金銅像第三次在原址落成。
(摘編自湖南人民出版社《最美的上?!芬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