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麒
(山西寧武大運華盛莊旺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寧武 036700)
30103 工作面煤(巖)走向西東,傾向北南,傾角3°~10°,鄰近已采掘巷道及鉆孔資料顯示,頂板巖層穩(wěn)定,富水性弱。煤層頂板為泥巖、砂巖,底板為泥巖及細、粉砂巖。頂板抗壓強度60~67.5 MPa,抗拉強度3.8~4.7 MPa,屬堅硬巖類。其底板為細砂巖,抗壓強度62.4~72.4 MPa,抗拉強度4.0~5.0 MPa,屬堅硬巖類。
30103 運輸巷為半煤巷,設計為矩形斷面。巷道掘進尺寸為:寬4.3 m、高2.6 m、斷面積為11.18 m2,支護后:寬4.1 m、高2.6 m,采用全斷面一次開挖。
采用工程類比法確定,類比對象為3#煤層開采中的巷道及硐室,見表1。
表1 3#煤層巷道工程類比法情況表
通過類比發(fā)現(xiàn),在3#煤層開采過程中掘進的巷道和硐室開挖條件均在中等以上,均采用錨網(wǎng)索的支護方式,支護后期未出現(xiàn)片幫以及大變形。因此,運輸順槽依然采取該支護方式。
采用計算校核支護參數(shù)。
(1)支護效果的實現(xiàn)主要是通過頂部懸吊及幫部加固,在施工時應滿足[1]:
式中:L 為錨桿總長度,m;L1為錨桿外露長(鋼帶厚度+托片厚度+螺母厚度+最大外露長度,頂錨桿取150 mm,幫錨桿取100 mm);L2為有效長度(取值情況,頂部:冒落高度b,幫部:破碎深度c),m;L3為錨入層深度(頂部:800 mm,幫部:600 mm)。
由于未測定圍巖松動圈,在施工時采用普式自然平衡拱理論確定L2。
巷道頂錨桿有效長度L2的確定:
式中: K 為安全系數(shù),一般取2。
幫錨桿長度有效值L2的確定:
ω幫為 兩 幫 圍 巖 的 內 摩 擦 角,79.21 °。c=2800×tan(45°~79.21°/2)≈260 mm。
式中:f 為普氏系數(shù),頂板取5.32;B 為巷道跨度,取4.5m。
得出:頂錨桿長L頂≥1795 mm;幫錨桿長L幫≥960 m。
本著經(jīng)濟合理的原則,設計選用1800~2200 mm、Ф18 mm 金屬錨桿,樹脂錨固劑,單根錨桿錨固力要求大于50 kN。
(2)頂錨索長度校核
頂錨索的支護效果是通過其懸吊作用實現(xiàn),應滿足[2-3]:
式中:L 為錨索總長度,mm;La為錨入穩(wěn)固巖層的長度,mm;Lb為不穩(wěn)定巖層厚度,取值為845 mm;Lc為托片及錨具的厚度,取80 mm;LΦ為外露張拉長度,取250 mm。
式中:K 為安全系數(shù),取2;d1為錨索直徑,取17.8 mm;fa為錨索抗拉強度,取1860 N/mm2;fc為錨固劑的粘合強度,取10 N/mm2。
L=845+1655+80+250=2830 mm,設計錨索長度5300 mm >2830 mm 符合要求。
(3)懸吊理論校核錨索間(排)距
為防止頂板異常,用Ф17.8 mm、L=5300 mm的鋼絞線,將錨桿加固的“組合梁”錨入穩(wěn)定巖層;校核錨索間(排)距,冒落方式按最嚴重冒落情況考慮。此時,巷幫的錨桿與頂部錨索同時進行作用,在忽略巖體粘結力和內摩擦力的條件下,取垂直方向力的平衡,可用下式計算錨索間(排)距:
式中:L 為錨索間排距,m;B 為巷道最大冒落寬度,取4.5 m;H 為巷道冒落高度,取3 m;γ 為巖體容重,2.6 t/m3;L1為錨桿排距,0.8 m;F1為錨桿錨固力,取50 kN;F2為錨索極限承載力,取355 kN;θ 為角錨桿與巷道頂板夾角,75°;n 為每排錨索數(shù),取2。
通 過 上 式 計 算,L=2×355÷[4.5×3×26-(2×50×sin75°÷0.8)] =710÷(351-120.7)=3.083 m。
經(jīng)計算,排距L=3.083 m 大于2.4 m,所選錨索參數(shù)滿足設計要求。頂板破碎時錨索五花布置符合設計要求。
綜上:選用Φ18、L2200 mm 全螺紋鋼錨桿,頂部2 卷/根,幫部1 卷/根,錨固劑型號K2360;錨索為Φ17.8、 L6300 mm,2 卷/根,頂部金屬網(wǎng)Φ4.8 mm、網(wǎng)片2500(2000) mm×1000 mm,網(wǎng)格100 mm×100 mm,幫部勾花網(wǎng)Φ2.8 mm、網(wǎng)片3800 mm×1100 mm,網(wǎng)格100 mm×100 mm。支護布置如圖1 ~圖3 所示。
圖1 巷道斷面主視圖
為了及時掌握支護完成后巷道的變形及位移情況,及時對險情進行預警,對巷道進行了地質觀察和位移量監(jiān)測,監(jiān)測結果如下:
(1)根據(jù)每日觀察,巷道支護完成后洞璧未見裂紋、裂縫、剝落現(xiàn)象。
(2)巷道掘進100 m 后,開始在巷道中部布置測點,十字法進行觀測,連續(xù)15 d 對巷道兩幫及頂板位移進行監(jiān)測。
由曲線圖可知,巷道頂板在前5 d 內位移處于劇烈變化階段,位移速率大于1 mm;第6 d 到第11 d 位移變化處于緩慢變形階段,在0.2~1.0 mm 范圍內;第12 d 到第15 d 位移變化處于穩(wěn)定階段,均小于0.2 mm。
巷道左幫在前4 d 內位移處于劇烈變化階段,位移速率大于1 mm;第5 d 到第11d 位移變化處于緩慢變形階段,在0.2~1.0 mm 范圍內;第12 d 到第15 d 位移變化處于穩(wěn)定階段,均小于0.2 mm。
巷道右?guī)驮谇? d 內位移處于劇烈變化階段,位移速率大于1 mm;第6 d 到第10 d 位移變化處于緩慢變形階段,在0.2~1.0 mm 范圍內;第10 d 到第15 d 位移變化處于穩(wěn)定階段,均小于0.2 mm。位移監(jiān)測曲線如圖4~圖6 所示。
圖2 巷道支護左視圖
圖3 巷道支護俯視圖
圖4 巷道頂板位移變化
圖5 巷道左幫位移變化
圖6 巷道右?guī)臀灰谱兓?/p>
根據(jù)分析可知,頂板及兩幫位移在監(jiān)測時間內由劇烈變化階段過渡到了穩(wěn)定變化階段,頂板及兩幫圍巖位移有明顯的收斂態(tài)勢,巖體穩(wěn)定[4]。
30103 運輸順槽采用錨桿+金屬網(wǎng)+錨索支護方案后,圍巖支護穩(wěn)定性得到保證,保證了施工安全,達到預期效果,可以為類似地質條件巷道施工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