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海 中遠海運船員管理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
巴西GIT 港位于巴西東南部Septiba Bay(塞帕堤壩灣)灣口的Guaiba島,距離里約熱內(nèi)盧約90公里,主要出口鐵礦石,屬于巴西淡水河谷的專屬礦石碼頭,是巴西重要的鐵礦石輸出港口。本文根據(jù)筆者在30萬噸級超大型礦砂船VLOC上的工作經(jīng)歷,查閱相關(guān)港口和水域資料,并結(jié)合筆者多次進出GIT港及靠離泊的操縱實踐,總結(jié)出VLOC靠離巴西GIT港碼頭的參考方法。
巴西GIT 港英文全稱為“GUAIBA ISLAND TERMINAL”(經(jīng)緯度:23°00' 47" S,044°02'00" W),GIT港分為南北2個泊位,18萬噸級及以下的散貨船南北泊位均可靠泊,VLOC只能右舷靠南邊泊位。
GIT港的潮汐屬于半日潮,可以參照里約熱內(nèi)盧主港潮汐,平均高潮高約1.1m,平均低潮高0.3m,平均潮差約0.8m,流速一般小于1.5節(jié)。港口泊位和內(nèi)錨地漲潮流向NE,落潮流向SW;碼頭走向與流向基本平行,流壓角小。當?shù)厥⑿蠩ly~SE風(fēng),涌浪以SE~Sly為主。
GIT港的主航道長約12.6海里,航道水深約為22.50 m,海圖標識底寬275 m,燈浮間寬約370 m,浮筒距離航道邊緣約50 m。主航道兩側(cè)浮筒共20個,分為三個航段:(1)NO.1/2,NO.3/4,NO.5/6,NO.5A/6A,NO.7/8共10個浮筒組成;航道走向為(328.5o—148.5o)。(2)NO.7/8,NO.9/10,NO.12,NO.11/14共7個浮筒組成,進出港船舶沿著航道轉(zhuǎn)彎地段順紅?。ㄓ覀?cè)?。┎粩嗾{(diào)整航向,進口船舶轉(zhuǎn)彎時,航向變化為(329o -350o -035o-052 o-069 o)。(3) NO.11/14,NO.13/16,NO.15,NO.17,NO.18共7個浮筒組成,航道走向為(249o—069o)。
30萬噸級V LOC船舶概況:船長330 m,型寬57 m,型深28.6 m,夏季載重噸315228 t,夏季排水量353046.2 t,夏季滿載吃水22.126 m,主機輸出功率25200 KW,滿載服務(wù)航速15.0節(jié)。
超大型船舶VLOC的操縱特性包括但不限于:巨大慣性促使船舶停止后啟動難,一旦啟動后又難于停止;較大的長寬比L/B和船寬吃水比B/d帶來的良好旋回性;偏大的主尺度和偏低的舵面積比造成航向穩(wěn)定性差、應(yīng)舵性差,停車淌航能力差,當速度降至3-4節(jié)時基本上無舵效。
圖1 GIT港南泊位靠泊示意圖
船舶通常從大西洋駛近SEPTIBA 灣口時,可目視參照物如:“ILHA DA MARAMBAIA”島(641m)位于灣口東側(cè),當船舶抵達引航站前4h通過VHF CH16/12與Septiba Pilot Station聯(lián)系,確定引航員登輪計劃和靠泊計劃等。若沒有靠泊計劃,可在Septiba灣口外錨地拋錨候泊,外錨地水域比較寬闊,底質(zhì)以泥底、泥沙底為主,適合拋錨。一般靠泊前2天代理會通知移到NO.3內(nèi)錨地辦理相關(guān)聯(lián)檢手續(xù)。進港時,引航員登船位置通常在NO.1-NO.3浮東側(cè),航速控制在5節(jié)左右,引水梯放置于下風(fēng)舷離水面1.5 m。引航員登船后,從NO.5浮上線駛?cè)胫骱降?,過NO.14浮后下線駛進NO.3錨地,進入錨地前,注意控制合適的速度及避開其他錨泊船,嚴格執(zhí)行提早減速,以利于拋錨操作,在逐漸消除VLOC巨大慣性動量帶來操縱困難的同時,又要考慮好船舶低速航行狀態(tài)下受風(fēng)流綜合影響導(dǎo)致的不利局面,可利用短暫用車和大舵角用舵操縱的方式控制好船位。逐漸調(diào)整艏向接近拋錨點,到拋錨點時操縱船舶使艏迎風(fēng)流,采用深水拋錨法進行拋錨操縱。
圖2 GIT港南泊位離泊示意圖
GIT港池長約1.1海里,寬0.5海里,GIT港碼頭走向:241o -061o,基本與流向平行,交角小;碼頭東西兩端均有指示燈樁。南泊位一般是漲潮、流緩時靠泊,右舷靠泊。
靠泊的拖輪布置。引航員一般在NO.3錨地登船后,向船長核對船舶相關(guān)資料、了解船舶設(shè)備情況、交流引航方案。錨離底后船舶逐漸加速,并調(diào)整航向,右舷過NO.16浮進入航道,注意避開航道北側(cè)13.2米淺點,航速控制在4-5節(jié);5條拖輪協(xié)助靠泊,船舶艏艉正中巴拿馬孔位置各帶一條拖輪,船首NO.1艙左舷帶一條拖輪,船尾NO.8艙左舷帶一條拖輪;船中位置一條拖輪協(xié)助,不帶拖纜。
掉頭頂流靠泊。港池掉頭區(qū)水域由NO.15、NO.17&18浮組成,導(dǎo)標為前后疊標位于航道西側(cè)(前導(dǎo)標距離航道0.6海里,后導(dǎo)標距離前導(dǎo)標0.5海里),當船首平碼頭端部時,利用船尾拖船拖拽減速,航速控制在3節(jié)以下,在拖輪的協(xié)助下減速進入港池旋回區(qū),倒車減速時一定要注意船首偏轉(zhuǎn),船舶掉頭時應(yīng)盡可能處于上風(fēng)或上游位置,利用拖輪控制風(fēng)流影響。5條拖輪協(xié)助在港池旋回區(qū)向右掉頭,在整個掉頭操縱過程中注意船身的前沖后縮,保持船身在航道內(nèi),船首注意與航道浮筒NO.17浮的距離,船尾注意與泊位的距離,及時報告前后位置距離。掉頭完畢,進抵泊位外檔,控制船舶與泊位之間的橫距,幾乎平行抵近泊位。在平行靠泊過程中,船艏艉拖輪控制船首、船尾,確保船身與泊位幾乎平行,向碼頭靠攏速度處于可控狀態(tài);NO.1艙左拖輪、船中左拖輪和NO.8艙左拖輪平行頂推,控制船舶進速和靠攏速度。
纜繩的布置。靠泊時船舶纜繩一般各帶“4(艏、尾纜)+3(橫纜)+2(倒纜)”,按照習(xí)慣做法,先帶倒纜后橫纜最后頭纜和尾纜,倒纜和橫纜使用撇纜繩拉纜上纜樁,頭纜和尾纜使用帶纜艇傳送纜繩。使用帶纜艇傳送纜繩時將纜繩放置離水面1m位置,待帶纜艇系妥引纜后慢慢送出其余纜繩,防止砸傷帶纜艇。
GIT港離泊時機沒有太多限制,漲潮或落潮均可離泊,但要避開急流時間開航。港口規(guī)定吃水超過18.5m的船舶夜間不靠離碼頭。裝貨作業(yè)結(jié)束后,由代理與船長核實并簽署有關(guān)貨物作業(yè)文件等,按照開航時間做好開航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離泊的拖輪布置。5條拖輪協(xié)助離泊,船舶艏艉正中巴拿馬孔位置各帶一條拖輪,NO.1艙左位置帶一條拖輪;NO.8艙左位置帶一條拖輪;船中位置一條拖輪協(xié)助,不帶拖纜。
解纜順序。在解纜前,NO.1艙左、船中及NO.8艙左位置3條拖輪同時頂住船體,使船緊貼碰墊。由于船艏艉中間位置要帶拖纜,引航員要求先解掉船首外檔的2根艏纜和船尾外檔的2根艉纜,待船艏艉中間各帶1條拖輪后,接著解掉里檔的2根艏纜和尾纜,其次解橫纜,最后解倒纜。當船上纜繩全部清爽后,船艏艉、NO.1艙左及NO.8艙左位置4條拖輪同時起拖離開泊位。
船舶離港。船舶平行拉開碼頭后,當船舶離碼頭距離2倍船寬時,引航員操縱船舶微速進車,解掉NO.1艙左和NO.8艙左的拖輪纜繩,調(diào)整航向進入航道,注意與碼頭端部的橫距;船舶在低速狀態(tài)下,充分考慮風(fēng)流壓的影響,合理使用拖輪協(xié)助。等快到NO.16浮時船艏艉解拖;逐漸加車,航向249°,拖輪全部離開,調(diào)整船位使船舶航行在主航道的中央。NO.11/14-NO.7/8浮之間航道彎曲狹窄,航向由249o-232o-215o-170o-149o,船速6節(jié)左右,考慮到流壓的影響,注意與浮筒的距離,該航段喊舵角控制轉(zhuǎn)向,較少叫航向,注意監(jiān)督好操舵。引航員一般在NO.5/6燈浮附近離船,需慢車,注意配足風(fēng)流壓差。當引航員離船后,繼續(xù)沿著主航道航行,過NO.1/2浮后,注意避開航線東側(cè)的23米淺點。
(1)抵港前與代理聯(lián)系是否需要錨泊,當需要在外錨地錨泊時,船長提前做好錨泊計劃,選擇好錨地。當需要移入NO.3內(nèi)錨地錨泊時,由于錨地水深較淺及涌浪的影響(橫搖比較明顯),盡量選擇錨地南側(cè)靠近航道附近水深較深位置錨泊,保證有足夠的富余水深。
(2)GIT碼頭附近最大流速可達2.0節(jié)以上,尤其在高潮前后2-3小時,靠泊時盡量避開強流時間。
(3)在港池掉頭過程中,由于船舶慣性大,掉頭完畢后須及時抑制偏轉(zhuǎn)慣性;注意流水對船位的影響,合理運用好拖輪及車舵的配合,確保整個掉頭過程中船位控制在港池中間,保證靠泊安全。
(4)30萬噸級VLOC的速度控制比較關(guān)鍵,理論上維持舵效的航速為4-5節(jié),本船實際維持舵效速度為4節(jié)左右。航速過低不一定安全,應(yīng)根據(jù)當時風(fēng)流壓的情況而定,確保當時的航速能抵御風(fēng)流壓的影響。盡量控制在維持舵效的最小速度抵近泊位或錨位點,少用倒車、多用進車,根據(jù)風(fēng)流壓和本船的倒車沖程把握倒車時機,確保航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