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近千年的海洋利用中,一些物種慢慢走向消亡,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是該停下殺戮,善待我們的同伴!
白暨豚中文名也稱白鰭豚,屬于喙豚科,是一種類似海豚而生活于江湖中的淡水哺乳動物,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具長吻。白鰭豚已存在有2500萬年,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由于數(shù)量奇少,白暨豚不僅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
僧海豹,是一種古老而稀有的海豹,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一生都在熱帶海域中生活的海豹。歷史上僧海豹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大量的繁殖,由于人類的狂捕濫殺,今天夏威夷僧海豹在世界其它地方已難覓其蹤,而僅僅在夏威夷群島北部生存著一個不大的群體。
夏威夷蝸牛是一類色彩鮮艷的蝸牛,屬于小瑪瑙螺屬。它們分布在夏威夷,所有現(xiàn)存物種都已瀕危。它們的殼大都是左旋的,而其他腹足綱的殼很多時都是右旋的。由于人們對環(huán)境的破壞,導致它們漸漸地失去了原有的棲息地。除此之外他們還受到了其它引進動物的威脅,如老鼠、食肉性蝸牛非洲大型蝸牛。而且它色彩鮮艷的外殼,導致許多喜歡收藏蝸牛外殼的人不惜任何代價都要擁有它。由此這種美麗的蝸牛的數(shù)量是越來越少,已經(jīng)是瀕臨絕種了。
儒艮嘴吻向下彎曲,其前端成為一個長有短密剛毛的吻盤。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葉水平位,其后緣中央有一缺刻。漿狀的鰭肢無指甲。無鼻骨;前頜骨顯著擴大并急劇地下彎,下頜骨聯(lián)合部相應地延長并急劇地下彎。每側(cè)上、下頜各有3枚前臼齒和3枚臼齒。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質(zhì)良好并有豐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定時浮出海面換氣。因雌性儒艮偶有懷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習慣,故儒艮常被誤認為“美人魚”。自四千年前起,人類便開始對儒艮的捕殺,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數(shù)量已極為稀少。
蘭坎皮海龜是龜鱉目、海龜科。生活于近海上層。以魚類、頭足綱動物、甲殼動物以及海藻等為食。蘭·坎皮海龜是目前全世界范圍內(nèi)1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一數(shù)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需經(jīng)歷11—35年成長期。
印度洋上的塞舌爾群島以前曾是象龜?shù)念I地,至少有6種象龜在這里生存過。塞舌爾象龜是象龜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體重大約有270千克,身長也有1.2米。據(jù)當?shù)厝藗兒喗B說,成年象龜背上可以站兩個成年人,它還行走輕松。塞舌爾象龜也叫馬里恩象龜。但是實際上,馬里恩是一只象龜?shù)拿?,但是當它被冠以馬里恩這個名字的時候,它的小伙伴都已經(jīng)滅絕了,就是只剩下它一個作為代表。
藍鯨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于須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由于藍鯨的皮下有一層厚厚的脂肪,可以做肥皂,鞋油等。因此藍鯨遭到了捕鯨人的大量捕殺。
藍鯨的捕殺量在世界范圍內(nèi)快速增長,到1925年,美國,英國和日本跟隨挪威,加入了捕殺藍鯨的行列,他們用“捕鯨船”捕殺后將藍鯨升到巨大的“工廠船”進行處理。1930年,41艘船共宰殺了28325頭藍鯨。二戰(zhàn)末期,藍鯨種群已接近滅亡,1946年首次引入了國際鯨魚交易配額限制。這些配額是無效的,因為約定并沒有考慮到不同物種的區(qū)別。數(shù)量稀有的物種可以和數(shù)量較多的品種進行相等程度的捕殺。由于人類的捕殺和海洋環(huán)境的污染,1960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開始禁止捕殺藍鯨,此時已有350000頭藍鯨被殺,全世界的種群數(shù)量已經(jīng)減少到不到100年前的1%。世界只生存著不到50頭的藍鯨。
海獺,體長130-150厘米,體重30-50千克,尾長30-40厘米,雄性略大于雌性。前肢短而裸露,后肢長而扁平,趾間有蹼,成鰭狀,適于游泳和潛水。分布于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海獺皮下脂肪較薄,但皮毛極為致密,每平方厘米皮膚達12.5萬根毛發(fā),亦為動物界之最。高品質(zhì)的皮毛引來人類捕殺。到1911年,全世界僅存下1000頭,后經(jīng)過保護才有所回升。
海象,顧名思義,即海中的大象,它身體龐大,皮厚而多皺,有稀疏的剛毛,眼小,視力欠佳。長著兩枚長長的牙。海象對海洋環(huán)境的變化也特別敏感,由于大規(guī)模地開發(fā)石油和天然氣,使很多海象的棲息地受到了污染,以致于無法繼續(xù)生存下去而造成絕跡,分布區(qū)逐漸縮小。隨著人們對海象牙需求量的不斷上升,海象狩獵業(yè)也在不斷發(fā)展,狩獵的工具和方法得到了不斷的改善和提高,使海象生存境遇受到毀滅性打擊,種群數(shù)量急聚下降,已從二、三個世紀以前的數(shù)百萬頭銳減到大約7萬頭以下。
鯨鯊,身體龐大,全長可達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體表散布淡色斑點與縱橫交錯的淡色帶,有如棋盤。鼻孔位于上唇的兩側(cè),出現(xiàn)于口內(nèi)。牙多而細小,排成多行。屬大洋性魚類。食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魚類。主要分布于各熱帶和溫帶海區(qū),中國各海區(qū)夏、秋季節(jié)都有分布。性情溫和。由于大量捕殺,數(shù)量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