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勇平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能力之一,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引入體驗式閱讀來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促進閱讀教學水平的提高。本文結合體驗式閱讀的內(nèi)涵和意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研究和討論,希望可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體驗式閱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閱讀是一種較常見的教學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對于教師而言,在實施體驗式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將體驗式閱讀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體驗式閱讀概述
體驗式閱讀指通過多樣化的閱讀實踐活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并親歷探索,借助觀察、思考、合作、信息處理、問題分析等方式,獲取新的知識,在體驗的過程中,閱讀和體驗可相互作用,這也使體驗式閱讀具備品性、感性、個性、真情性和生成性的特點。相比較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體驗式閱讀強調(diào)以閱讀內(nèi)容作為載體,實現(xiàn)靜態(tài)文本閱讀與動態(tài)體驗活動的有機結合,要求學生能親自閱讀,親身實踐,加深對于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體驗式也遇到關注學習的過程以及體驗性,能夠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嚴謹?shù)膶W習方法,提高其對于問題的探究和解決能力;體驗式閱讀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關注多向互動,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溝通交流,在討論和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體驗式閱讀本身融合了多種元素,如音樂、繪畫、游戲、視頻等,能夠為學生帶來快樂的閱讀體驗,也可以通過合作與參與來使得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其學會閱讀、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多是以內(nèi)容性教學為主,教師將教學的重心一味放在閱讀方法、解題技巧等的傳授方面,忽視了對學生閱讀體驗和閱讀情感的培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閱讀成績可能會得到提高,但是對于閱讀缺乏相應的興趣,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形象思維因素,通過量的積累為后續(xù)抽象思維能力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不僅如此,借助體驗式閱讀教學,教師可借助直觀的教學情境以及相應的教學器械,將文本內(nèi)容更加直觀地展示出來。
二、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xiàn)階段,在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中,存在一些缺陷和問題,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
(一)忽視人文素養(yǎng)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關注的重心往往都是教材中的考點,強調(diào)語文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沒有能夠對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精神進行深入挖掘。在實施體驗式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集中羅列大量的知識點或者重點詞句來要求學生背誦,希望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確保學生掌握知識,而非激發(fā)其學習思維,學生在課堂上完全無法體驗到閱讀文本中蘊含的情感,長此以往,會對閱讀失去興趣。
(二)忽視學生感受
體驗式閱讀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得學生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而從目前來看,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采用的是機械式的分析和頻繁的提高,并沒有注重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課堂氛圍的營造,忽視了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導致學生無法從中體驗情感。
(三)忽視個性發(fā)展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本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不高,缺乏良好的課堂掌控能力,而且過分關注文本閱讀中的求同理解,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和思考,也不敢主動打破常規(guī),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設計出的教學問題多具備“標準答案”,這樣很容易壓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三、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優(yōu)化閱讀內(nèi)容
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明確,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個性和不同的心理訴求,其對于閱讀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必須能夠滿足全體學生的閱讀需求。語文教師在選擇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應該盡量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確保其能夠蘊含深刻的生命意義。借助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使得其能夠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感受文本中蘊含的思想情感,體驗閱讀的樂趣所在。對于一些學生不容易理解,或者缺乏思想啟迪作用的內(nèi)容和,不適合運用體驗式閱讀教學方法。例如:在《窮人》一課進行閱讀時,部分學生因為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不能將自身代入到文章中,認為僅僅是多個人,為什么就會令桑娜如此緊張呢?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漁夫家庭的真實錄像,在學生腦海中構建起形象化的視覺感知,然后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重新閱讀,總結桑娜一家的生活狀況:丈夫不顧危險,冒著風暴打漁;桑娜在照顧五個孩子的同時還需要干活,沒有鞋穿,每天吃魚和黑面包……,然后向學生提問:在這樣的情境下,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在每天吃不飽飯,擔驚受怕的情況下,桑娜又是出于怎樣的心理才回去收養(yǎng)鄰居家的孩子呢?然后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其感受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
(二)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
從教師的角度,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應用,創(chuàng)設相應的課堂閱讀情境,確保學生能夠在良好的閱讀情境中進行閱讀和體驗,感悟文章中蘊含的情感。例如:在完成《春雨》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創(chuàng)設“春雨”的情境:春天來了,一場春雨綿綿,如絲,落在大地上,染綠了小草,飄在樹梢上,點亮了枝條。和風中,細雨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都十分開心。小學生本身的內(nèi)心純凈,對于美的向往和認識同樣純凈,在無知而又可愛的年紀里,雖然眼界不高、知識狹隘,但是卻有著無限的幻想,借助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將學生的想象力充分發(fā)揮出來,激發(fā)其對于閱讀的興趣,加上教師的引導和輔助,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升。對于教師而言,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做好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得學生能夠在新奇的情境中,形成浪漫思維,保證閱讀教學的效果。
(三)拓展教學目標
教學策略會指向一定的教學目標,其本身可以看做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效果而采取的行動。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目的,則是對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進行豐富,培養(yǎng)其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和鑒賞能力,繼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想要保證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的有效實施,需要對加息偶爾目標進行拓展,實現(xiàn)目標的多元化,一是應該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脈絡;二是鼓勵學生自由閱讀,大膽發(fā)表自身的想法,放飛思維和想象;三是借助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對學生的行為舉止和禮儀風范進行規(guī)范,實現(xiàn)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四是應該強調(diào)知識傳授與情感教育并重,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能真正體驗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促進其自主欣賞和感悟思想情感能力的提高。
(四)整合教學資源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借助情境體驗、背景搭配、烘托渲染等方式,開展體驗式閱讀教學,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中的資源類型眾多,如教材、設施設備、生活資源、學生情感特點等,教材本身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核心資源,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啟迪,生活資源能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之間構建起相應的橋梁,在豐富學生生活體驗的同時,也可幫助其更好的領悟生命的意義;個體情感則是學生個性化思維以及情感體驗的直觀體現(xiàn),可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文本,探索新知。從語文教師的角度,應對相應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將其各自的作用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繼而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獲得閱讀體驗,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而針對當前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起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對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方面的感悟教學,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使得每一個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都可以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尚榮.重視閱讀體驗,提升閱讀質(zhì)量[J].中國校外教育,2020(8):31-32.
[2]?遲佳.簡論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J].現(xiàn)代教育,2019(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