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欣 賈 鵬 王 虹 徐桂紅 林桂濤?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山東濟南250300; 2.齊魯制藥有限公司, 山東 濟南250100; 3.齊河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德州251100)
黃芪主要含有多糖、皂苷、黃酮類成分[1],其中多糖是其主要活性物質(zhì),具有抗感染、抗病毒、抗腫瘤等多種活性[2?5],能增加T 淋巴細胞、B 淋巴細胞增殖分化[6],具有顯著的增加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的作用[7],該成分生物活性與其結(jié)構(gòu)有密切關(guān)系。研究表明,黃芪多糖酸水解產(chǎn)生的小分子多糖可增加免疫[8];李紅法等[9]發(fā)現(xiàn),乙醇分級沉淀該成分后不僅分子量有所差異,組成也明顯不同,其中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含有量降低,葡萄糖含有量升高,抗氧化作用增強。
目前,黃芪多糖注射液有人用[標準編號WS?330(Z?029)?2001]和獸用 [標準編 號獸藥 字(2013)220592711],均作為免疫促進劑和調(diào)節(jié)劑,其中人用具有補氣補虛功效,能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腫瘤患者[10],還可減少放化療后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11];獸用能誘導(dǎo)機體產(chǎn)生干擾素,促進抗體形成,在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中已成為用量最大的中藥制劑[12]。黃芪多糖制備方法為黃芪加水煎煮提取,濃縮液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50%,收集沉淀,加水溶解后再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35%,除去沉淀,上清液干燥,即得,該方法保留了35%~50% 乙醇沉淀的多糖,但也損失了高體積分數(shù)乙醇沉淀者,該部位中多糖量可能更多,分子量可能更小,免疫增強作用可能更強。因此,本實驗比較黃芪提取液用不同體積分數(shù)乙醇分級沉淀后黃芪多糖含有量、分子量和、免疫活性,以期為改進黃芪多糖注射液制備工藝奠定基礎(chǔ)。
1.1 動物 昆明種雄性小鼠,10 周齡左右,體質(zhì)量15~20 g,購自山東朋悅實驗動物繁育有限公司,動物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XK(魯)20140007。
1.2 儀器 TDD5M 型高速離心機(長沙平凡儀器儀表有限公司);LDZX?50FBS 型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上海申安醫(yī)療器械廠);EPOCH2T 型酶標儀(美國Bio?Tek 公司);Agilent 1260 型高效液相色譜儀,配置InfinityⅡELSD 型檢測器、LC1260 工作站(美國Agilent 公司)、Shodex OHpak SB?804 型高效凝膠色譜柱(日本昭和電工株式會社);YP601N 型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電子天平(十萬分之一,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市永光明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1.3 試劑與藥物 黃芪飲片購自安徽盛海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經(jīng)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徐凌川教授鑒定為豆科植物蒙古黃 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的干燥根。印度墨水(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環(huán)磷酰胺(江蘇盛迪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注射用生理鹽水;Sephadex G?100 型葡聚糖凝膠(北京酷來搏科技有限公司);多糖對照品,分子量包括73 800 Da [批號GBW(E)05006]、126 000 Da [批號GBW(E)05007]、285 000 Da [批號GBW(E)05008]、496 000 Da[批號GBW(E)05009],均購自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及670 000 Da(批號9004?54?0),購自美國Sigma?Aldrich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多糖制備及其含有量測定 稱取飲片500 g,加水提取2 次,第1 次加10 倍量,第2 次加8 倍量,每次2 h,濾過,合并濾液,3 000 r/min 離心10 min,上清液濃縮至500 mL,加無水乙醇至含醇量為90%,靜置12 h,濾過,沉淀加水溶解至500 mL,加無水乙醇至含醇量為90%,靜置12 h,濾過,沉淀用無水乙醇、丙酮依次洗滌至無色,沉淀加水溶解,定容至500 mL,加入無水乙醇至含醇量為10%,置于4 ℃冰箱中靜置12 h,3 000 r/min 離心,沉淀依次用無水乙醇、丙酮洗滌至無色,得10%乙醇沉淀的多糖(灰白色),上清液繼續(xù)加無水乙醇至含醇量為35%,置于4 ℃冰箱中靜置12 h,3 000 r/min 離心,沉淀依次用無水乙醇、丙酮洗滌至無色,得35%乙醇沉淀的多糖(灰白色)。同法得到50%、70%、90%乙醇沉淀的多糖,顏色分別為灰白色、棕色、棕色。
將不同體積分數(shù)乙醇沉淀的多糖在105 ℃下干燥3 h,再于玻璃干燥器中冷卻30 min,稱定粗多糖質(zhì)量,各精密稱取0.05 g,按照文獻[13]報道的方法測定多糖含有量,結(jié)果見表1。由此可知,70%乙醇沉淀的粗多糖質(zhì)量最大,其次是90%乙醇,但其純度低于35%、50% 乙醇;70% 乙醇沉淀的多糖總量最高,幾乎是其他部位的總和。
表1 粗多糖質(zhì)量及多糖含有量測定結(jié)果
2.2 多糖分子量測定
2.2.1 多糖純化 將10 g 已處理的Sephadex G?100 凝膠裝柱(柱直徑2.2 cm),吸取20 mg/mL 多糖溶液5 mL,以1 mL/min速度加入柱中平衡30 min 后開始洗脫,以3 mL為1 個收集單位。各精密吸取0.3 mL 至具塞試管中,加蒸餾水至2 mL,混勻,測定490 nm 波長處吸光度,繪制多糖流出曲線[14],結(jié)果見圖1。由此可知,不同體積分數(shù)乙醇沉淀的多糖在30 個單位時即可完全收集;除了70%乙醇沉淀的以外,其他部位多糖分子量接近,難以分離;70%乙醇沉淀的多糖明顯分為2 個峰,表明至少有2 種分子量相差較大的多糖存在。
圖1 多糖流出曲線
2.2.2 測定方法
2.2.2.1 色譜條件 Shodex OHpak SB?804 HQ 色譜柱;流動相純水;體積流量1.0 mL/min;柱溫30 ℃;進樣量20 μL;Agilent 1260 Infinity ⅡELSD 檢測器;噴霧溫 度30 ℃;汽化溫度90 ℃;載氣N2,壓力1.6 MPa。
2.2.2.2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73 800、126 000、285 000、496 000、670 000 Da 葡聚糖對照品各6.00 mg,超純水溶解至2 mL,搖勻,0.22 μm 微孔濾膜過濾,即得。
2.2.2.3 供試品溶液制備 精密量取“2.2.1” 項下4 個體積分數(shù)乙醇沉淀的多糖洗脫液各1 mL,置于5 mL 量瓶中,超純水定容至刻度,搖勻,濾過,即得。
2.2.2.4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取對照品溶液20 μL,在“2.2.2.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結(jié)果見圖2。以不同分子量葡聚糖保留時間為橫坐標(X),葡聚糖分子量對數(shù)值為縱坐標(Y)進行回歸,得方程為Y=-0.535 2X+8.560 6(R2=0.995 3),在73 800~670 000 Da 范圍內(nèi)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圖2 葡聚糖凝膠色譜圖
2.2.2.5 精密度試驗 吸取分子量73 800 Da 的對照品溶液,在“2.2.2.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6 次,測得保留時間RSD 為2.38%,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2.3 結(jié)果 吸取供試品溶液適量,在“2.2.2.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結(jié)果見圖3。由此可知,除了70%乙醇沉淀的多糖外,其他部位均為以1 個主要分子量多糖為主的混合物,其他分子量多糖較少;根據(jù)保留時間計算,70%乙醇沉淀的多糖存在3 個主要成分,分子量分別為485 000、394 000、119 000 Da,而其他 部位分別為543 000 Da(35%乙醇)、496 000 Da(50%乙醇)、168 000 Da(90%乙醇),表明乙醇體積分數(shù)越高,多糖分子量越小。
2.3 黃芪多糖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
2.3.1 注射液制備 黃芪多糖加注射用水溶解,配制成0.01 mg/mL(按葡萄糖計)溶液,0.45 μm 微孔濾膜過濾,濾液灌封(2 mL 安瓿),121 ℃下滅菌30 min,即得。
2.3.2 分組及給藥 小鼠按照質(zhì)量均衡和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8 組,即空白組、未分級沉淀組、10% 乙醇沉淀組、35%乙醇沉淀組、50%乙醇沉淀組、70%乙醇沉淀組、90%乙醇沉淀組、造模組,每組11 只,除空白組外其余各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環(huán)磷酰胺溶液(精密稱取環(huán)磷酰胺0.2 g,加入20 mL 生理鹽水溶解,3 000 r/min 離心,上清液過0.45 μm 微孔濾膜過濾,濾液按每瓶2 mL 的規(guī)格注入安瓿中,封口,121 ℃下滅菌)0.1 mL(40 mg/kg),連續(xù)3 d,再腹腔注射0.5 mL 供試品溶液,而空白組小鼠腹腔注射0.5 mL 生理鹽水,連續(xù)10 d。
2.3.3 指標檢測 末次給藥1 h 后,將25% 印度墨水按0.1 mL/10 g 劑量注入小鼠尾部靜脈,于給藥1、5 min(t1、t2)后在右內(nèi)眥靜脈取血各20 μL,加到3 mL 0.1%Na2CO3溶液中混合均勻,置于96 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上(每組3 個復(fù)孔),在570 nm 波長處分別測定光密度值(OD1、OD2),計算碳粒廓清指數(shù)K,公式為。再將小鼠頸椎脫臼處死,取出肝臟和脾臟,稱定質(zhì)量,計算吞噬系數(shù)α、脾指數(shù),公式分別為脾指數(shù)=,平均脾指數(shù)=。通 過SPSS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Dunnett?t檢驗,結(jié)果見表2。
表2 黃芪多糖對小鼠脾指數(shù)、吞噬系數(shù)的影響(, n =11)
表2 黃芪多糖對小鼠脾指數(shù)、吞噬系數(shù)的影響(, n =11)
注:與模型組比較,?P <0.05;與空白組比較,▲P <0.05,▲▲P<0.01。
由此可知,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小鼠脾臟指數(shù)、吞噬指數(shù)降低(P<0.05),表明造模成功;各乙醇沉淀組脾指數(shù)升高(P<0.01),以70%乙醇最明顯,其次是50%乙醇;50%、70%乙醇沉淀組吞噬系數(shù)升高(P<0.05),90%乙醇沉淀組降低(P<0.05)。
圖3 多糖凝膠色譜圖
前期曾采用Sevage 法去除黃芪多糖中蛋白質(zhì),發(fā)現(xiàn)去除前其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0.68 mg/g(10% 乙醇沉淀)、0.71 mg/g(35%乙醇沉淀)、0.79 mg/g(50%乙醇沉淀)、0.96 mg/g(70%乙醇沉淀)、0.66 mg/g(90%乙醇沉淀),而去除后分別為0.55、0.59、0.61、0.65、0.57 mg/g,可知黃芪多糖中原有蛋白質(zhì)含有量較低,即使將其去除也對測定結(jié)果無明顯影響,故本實驗未進行相關(guān)處理。另外,多糖中游離單糖可影響其含有量測定,故本實驗采用無水乙醇、丙酮洗滌的方法進行處理,硫酸?蒽酮法檢測洗滌液時發(fā)現(xiàn),黃芪多糖中已無游離的還原性單糖。
結(jié)果顯示,黃芪多糖主要存在于50%、70%、90%乙醇沉淀的多糖中,以70%乙醇沉淀時總量最高,而35%以下(包括35%)乙醇沉淀時較低,可知原制備工藝最高醇沉濃度為50%時會損失大部分多糖。另外,70%乙醇沉淀時有3種分子量相差較大的多糖,而其他體積分數(shù)乙醇沉淀時都顯示僅有1 種;隨著乙醇體積分數(shù)升高,黃芪多糖分子量降低(但在10%時對黃芪多糖免疫活性的貢獻較小,故未測定其分子量),其中50%、70%乙醇沉淀時3 種多糖中含有量較高(保留時間5.686 0 min 左右)者的分子量相近,均以480 000~500 000 Da 為主。
黃芪多糖分子量越低,免疫活性越強,但90%乙醇沉淀時其分子量顯著降低,免疫活性也明顯減弱。綜合脾指數(shù)、吞噬系數(shù)可知,不同體積分數(shù)乙醇沉淀的黃芪多糖均有增強免疫活性的作用,程度依次為70%乙醇>50%乙醇>35%乙醇≈10%乙醇>90%乙醇,推測可能與該成分分子量主要在480 000~500 000 Da 之間有關(guān)。
由此建議,將黃芪多糖制備工藝改進為黃芪提取濃縮液加乙醇至含醇量為70%,靜置12 h 后除去上清液,沉淀加水攪拌至溶解,加乙醇至含醇量為35%,靜置后除去沉淀,上清液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