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
也許你不相信,雖然兇猛的大白鯊和強悍的獅子都是自然界中的頂級捕食者,但如果比較捕食的成功率,它們和嬌小的蜻蜓比起來都只是業(yè)余水平。
最新的觀察結果顯示,蜻蜓才是自然界中最成功的殺手,它的捕食成功率高達95%,幾乎是海上霸主大白鯊的兩倍,是草原之王獅子的4倍。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蜻蜓都有些什么獨門秘籍吧!
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殺手,強大的視力是不可或缺的。蜻蜓復雜的眼睛賦予了它超凡的視力,這是它面對獵物時的一個巨大的優(yōu)勢。
和其他昆蟲一樣,蜻蜓的眼睛實際上是復眼,由高達3萬個六邊形的小眼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數(shù)量如此龐大的小眼使蜻蜓一眼就能將周圍環(huán)境收入眼底,同時還能準確鎖定目標。
加之蜻蜓的大腦袋也能轉動自如,這讓蜻蜓的視野非常開闊,可以算得上是360度無死角。所以,與其他大多數(shù)不能看見自己背后和身下發(fā)生了什么的昆蟲不同,蜻蜓可以看見和躲避敵人任何角度的襲擊。
不僅如此,蜻蜓的眼睛有4-5種視錐細胞,比我們?nèi)祟愡€多,除了可以看見我們能看見的各種色彩以外,蜻蜓還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紫外線。復眼上部的小眼感受的是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外線,下部的小眼感受的是波長較長的綠光和橙光。
所以,在蜻蜓的世界里,天空是白色的,這讓黑色的獵物看起來非常顯眼,很難逃過蜻蜓的眼睛。
2012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即使面對成千上萬的獵物,蜻蜓也能100%鎖定打擊目標,完全不會被其他任何事物干擾。
當蜻蜓選中捕殺目標后,它的大腦就會忽略掉所有其他干擾,只專注于選中的那個獵物。由于蜻蜓的獵物通常都是成群結隊而出,這種能力無疑是巨大的優(yōu)勢,保證了蜻蜓不會眼花繚亂,專心對付選中的獵物。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科學家認為需要一個復雜的大腦,才能在幾毫秒的時間內(nèi)計算出獵物的距離、運動方向和速度,并確定發(fā)起進攻的最佳時機。甚至連獅子這樣的高級捕食者也只會尾隨在獵物身后,追捕獵物。而沒有復雜大腦的蜻蜓卻也能預測獵物的運動路線,這是它能越過獅子等大型動物,成為頂級殺手的又一個原因。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用攝像機拍攝了蜻蜓捕捉獵物的全過程。
他們發(fā)現(xiàn),當獵物飛行時,蜻蜓的腦袋會隨著獵物的身影而轉動,眼睛也會牢牢地鎖住獵物。蜻蜓能推算出獵物下一步會出現(xiàn)的位置,然后調(diào)整自己的飛行路線,在最完美的時候攔截獵物,省時省力,而不是被動地追在獵物身后,疲于奔命。
蜻蜓的飛行速度可達每秒10米,既可快速變換方向和高度,也可懸浮空中,還能側著飛、倒著飛,甚至上下直飛。
蜻蜓的翅膀輕便、堅硬,而且,它4個翅膀的運動相互獨立,互不干擾,這使得蜻蜓能夠很快地改變運動方向。需要轉彎時,一側翅膀向前扇動,另一對翅膀向后扇動,就能很快改變方向。蜻蜓還可以讓前翅向下移動,后翅向上移動,使身體像直升機一樣懸??罩小ow行時,蜻蜓的腹部或彎曲,或卷起,也能幫助翅膀調(diào)整飛行的速度、方向和高度。
蜻蜓的翅膀還有一處特殊的結構叫翅痣,它位于翅膀前緣,比別處厚,顏色也較深。不但可以保護蜻蜓的翅膀不致折損,還能有效地防止翅膀顛振,保證蜻蜓飛行平穩(wěn)。
蜻蜓屬于蜻蛉目,蜻蛉目的拉丁名Odonata,源自希臘文,意思是“有齒的”。這個名字非常適合蜻蜓,它的下唇帶有鋒利的鋸齒,可以將獵物撕咬得粉碎。
靠近獵物時,蜻蜓的腿會圈起來,形成像“籃子”一樣的結構,迅速兜住獵物,隨后用長滿硬刺和鬃毛的前腿,牢牢地控制住獵物,令其無法逃脫。然后會去掉獵物的翅膀,防止它逃脫,如果獵物仍然負隅抵抗,那就直接咬掉它的腦袋。最后,蜻蜓才開始平靜從容地享用美食。
蜻蜓的嘴可以張得很大,吞下大型昆蟲。而且,不需要著陸,蜻蜓就可以直接在空中享用美食。這對貪吃的蜻蜓來說,無疑是很有用的絕技,它們更能夠在30分鐘內(nèi)吃光與自己體重相等的食物。事實上,饞嘴的蜻蜓幾乎整日整夜都在捕殺蒼蠅和蚊子。甚至連面臨死亡時,它都在不停地吃。曾有科學家觀察到,蜻蜓明明已經(jīng)被蜘蛛網(wǎng)住,最后卻把蜘蛛吃掉了。
就是靠著這些絕技,蜻蜓安然地度過了幾億年,存活至今,成為自然界當之無愧的完美殺手。
(摘自《大科技》,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