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一豪
文化、精神亦或是品格對于一件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那些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藝術作品都有深厚文化與精神底蘊作為支撐,才能在時代的考驗中成為不朽,中國的紫砂壺便是如此。紫砂壺的誕生是有著多方面意義的,宜興制陶業(yè)因紫砂壺的誕生發(fā)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宜興紫砂”幾乎家喻戶曉。紫砂壺也展現了中國人對茶道文化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中國人的審美傾向、心理特征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情感都能凝聚于壺中,本文關注的這件“松樁壺”就是紫砂壺藝術中的經典作品,我們將通過對此壺藝術工藝的分析探討其融合自然品質與文化品格所形成的重要價值。
松、竹、梅等自然植物在中國文化中有獨特的象征意義,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中經常出現,紫砂壺也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并因自身藝術特性能夠在造型模仿與氣韻表達方面更進一步?!八蓸秹亍笔亲仙皦刂械慕浀淇钍?,在進行藝術設計時,表現自然性往往是手工藝人的出發(fā)點,只有做到造型的逼真,才能讓人們一目了然,明白作品的藝術目的。
從“松樁壺”中可以看出,作品的壺身輪廓是圓柱形的,與自然界中的松樁造型基本一致。在壺身的上下邊緣,手工藝人有意呈現出“不規(guī)整”的感覺,以模仿松樁的自然之態(tài),壺身既保持了紫砂壺應有的均衡平穩(wěn),又在線條的“參差不齊”中富于自然特色,準確刻畫出松樁姿態(tài)。除此之外,壺身比較小巧,是紫砂壺藝術精致美感的體現。
壺蓋融入壺身當中,平整的表面使壺身的結構達到完整。壺蓋邊緣的線也是非常生動的,看上去就像是松樁的年輪,象征松樁強勁的生命力量。壺身兩側的壺嘴與把手從線條的走向上看是比較簡潔和傳統(tǒng)的,與壺身整體清晰的結構保持平衡。壺鈕形成環(huán)形,與把手相得益彰。整件作品的線條輪廓十分明朗,已初步表現出松樁的自然品質。
對于松樁模仿的工藝傳統(tǒng)源于紫砂壺的祖先“供春壺”,重視對樹木紋理進行完美地復現。此壺全壺呈現出比較明亮的棕色,從平整的壺蓋處可見泥料非常細膩光滑,在品質上是無可挑剔的。除了壺蓋部分,此壺各部分都展現出溝壑縱橫的效果,這是表現松樁形態(tài)的重要部分。
筒身表面凹凸紋理穿插分布,自然隨意又不顯凌亂粗糙,其中還有線條紋組合形成的如同樹皮紋理的部分。壺的底部分布著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孔洞,與松樁在自然風霜侵蝕下形成的效果一致,體現出松樁堅韌的生命力和所經受歲月之漫長。這些看似有些粗糙的紋理是松樁形態(tài)的真實寫照,這種自然粗糲的效果比較難以把握,過于雕琢會損害自然美感,過于隨意則使作品流于粗陋,只有準確把握住松樁的特征與品格,才有益于作品文化品格的呈現。
壺嘴、把手、壺鈕與壺身紋路相匹配,同樣包含豐富的紋理孔洞。把手上端在與壺身銜接時分成兩枝,壺鈕也運用這一形式,這樣設計就使這三部分變?yōu)閺乃蓸渡煺钩鏊芍?,松樁的生命力得以在這些松枝中得以延續(xù)。在連接把手一次的壺身以及環(huán)繞壺鈕的壺蓋部分,手工藝人還特意點綴上許多細小的松針,松樁本身與其他樹樁比較相似,松針的裝飾恰好能凸顯出“松”的主題,使松樁的形象更加具體。這些小松針在設計時與壺鈕、把手連接自然,整個壺就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孕育著松樹堅強獨立的品格與硬朗踏實的陽剛之美。
除了視覺效果,此壺更能帶給人豐富的觸感體驗,在撫過那紋理遍布的壺身時我們遍體會到松樁強健的禁錮與風霜雨雪對它的磨練,既使這些紋理看起來比較粗糙,其中仍能體現出紫砂泥的細膩柔和,自然美與藝術美融合起來進行表現,是紫砂壺對松樁形象的藝術性升華。
松樹在“歲寒三友”中象征著陽剛氣質,強壯的身型與那些銳利松針表現了其堅貞不屈與正直爽快的品格。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松樹也是長壽的象征。正是因為松樹的這些象征意義,“松樁壺”才具有了獨特的文化品格,那些復雜精致的工藝實際上也是在塑造一種文化,紫砂壺藝術也就有了表現、弘揚文化的重要價值。
結語:此件“松樁壺”對松樁的模仿達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體現了紫砂壺工藝技法的優(yōu)越性。本文對此壺的自然品質與文化品格皆進行了討論,指出了作品的藝術工藝的特性與價值。中國紫砂壺藝術正如這松樁一樣,腳踏實地,生長出繁茂的枝葉,在不斷豐富自身中對文化進行傳承與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