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婉瑩 陳三華 林 青
(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50)
新冠疫情給每個人都帶來了挑戰(zhàn)。在線教學的初期,教學信息化素養(yǎng)空前提高,線上教學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疫情期間,作為一名新老師,我從剛開始的緊張不安,到積極調整心態(tài)、響應籌備,最終順利完成了第一次使用在線課程、第一次擔任網絡主播以及第一次開展線上教研活動的嘗試。
課程前期,課程資源的充分準備以及師生的積極投入使得線上教學順利開展。但隨著課程的推進,根據平臺的數據分析以及學生課堂反饋顯示,與課程初期相比,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明顯下降,學生們對線上學習“新鮮感”逐漸褪去。武漢船舶職業(yè)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3月中旬開展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yè)線上教學調查報告》也顯示,僅有38.1%的學生認為在線教學方式新穎。這一調查數據側面反映了學生在在線學習中遇到了困難。同時,不僅學生遇到了困難,老師們教學工作也遭遇了困難。教師在在線直播的過程中,往往會面臨自說自話等課堂互動性差的問題。新鮮感褪去,在線教學遭遇了瓶頸,騎虎難下。
圖1 武漢船院經管學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yè)線上教學調查報告》圖
線上教學為什么陷入了騎虎難下的困境?為什么只有38.1%的學生認為在線教學方式新穎?要回答這一問題,就必須反思在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前期,《連鎖門店運營管理》線上課程只是將線下的課程原封不動搬到線上來開展,將線上教學理解為視頻學習、任務作業(yè)的完成,進入了“換湯不換藥”的誤區(qū)。也就是說,相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線上課程只是開展的形式發(fā)生變化,內容沒有變化。而僅僅有學習形式的變化是不夠的,當“新鮮感”褪去之后,要實現線上教學可持續(xù)長久發(fā)展,其根本還是要回到課程建設上來。
對于職業(yè)教育而言,其任務是培養(yǎng)適應行業(yè)企業(yè)需求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疫情給行業(yè)、產業(yè)、企業(yè)、業(yè)務、職業(yè)“五業(yè)”帶來了深刻的變革的時代背景下,以“三教改革”顯得尤為迫切,其中課程建設是“三教”改革的集成點[1]。特別是對《連鎖門店經營管理》這門直接面向“現代服務業(yè)”的課程來說,學習內容是否符合“五業(yè)”發(fā)展方向將直接決定學生是否愿意學,線上課程能否順利開展。如果只是將疫情前線下課程原封不動搬到線上來開展,就會存在“換湯不換藥”問題,造成線下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線上學習的需要之間不匹配的問題。因此,要突破在線教學的困難,打造符合線上學習特點和需要的課程內容,勢必要進行課程的再造。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提出在線平臺及課程建設須符合內容的前沿性。疫情給商業(yè)模式、生產以及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變革。疫情給連鎖零售行業(yè)帶來了巨大創(chuàng)傷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受疫情影響,線下門店門可羅雀的現象比比皆是。但京東到家、興盛優(yōu)選、十薈團等在線平臺,以及社區(qū)團購的異軍突起也都說明了在疫情的催化下,門店線上轉型步伐明顯加速。疫情常態(tài)化下,門店是否能實現線上+線下“新零售”運營將成為門店的核心競爭力。學生是否具備“新零售”運營能力將直接影響其就業(yè)及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智聯(lián)招聘發(fā)布的《2020年新零售產業(yè)人才報告》顯示,預計三年,新零售人才將面臨巨大的缺口[2]。因此,課程的內容再造必須以就業(yè)為導向,考慮在疫情常態(tài)化下學生的職業(yè)情景以及出現的變化,據此對主要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及學習領域進行重新分析梳理,對教學重點進行調整,對與此次疫情息息相關的公共關系、物流倉儲配送、網絡營銷等“新零售”相關知識領域進行重點學習,進而實現內容再造。
“在線教學促使教師通過強化課堂設計,把學習內容制作成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從過去注重教師‘我教了什么’到更加注重學生‘我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從單純的知識傳遞向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轉變,”吳巖司長回答記者問提到[3]。在線上教學中,老師的作用應該是課前,引導協(xié)助學生開展基于任務的自主學習;在課堂上,開展基于總結的互動提升;在課后,開展基于落實的跟蹤指導。其中,重點要以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此才能真實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變。
課程再造的實現離不開資源的再造。我們以線上平臺資源,如職教云、學習通、中國大學MOCC等精品課程,以及經管師資等理論資源為基礎;以校企合作、行業(yè)經驗、生活場景,以及企業(yè)提供的智慧管理實訓平臺等實踐資源為延伸,進行理論資源與實踐資源的整合和聯(lián)動,打造課程再造的資源保障體系。
圖2 《連鎖門店運營管理》線上課程期末問卷調查結果
以具體再造實施為例。在店長職責章節(jié),結合熱門電視劇《安家》中的上下級關系這一職場話題,引導學生通過在線辯論“房似錦和徐姑姑,究竟誰才是好店長”這一話題,實現對店長職責和店長核心能力重點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在理貨管理章節(jié),緊貼疫情話題,結合抗疫物資收發(fā)難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研究如何進行理貨管理;在績效控制章節(jié),學生參加校企合作““西遇微商城營銷合伙人計劃”,通過在朋友圈中分享男生女生衣服穿搭方法,參加網絡直播培訓、嘗試視頻剪輯以及撰寫公眾號等活動,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積累了有效的“新零售”實戰(zhàn)經驗。學生也通過模擬店長身份,到家附近門店開展走訪調研,通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提交整改報告如《瑞幸咖啡門店觀察報告》、《麥當勞門店觀察整改報告》,完成了從理論學習到實踐的應用和提升。
表1 《連鎖門店運營管理》課程再造實施案例
期末《連鎖門店運營管理線上課程調查報告》顯示,超過85%的同學對《連鎖門店運營管理》在線課程的設計質量、內容是否符合在線學習特點以及課程的交互性和靈活性等方面給予了滿意及非常滿意的評價。
線上教學從“新鮮感”走向“新常態(tài)”,課程的再造比形式和流程的改革更深刻、更重要[4],課程的建設是本位。在疫情新常態(tài)下,只有通過課程再造,才能及時將行業(yè)、產業(yè)、企業(yè)的新技術、新規(guī)范、新動態(tài)作為內容模塊,融入到教材中去,才能真正實現學生主體,滿足職業(yè)教育的需求。同時,線上教學信息化的建設不能缺位。基于課程的專業(yè)資源平臺的建設、以及產教融合下與企業(yè)共同開發(fā)建設課程仍需推進,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更匹配在線學習需要和特點的課程內容,才能實現固本清源,線上教學也才能實現乘風破浪萬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