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戀
去年冬至,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段文字,家在漳州、人在外地電視臺工作的年輕漂亮的媽媽婷,工作加班到凌晨還堅持熬夜做湯圓,她為了把兒時吃到的味道做出來,經過兩年的學習,終于熬出了濃甜的湯頭,卻沒能和親人孩子一起同享,一份盼望團圓的情愫在內心滋長。
她說:“我喜歡一切關于團圓的節(jié)日,并且一定要在內心把它過好,而不是因為我多喜歡吃湯圓。這個味道是一種情感,也許沒人讀得懂。我只是想,把這個味道做好了,以后我的寶寶一到冬至,就會想到那是媽媽的味道?!?/p>
大家都知道,冬至一到,市場上并不缺少湯圓,咸的、甜的、各種餡的應有盡有,可我卻深深理解婷親手做湯圓的心情,被那種偏執(zhí)的冬至情結深深感動,更為她那種母愛的情懷贊嘆不已,同時也讓我想起媽媽為我們做美食的那些點點滴滴,感慨良多。
我的媽媽是一個做事精益求精、十分追求完美、近乎執(zhí)拗的退休教師,這一點在過節(jié)制作各種傳統(tǒng)手工美食上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就說冬至吧,除了吃湯圓外,我們老家還要用糯米制作一種叫“鼠曲粿”的食品。鼠曲粿也叫冬至包,它是由糯米、鼠曲草和各種配料做成的。草纖的韌、草汁的香、糯米的糯、冬筍的脆、紅糖的甜、精肉的勁和炒花生組成獨特的舌尖美味,說到制作過程卻是一道復雜的精細活。
要吃上咸甜適度、口感綿軟Q勁的鼠曲粿,媽媽得從春天開始準備。那是因為春回大地,萬物欣欣向榮,鼠曲草也長得鮮嫩蓬勃,媽媽會背著編織袋,翻山越嶺去采摘。鼠曲草是匐伏在地上生長的,半天下來不斷彎腰或下蹲的媽媽一定累得腰酸背痛,可她依然樂此不疲,越摘越遠,直到鼠曲草在五鳳樓的院子里堆成了山,她才善罷甘休。要是偶爾聽說哪里有長勢良好的草,她又會惦記起來,不管走多遠的山路,都要去摘回來。想象著76歲的媽媽在山路上踽踽獨行的樣子,我心疼得責怪起她,可是媽媽卻說,要做出口感一流的鼠曲粿,就要借鼠曲草的纖維提升韌勁,草要夠多才行,你們都很愛吃,我要多做點。
就這樣,從春天岀發(fā),清洗、晾曬、熬煮、抽纖、貯藏,直到冬至再磨米打漿、配料拌餡、攪拌揉搓,文火慢蒸,這樣十分復雜的過程,媽媽卻細心周到,環(huán)環(huán)講究,一絲不茍。為了蒸煮這些美食,我們老家還特地配置兩個廚房,因為媽媽堅持蒸粿只能用柴火。吃著鼠曲粿,每每一想到這個艱辛的過程,我總是萬般滋味在心頭。
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做的堿粽也是令人垂涎。那種用天然植物堿做成的金黃透明的粽子蘸著冬蜜入口,口感清純,甜香綿韌,芬芳四溢,真是人間美味,這又讓我想到鄰居嬸嬸曾跟我說起的那件往事。
那是幾年前的一個秋天,媽媽為了給我們包堿粽,和鄰居家嬸嬸上山砍一種閩南話叫“楓姜”的木本植物,再把植物樹干和枝葉燒成草木灰?guī)Щ丶遥瑴蕚鋪砟甓宋绻?jié)過濾出堿水好做堿粽。那天媽媽和嬸嬸正在山腰的空地上燒樹枝,一陣秋風吹來,帶走了沾火星的樹葉,點燃了不遠處一片灌木叢,火勢瞬間蔓延,眼看再上去就是樹林了,媽媽和嬸嬸趕緊脫下外套,驚慌失措地邊喊叫邊撲打,終于在旁邊幾個正勞作的茶農幫助下,控制了局面。據說火一撲滅,媽媽癱坐在地上,蓬頭垢面,驚魂未定。要知道,縱火燒山可是要坐牢的啊!想起這件事,我至今仍感到心有余悸。平時她可是一位十分注重儀表、總是把自己拾掇得干干凈凈、清清爽爽不乏端莊的漂亮媽媽,我不知道到底愛給了她多少力量和勇氣。
媽媽會做的手工美食不勝枚舉,我們五個姐妹的喜好、外孫們的口味她了如指掌,每當過節(jié)的時候,也是她最忙的時候。如今姐姐們傳承了媽媽的手藝,節(jié)假日回娘家團團圍坐制作美食、說說笑笑的場面,美好而快樂,媽媽也欣慰我們祖?zhèn)鞯募彝ッ朗澈罄^有人。
天下媽媽都是一樣的吧?她帶著深切的愛子之心,傾其所有不求回報,只為了我們漫長的人生有溫柔的愛相伴,小時候盼我們長得好,長大后盼我們過得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不忍撒手。
媽媽的味道,是愛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是縈繞在心頭、濃得化不開的甜糯的味道,她勾起多少童年的美好,喚醒多少淡淡的鄉(xiāng)愁。她陪伴我們成長,給我們樸素無華的溫暖,讓我們人生窘迫時有了堅持的勇氣和力量,讓我們孤獨迷茫時有了??康母蹫场?/p>
終我一生,走遍天涯海角,吃遍天下美食,最難忘的,還是媽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