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明
南京航天醫(yī)院檢驗科,江蘇省南京市 210006
NAFLD指非酒精與其他明確的肝損因素所導致的脂肪(主要是三酰甘油)在肝臟過度沉積,隨著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轉變,肥胖與代謝綜合征的流行,NAFLD已超越病毒性肝炎成為我國第一大慢性肝病。NAFLD如未及時、有效干預,不僅增加罹患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細胞癌風險,還增加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動脈硬化、消化道腫瘤的發(fā)生率,是目前廣受關注的社會健康問題[1]。NAFLD肝細胞損傷機制與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不同,研究NAFLD患者體內(nèi)血脂與肝功能變化特征,對于NAFLD的診斷、病情嚴重程度判斷、治療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6月在我院體檢或就診的60例NAFLD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輕度NAFLD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45.5±16.8)歲;中度NAFLD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齡(44.9±16.9)歲;重度NAFLD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45.7±17.1)歲。上述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制定的脂肪肝診斷標準,排除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變患者。選擇同期在我院體檢的20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4.8±7.6)歲,體重指數(shù)在正常范圍,四組人群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試者均于清晨采取空腹抽取靜脈血5ml置于不含抗凝劑的生化管中,于2h內(nèi)以3 000r/mim離心15 min,分離血清,使用本單位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按步驟檢測血脂、肝功能。脂肪肝超聲檢查采用PHILIPS HD15彩色超聲診斷儀3.5HMz探頭進行檢查。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間血脂水平、肝功能的差異。血脂檢查包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肝功能指標統(tǒng)計谷氨酰轉肽酶(GGT)、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 AST)。依據(jù)超聲征象對脂肪肝分級,輕度:肝實質彌漫性回聲增強,高于腎皮質,肝內(nèi)血管顯像正常;中度:肝實質彌漫性回聲增強伴有肝內(nèi)血管顯示欠清晰;重度:肝實質彌漫性回聲增強伴有肝內(nèi)血管及膽囊壁顯示欠清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與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等級NAFLD與對照組血脂比較 NAFLD患者TG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重度、中度NAFLD組TC、LDL-C水平均高于輕度NAFLD組與對照組(P<0.05);重度、中度NAFLD組HDL-C水平低于輕度NAFLD組與對照組(P<0.05);輕度NAFLD組與對照組TC、LDL-C、HDL-C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等級NAFLD與對照組血脂比較
2.2 不同等級NAFLD與對照組肝功能比較 NAFLD患者ALT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重度、中度NAFLD組AST、GGT水平均高于輕度NAFLD組與對照組(P<0.05);輕度NAFLD組與對照組AST、GGT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等級NAFLD與對照組肝功能比較
隨著我國經(jīng)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與生活方式也隨之發(fā)生改變,NAFLD發(fā)病率由15%升高至20%左右,成為健康體檢人群肝臟生物化學指標異常最常見的原因[2]。如金文娟等[3]2017年對2 00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NAFLD檢出率為19.75%,其中ALT升高者91例,占總體檢人群4.55%,占NAFLD患者23.03%;AST升高者31例,占總體檢人群1.55%,占NAFLD患者7.85%;GGT升高者107例,占總體檢人群5.35%,占NAFLD患者17.09%。NAFLD雖屬良性肝臟疾病,病程進展緩慢,但隨著病情進展,可導致肝細胞發(fā)生脂肪變性、炎癥反應、損傷壞死,其中10%~20%單純性脂肪肝可在10年內(nèi)發(fā)展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肝細胞癌,導致8%的患者死亡。目前NAFLD已成為肝臟移植與肝細胞癌的第二位因素,如不加以有效防控,在未來將上升為肝移植的首要原因[4]。
NAFLD發(fā)病機制復雜,血脂代謝紊亂無疑與NAFLD的發(fā)生最為密切。陳群等[5]對159例NAFLD患者與69例無脂肪肝患者進行血脂檢測,結果顯示NAFLD患者TG、TC、LDL-C水平均高于無脂肪肝患者(P<0.05);同時以TG、TC、LDL-C以及性別、年齡,血紅蛋白等為自變量,采用逐步logistic回歸建立的模型診斷NAFLD符合率達80.9%,其中TG與NAFLD正相關,為正常對照組人群5倍,其OR值達5.03。本研究結果顯示,NAFLD患者存在TG、TC、LDL-C增高,HDL-C降低,其中以TG升高尤為顯著;不同程度NAFLD血脂水平存在差異,隨著NAFLD程度的加重,TG、TC、LDL-C水平增高,HDL-C水平降低。上述結果提示TG升高是NAFLD患者血液檢查異常的特征性標志,同時也是NAFLD發(fā)病的重要機制,對NAFLD患者血脂水平進行分析,有助于脂肪肝嚴重程度的判斷。
NAFLD對肝臟造成的損害表現(xiàn)為肝臟生化指標的異常,ALT、AST、GGT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反映肝臟功能的酶學指標,其中AL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漿線粒體內(nèi),細胞內(nèi)濃度是血清濃度的1 000~3 000倍;AST以心肌細胞中含量最高,其次為肝臟,正常人體血清中AST濃度極低;GGT主要存在于肝內(nèi)膽管上皮和肝細胞漿中,當肝內(nèi)、外膽管阻塞可導致血清中GGT增高。在上述指標中,ALT升高是反映肝功能最敏感的指標,體內(nèi)1%肝細胞發(fā)生損傷、壞死,即可導致血清ALT升高1倍;而只有當肝臟病變嚴重,發(fā)生肝細胞大量、嚴重破壞時,才發(fā)生AST增高。因此ALT較AST、GGT反映NAFLD嚴重程度更敏感。鄭潔等[6]對NAFLD患者與正常人群肝功能指標進行對照分析,結果顯示NAFLD患者ALT為(50.33±38.05)U/L,AST為(30.73±19.04) U/L,GGT為(27.00±10.42 )U/L,均高于正常對照組(28.31±28.43)U/L、(24.58±10.27)U/L、(19.09±5.31)U/L(P均<0.05),AST/ALT為0.61±0.44,低于正常對照組的0.86±0.79(P<0.05)。本研究結果亦顯示,在NAFLD患者中,ALT升高較AST、GGT增高更為明顯;不同程度NAFLD肝功能指標存在差異,隨著NAFLD程度的加重,ALT、AST、GGT水平逐步增高。此外,通過ALT、AST、GGT監(jiān)測,還有助于鑒別NAFLD與酒精性脂肪肝,如趙培等[7]研究顯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ALT、AST、GGT水平顯著高于NAFLD患者,其中AST增高尤為明顯,AST/ALT>2是酒精性脂肪的重要特征。
臨床NAFLD診斷與評估方法包括肝臟穿刺活檢,CT、MRI、超聲檢查,血清學檢查。肝臟穿刺活檢為NAFLD診斷與評估的金標準,但對患者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并非臨床首選診斷方法。MRI檢查診斷敏感度高,但費用昂貴,需患者屏氣配合;CT檢查存在輻射,對于脂肪變性<30%的患者準確率低;超聲檢查結果受操作者影響大,結果一致性欠佳,無法定量診斷與療效評估[8]。血清學檢查可以為NAFLD診斷與評估提供重要信息,如本研究結果顯示,重度、中度NAFLD患者TG、TC、ALT、AST、GGT水平明顯輕度患者(P<0.05);而TG、ALT水平在重度、中度、輕度患者中均存在差異(P<0.05),提示TG、ALT與NAFLD病情嚴重程度存在正相關性。
綜上所述,NAFLD存在脂代謝紊亂與肝功能異常,尤以TG升高與ALT升高尤為明顯,通過血脂與肝功能檢測,對于NAFLD的診斷與評估,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