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麗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心態(tài),能夠具有一定的抗壓能力,成為健康成長。作為班主任,應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如何有效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方法;心得體會
當前,社會的發(fā)展和信息的泛濫使得小學生很容易接觸到任何方面的信息,如果學生不知道如何鑒別信息,就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產生心理上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能更加自愛、更加獨立,尊重每一個生命,從而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
一、開展認知教育,學會認識自己
在小學時候,學生對于自己往往缺乏認知,往往被動跟隨家長和教師的要求來進行學習和生活,而缺乏自主性的思考。如何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只有學生能夠良好地認識自己,才能夠更好地做自己。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從而懂得讓自己快樂的方法,實現(xiàn)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例如,在一次以“認識你自己,熱愛你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我在教室前為學生準備了一面鏡子,讓學生觀看鏡子中的自己,對自己進行描述。剛開始,學生只是簡單的回答“我有兩只眼睛”“我的頭發(fā)是黑色的”“我的皮膚很白”,沒有對自己進行深刻的認識。我對一名學生進行深入地觀察,并告訴他,你的眼神非常堅定,你一定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而且你經(jīng)常哼歌,你的愛好是唱歌嗎?學生重新對鏡子中的自己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了一些自己沒有注意的部分,更加清晰地認識了自己。我告訴學生,認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了解自己,并且愛護自己,才能夠成為更好的人。
二、開展交際教育,收獲真摯友情
小學是學生進行社會交往的首要場所,他們在學校認識了更多的同學、老師,有的會遇到人際交往上的問題,讓他們不知道如何進行處理。如果處理不當,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消極的影響。教師應開展交際教育,指導學生人際交往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能夠在真誠對待他人的同時,也能學會保護自己,從而使自己收獲真摯的友情。
例如,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為學生準備了“好朋友,壞朋友”為主題的活動。我讓學生在活動中分享自己與朋友相處的故事,并且談一談自己從友誼中都收獲了什么。有的學生分享了他和好朋友的故事:他是一個非常害羞的人,但是他的鄰居小明是一個非常開朗的人,有很多朋友。每當他不敢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時候,小明都會對他進行鼓勵,幫助他找到了更多的朋友,他也從小明身上學到了什么是善良和友愛。我對他的友誼進行了贊揚,告訴大家,好的朋友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是我們也要注意甄別朋友的好壞,如果朋友會帶我們接觸一些不良嗜好,如抽煙、打架、孤立他人、傳遞負能量等,將會對我們造成不良影響,是非常危險的。在主題活動中,學生認識到了真摯友誼的重要性,也認識到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注意分辨什么是好朋友,什么是壞朋友,才能夠實現(xiàn)健康成長。
三、開展挫折教育,形成積極心態(tài)
當前,小學生都是在家長的關愛下進行成長的,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心理上都一直受到保護。當他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如果心理比較脆弱,就會出現(xiàn)心理上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應開展挫折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調整,成為更加陽光的小學生。
例如,在一次拔河比賽中,輸了的隊伍非常沮喪,還有的學生難過得哭了起來。我詢問學生,你們?yōu)槭裁纯弈??學生說,覺得自己輸了非常沒有面子。我告訴學生,我們每個人都在拔河過程中付出了努力,對方贏了是因為對方的力氣比我們大,只要有一天我們的力氣比他們大,我們也會獲得勝利的。在比賽中,每個人都應該付出自己的努力,但是也不要將輸贏當作最重要的東西,而是要享受比賽帶來的樂趣。學生經(jīng)過思考,難過的心情得到了緩解。還有的學生告訴我,這次輸了不要緊,只要我們努力鍛煉身體,下次比賽一定就能贏回來的。就算沒有贏,我們也會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通過開展挫折教育的方法,能夠讓學生的抗壓能力實現(xiàn)提升,在面對失敗的時候不再懼怕、不再擔憂,而是更加主動地迎接挑戰(zhàn),使學生成為更加陽光、更加積極的人。
總之,隨著社會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現(xiàn)代化的人才具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心理發(fā)展、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對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識,營造積極向上的心理氛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俊霞.小學生心理問題矯正教育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189-190.
[2] 李東芳.淺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