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父親的夜晚
上面是牡丹,下面
兩只鴛鴦,再下面有一張毛氈
再再下面是木板
木板下面是空,是水泥封閉的另一種
應(yīng)當(dāng)是二〇〇七年,我和父親
在春夜里,并排睡在這張木床上
他嘆息,但不打鼾
我?guī)状误@醒,聽到他在叫疼
我想父親一生夠苦的了
他的身體讓我想起時間和它的博物館
他叫疼,使得世界上所有的春夜都銹跡斑斑
故 鄉(xiāng)
那個被我逃離的,青山依舊
人都變了。剩下的,只是冬日墻根下的白
須和皺紋
春天的梧桐花
孩子們已經(jīng)厭棄了它們的甜
夜間的螢火蟲也少了,星辰尚還可見
多年來,我像個游人一樣回到
父母的石頭房子里
舊年的一切,水甕和玉米、麥子
谷子、黃豆……都成了偏僻的事物
盡管人人還吃,但它們已經(jīng)不如出去打工
帶回一沓人民幣更重要了
有人不斷死去,年輕的和老的
我至今還在外面,每一次回去之后
在村里,很多人我不認(rèn)識了
很多的新鮮事,我總是善于聆聽
又很快忘掉。然后坐在異鄉(xiāng)的桌子前
驀然覺得,那一直閃爍在我心里的遠方
其實是出生地,埋有自己胞衣的村莊
新舊更替的村莊
第一是外擴,舊的舍不得拆
或者留個念想。雖然有了機車
新的村莊也沒能走遠,東邊的山坡
西邊的麥地,公路邊上
樓房半邊,招徠風(fēng)雨,雪花的過客
安置兒孫和他們的新媳婦
新與舊,兩張面孔,一個在光陰中古木參天
一個在新時代耍盡花樣
門前寬敞,汽車,拖拉機
摩托車,外面的人,路過的旅游大巴
陌生的好奇目光
每次我都在冬天蹲在荒草的山坡上
看公路上的南來北往,孩子們早已生疏
不多的熟人,都老得縮了肩膀
而我們同在的村莊,月亮照耀的幽秘
寂靜之外,轟響的世界
沿著奇峰峻嶺,傳達著人類于此時此刻的
苦難與夢想
老 村
老房子只?;牟荩退鼈児嗜ブ魅说囊羧菪γ?/p>
荒草以外蛛網(wǎng)橫行。青天以下
多的是黑烏鴉、小蝌蚪和白麻雀
拱門下面人跡歸零,黑漆作古
時間在此有黃泥墻皮作證
隱約可見人類的小心眼、大悲喜
那些年我曾在左邊房里,祖父前半生
好像一桿旱煙。他講的故事草中有蛇
井里邊,一個屬狐貍的美女
總在夜里與紅塵交合。左邊的房子里住著
一位老奶奶
她寡居,會說評書。再一座房子
主人還在,只是腦溢血。還有一座房子至
今空著
我也曾在屋檐下,看天空明滅
讓螞蟻在腳尖極樂。春天的梧桐花屁股最甜
夏夜,蟲子的便溺時常落在碗里
奶奶那時還是一個半老婦女。有一些白天
我進門出門,驀然看到自己的祖先
在墻壁上,手牽麻繩,肩扛石碑和靈魂
→ 楊獻平,河北沙河人,1973年生。作品見于《天涯》《中國作家》《人民文學(xué)》《大家》《北京文學(xué)》《山花》《詩刊》等刊。曾獲全國第三屆冰心散文獎單篇作品獎、首屆三毛散文獎一等獎等數(shù)十項。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長篇文本《夢想的邊疆——隋唐五代絲綢之路》,長篇小說《匈奴帝國》,散文集《沙漠里的細(xì)水微光》《生死故鄉(xiāng)》等,詩集《命中》等。現(xiàn)居成都。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任職于四川省作協(xié)四川文學(xué)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