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潤生 劉英杰
顧潤生:學校為什么以“美育”作為學生品格錘煉的突破點?
劉英杰: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我校就確立了“審美教育”的辦學特色,學校以藝術教育為載體,“以藝輔德”“以藝促智”“以藝育情”,探索學生成長之道,追求“立教育自身之美,塑兒童人格之美”的育人境界。幾十年來,學校始終圍繞“美”展開研究與實踐,從“審美”到“立美”到“育美”,美學教育成為學校的鮮明特色?!啊槊缆眯小簝和仄返Z行的美育實踐”項目就是對學校傳統(tǒng)審美教育的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兒童品格提升是一個動態(tài)生長的過程,兒童品格是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美育工作的講話中提到,美育實踐路徑要能扎根兒童生活,要遵循兒童美育特點,要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所以,我們學校以五大主題場域為育人空間與平臺,讓兒童在這里吸收能量、砥礪品格、磨煉德行、傳遞分享成長經歷,從而發(fā)展行動力、欣賞力、學習力、良善力、表達力,提升歸真、尚合、雅諧的核心品格。我們期待6 年的小學生活,成為兒童品格生長的時光之旅,大美品格涵育之旅。
顧潤生:項目建設的重點和具體的實施路徑是什么?
劉英杰:我們項目建設的路徑包括場域建設、課程開發(fā)、美育實踐活動。
學校立足兒童視角,以“臻美旅行”為主軸,著力打造“一谷一堂一吧一社一站”,圍繞五個主題場域,學校建設了歡樂谷游戲大道、多媒體活動展廳、“一館二廊三苑”美學堂、一體三級“快樂讀書吧”、“1+3”愛心社工程、播播站(見圖1)。這些場域主題鮮明、各具特色、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形成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在兒童的心中種下美的種子。主題場域之間彼此交融,相互支持,形成一個有力互助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我們以五個主題場域為項目載體,架構相應的項目課程體系和序列活動。其中,歡樂谷項目開發(fā)了“快樂大本營”“我的游戲我做主”“集創(chuàng)大賽”“游戲達人秀”“歡樂嘉年華”五大主題游戲課程;“美學堂”項目開發(fā)了“兒童美學啟蒙課程”,設計了“大自然孕育了美”“心中有愛美無限”“在交往中走向美”“新事物讓我們觸摸美”“文學藝術中的美不勝收”“品嘗美的味道”“對美好的向往與追求”“勞動創(chuàng)造美”等八個主題單元;“讀書吧”項目采用“一體兩翼”原創(chuàng)課程定制與設計,“快樂讀書吧”是載體,“悅讀課程”“悅享課程”是兩翼,分別指向校內閱讀和家庭親子閱讀。
學校還定期開展豐富多樣的兒童美育實踐活動,如以“我的游戲我做主”為主題的歡樂游戲節(jié)活動、校園集創(chuàng)大賽和以時間和年級為主軸展開的讀書節(jié)序列活動、“光影里的童年”電影節(jié)、“童心同伴 夢想起航”年度課程發(fā)布會等。
顧潤生:項目有哪些創(chuàng)新之處?
劉英杰:我們圍繞“臻美旅行”進行了校園物型空間建設,建構“空間的詩學”和美的教育場域,形成有力互助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結合各個主題場館,架構相應課程體系,設計序列活動,開發(fā)校本課程;根據(jù)“境脈學習”理論,在項目實施中形成了“境脈實踐”品格培塑范式。該范式突出情境性、主體性、交互性和系統(tǒng)性,符合兒童成長規(guī)律,其中“境脈創(chuàng)設”是基礎,“主體參與”是核心,“境內協(xié)調”是重點,“脈絡出境”是成效,兒童通過完整的境脈實踐過程,獲得品格的內化提升。
此外,我們還不斷完善“學?!彝ァ鐣惫灿龍F隊建設。我們搭建了“要追這樣的星”家長美壇,定期邀請“金句爸爸”“故事媽媽”“行業(yè)專家”進課堂。學校還與校外單位聯(lián)動,拓展校外實踐基地,進一步豐富實踐活動的類型和內涵,滿足項目組兒童公益活動、研究性學習的不同需求。同時,通過項目的建設,學校加強了項目指導老師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具備先進教育理念和扎實專業(yè)素養(yǎng)的德育團隊,助力學生成長;落實了家長委員會工作機制,成立了“家長美壇講師團”;借助社會力量,聘請了社會輔導員團隊,助力兒童品格提升。
評價是活動項目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罢槊缆眯小笔且詫W生為主體的重體驗、重實踐的空間和平臺,學校實行線下線上同時評價的方式,記錄兒童“臻美旅行”的經歷和成長感悟。
顧潤生:項目的發(fā)展愿景有哪些?
劉英杰:今后,我們將進一步詩化“臻美旅行”物型空間建設,利用校園空間繼續(xù)開辟美育實踐場域;進一步深化“臻美旅行”課程建構,使我們的課程之間更具邏輯性,更能指向兒童品格提升的實施;進一步優(yōu)化“臻美旅行”評價體系,尤其是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完善線上評價體系;進一步擴大品格提升工程的輻射作用,在集團化辦學的過程中堅持整體推進,做典型引領,形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