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陽
孫潛、孫放兄弟二人,小時候去拜見庾亮。庾亮問孫潛別名是什么,孫潛回答說:“字齊由?!扁琢劣謫枺骸澳阆胂蛘l看齊呢?”孫潛說:“向許由看齊。”接著,庾亮又問孫放的別名是什么。孫放回答說:“字齊莊?!扁琢羻査骸澳阆胂蛘l看齊?”孫放說:“向莊周看齊?!扁琢劣謫枺骸盀槭裁床谎瞿娇鬃佣瞿角f周?”孫放回答說:“圣人生來就知道一切,所以很難仰慕?!备翆O放的回答大加贊嘆。
這是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中講述的一則故事。文中的孫齊由、孫齊莊兄弟倆歷史上沒什么名氣,但他們的父親孫盛,那可是響當當?shù)娜宋?。尤其是他治史頗有史德——秉筆直書,那可是有口皆碑的。舉例說,他作為桓溫的參軍參加了多次北伐。第三次北伐,桓溫被前燕打敗,被他如實寫入了《晉陽秋》中?;笢卮笈詽M門抄斬相威脅,試圖讓他刪改,但他堅決不從,堪稱“董狐第二”。
孫盛的這兩個兒子,我們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或許可以歸在“早慧”之列。而他們?nèi)ヒ姷拟琢?,是東晉之時的名士、外戚,朝廷重臣。面對庾亮關(guān)于他們的別名(字)的由來,孫齊莊的回答“圣人生知,故難企慕”,雖然僅僅八個字,卻頗具思想深度,道出了一個真理:圣人不同于凡人,不是隨便哪個人能夠?qū)W來的?;蛟S正是這一原因,讓庾亮不由得驚嘆與贊賞。
我們生活的這世界上有圣人嗎?在我看來,有,但這些所謂圣人無一例外帶有濃重的理想色彩,是人們出于某種需要而塑造出來的。比如說孔圣人孔子,歷史上確有此人,并且讀他的弟子與再傳弟子所編的《論語》,看他當年所說的與所做的,真的充滿智慧,有些在今天依然對我們具有啟發(fā)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打從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把儒家與孔子推上了歷史新高度之后,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孔子就漸漸與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那個孔子拉開距離了?;蛘哒f,后人眼中的孔子,是因為某種需要而被拔高乃至神化了的孔子。
在晉代,孔子顯然已經(jīng)成為“生而知之”的圣人了,所以,小小年紀的孫放基于他的認識,僅僅愿意向莊周看齊,而無意向孔子學習并努力達到他的高度。孫放對孔子一類圣人的認識,甚至遠遠領(lǐng)先1000多年后的我們。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在我看來,對于我們生活于塵世間的人們來說,有些小私心、有些小自私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偏偏喜歡塑造“全是優(yōu)點沒有缺點”的圣人,并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而這樣的說法與做法,讓我疑竇叢生:世界上真有這樣的人嗎?這跟我們說的“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有什么不同呢?我們能夠?qū)W來嗎?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就文化知識的學習來說,最好把難度設(shè)定在一個孩子們稍稍跳起來就能夠得到的高度,而太低太高都不行——太低,沒有難度,意義不大;太高無法夠到,可能讓人一開始便泄氣、放棄。而對于孔子等“道德標兵”來說,因為他們高高在上的“圣人”身份,是不是讓很多明白人如孫齊莊們,小小年紀就對他們失去了興趣?或者說,即便是存在一定的興趣,其實那也很有可能是裝出來的?如此這般,能夠起到我們期待的學習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