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展
飛機抵達??跁r,正好是晚餐時間。露天餐廳的餐桌上用玻璃水壺泡了一壺茶,里面舒展著幾枚大大的綠葉。朋友告訴我,這叫鷓鴣茶,能清熱解毒,有保健功能。
我喝了一口,清涼甘潤,心里不禁一動:這茶,會不會就是900年前東坡先生發(fā)現(xiàn)的呢?東坡來到海南后,曾親自到鄉(xiāng)野采藥為百姓治病,并考訂藥的種類,撰寫醫(yī)學筆記。
朋友讓我點菜,我說:“有燒蠔和芋頭湯嗎?”讀《東坡傳》得知,東坡剛到海南時,生活異常艱苦,當?shù)匕傩盏闹魇呈怯箢^,副食是海鮮。美食家東坡先生便試著將蠔肉放入漿水,酒中燉煮,又拿個兒大的蠔肉在火上烤熟,這就把蠔吃出了新的境界。而芋頭粥,則是其次子蘇過的發(fā)明。因東坡有文“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皆奇絕”,所以又叫玉糝羹。
店主問:“蘇氏做法嗎?我們這還有東坡雞、東坡肉、東坡肘子等東坡系列菜呢!”
菜端上來時,我發(fā)現(xiàn)燒蠔肉質醇厚,湯汁鮮美,果然如東坡所言,“食之甚美,未始有也”。芋頭粥則軟糯綿口,素淡真味,“香似龍涎”,比“南海金齏膾”還要好吃。
吃罷與東坡先生淵源深厚的美食,我們來到海南省博物館。博物館游人如織,里面有石器、陶瓷、金屬、書畫和虛擬五大展館,展品精彩紛呈。然而,最吸引我的,卻是15號展廳的一組雕塑。
雕塑由五個人物組成。兩個黎人站著,兩個坐著,全都一副恭敬有加的樣子。東坡先生則布袍長衫,手執(zhí)線書,面容慈祥,大約正在教他們讀書,或勸他們重視農(nóng)耕,告訴他們“春無遺勤,秋有厚冀”和“咨爾漢黎,均是一民”的道理。那語重心長的話語,仿佛穿越千年還在人們耳畔回蕩。
從博物館出來,我們進入??谖骞?。東坡前往儋州任職時曾經(jīng)過此地,見當?shù)匕傩诊嬘盟|量極差,便“指鑿”兩井,一口“洗心泉”,一口“浮粟泉”?!跋葱摹保蠹s有勸誡世人潔凈心靈之意,可惜這口井現(xiàn)已湮沒塵世。而浮粟泉,則因水面冒泡似粟得名。東坡仙逝后,瓊州士子在雙泉旁筑起蘇公祠以表紀念,后人又在蘇公祠的基礎上修建了五公祠建筑群。
蘇公祠中有一尊東坡石像,身軀偉岸,長須飄飄。目光炯炯,仿佛在注視著人間,欲把自視清高的理想主義置換成溫暖的人間情懷。
堂內(nèi)兩根黑色石柱上刻有金色對聯(lián):“此地能開眼界;何人可配眉山?!睍ǔ列劾线~,氣勢磅礴,恰如蘇軾的博大胸襟。
從五公祠出來,我們馬不停蹄地前往儋州東坡書院。
聽說有蘇東坡后人前來尋根,當?shù)匕傩毡硌萘速僦菡{聲以示歡迎。《迎客歌》節(jié)奏明快,旋律優(yōu)美,感情熱烈;舞蹈動作簡潔有力,富有動感?!靶U唱與黎歌,余音猶杳杳”,牽手其中,我仿佛看見東坡穿著黎服,與儋州百姓載歌載舞的情景。
從東坡書院大門進去,首先進入眼簾的是載酒亭。再往前些,便是“載酒堂”。這是東坡居住生活、講學授書、喝酒會友的地方。初建時只是一間簡陋的屋子,后經(jīng)幾朝人擴建,方有如今模樣。
大殿上有一塊木匾,題名為“鴻雪因緣”。這個詞源于東坡詩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笨梢娫谶@里,東坡已將他的“爪痕”深深地烙在人們心中?!皢柸昶缴I(yè),黃州惠州儋州”,東坡自己也認為,儋州是成就他奇絕人生的重要地方。
殿內(nèi)有一組塑像,東坡在講學授課,當?shù)匚娜死枳釉坪吞K過恭敬地站在一旁聆聽。先生既有文人之雅,志士之慧,又有平民之樸,拜謁者無不被他這種渾然一體的氣質所打動。
書院兩側還建有東西院。西園立著一尊東坡銅像。銅像頭戴斗笠,身穿長袍,右手持著一卷書,左手提著長袍,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明代畫家唐寅的《坡仙笠屐圖》表現(xiàn)的就是這種形象,在海南多處可見。銅像栩栩如生,其泰然神情隱約可見?!爸裾让⑿p勝馬”,在宋代的風雨飄搖中,東坡始終以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一邊“吟嘯”,一邊“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