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衡
“怎樣復習最高效?”想必是困擾很多同學的一件事,到底應該怎樣合理復習,才能讓自己的付出得到回報,甚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1.確定中心知識,及時鞏固深化。復習的首要任務是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首先,要根據(jù)教材的知識體系確定中心內容,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上,不真正弄懂,決不放松。其次,要及時鞏固,防止遺忘。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與其借助復習去恢復記憶,不如借助復習去防止遺忘。復習最好在遺忘之前,倘若在遺忘之后,效率就低了?!?/p>
2.查缺補漏,加強薄弱環(huán)節(jié)。平時學習難免出現(xiàn)理解或記憶上的知識缺漏,通過復習,一旦發(fā)現(xiàn)要及時彌補,加強薄弱環(huán)節(jié)。事實證明,凡是經常抓緊復習,對知識查缺補漏的同學,很少在學習上欠“債”,總能獲得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強化復習效果。
3.先回憶默寫,后看書檢驗。每次復習時,不要著急看書,而是把老師講課的內容(包括思路)先回想一遍,把概念、公式及推導方法先默寫一遍,然后再和課本及課堂筆記對照??茨男α?,哪些錯了,哪些忘了,想一想為什么會錯、會忘。針對存在的問題再看書學習,必然會留下深刻印象,經久不忘。這種回憶法既可檢驗課堂聽課效果,增強記憶,又使隨后看書復習重點明確、有的放矢。
4.教輔宜精不宜多,隨手摘記精華。教輔書宜精不宜多,最好在老師的指導下每科只選擇一本??唇梯o書時要對照教材和課堂同步學習,以掌握教材知識為主;看到教輔書中的精彩部分時,可取其精華,隨手摘記。
5.按照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復習時機。及時復習比延遲復習效果要好,但也并非越早越好。復習的最佳時機要根據(jù)個人的學習習慣,根據(jù)課程的性質、難易程度而決定。聽課較吃力,疑難問題多,就要及時些;課上能基本聽懂,復習只是深入鉆研,可間隔一兩天,影響不大。某一科目的概念、原理抽象且難以理解,復習就應及時一點;學的知識主要是敘述性內容,與書本一致,也可以間隔一段時間再復習。
6.個人鉆研為主,相互討論為輔?!蔼殞W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善于從集體討論中復習,這比個人冥思苦想的效果要好得多。但討論應以個人鉆研、獨立思考為基礎,事先要做好準備。討論時也要開動腦筋,不能有依賴思想;討論應有明確的中心,人數(shù)不宜多,2~3人即可,且要和個人的學習安排結合起來,才能起到促進復習的作用。
除了以上方法,還可以把課堂上的學習和復習時的新認識加以比較和分析,發(fā)揮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每一次復習都有新收獲、新創(chuàng)見,充分發(fā)揮“溫故而知新”的“知新”作用,提高復習效率。
編輯 鮑琦